APP下载

从中华诗歌大道传来的雅正之声

2020-07-04万波

今传媒 2020年6期
关键词:长安文学诗歌

万波

陕西,长安,因其在历史长河的特殊坐标,成为中国文学正大、典雅、庄重之风的起源地和繁荣地。

黄帝,黄陵,因其在中华民族人文史上的地位,成为全世界炎黄血脉的根之所在,情之所系。

赵季平,享誉世界的当代音乐大师;薛保勤,深具古典文学气质的学者型著名诗人。这两位在长安成长、生活,在黄陵的黄土地上无数次走过的作曲家和作词家,近来与著名歌手韩磊联袂推出了献给黄陵的一曲《风从千年来》。

对于我们这个格外敬重祖先的民族来说,创作一首祭奠华夏先祖的歌曲,未来可能在国家公祭的隆重仪式唱响,对创作者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如何既能抓住广大华人的根脉共情,受到炎黄子孙的认可,既有“庙堂之音”的高雅,又有“江湖之风”的韵味?

无论赵季平,薛保勤,还是韩磊,都是以虔敬的心情,迎接这次前所未有的挑战的。

赵季平先生酝酿八个月完成了歌曲的音乐创作。在歌中,赵季平先生充分运用作为母语的黄土文化深层的文化土壤中的音乐元素,以深邃、久远、开放的艺术姿态,融汇古朴的情感、沧桑的风韵、大气浑厚的演绎,追溯民族根脉共情的艺术格局与包容,令人心弦深深为之震撼。那是一种亲切而又久违的母语之音,也是一段从华夏民族血脉里流淌出的旋律,更是华夏始祖一个个风雨兼程的音乐故事与刻骨铭心的记忆。

近年来,薛保勤先生作词的《送你一个长安》问世以来就成为西安的城市形象代言曲。随之陆续推出《长安组曲》《大秦岭》《敕勒川》等数十首作品。为了创作《风从千年来》,他不止一次听取各方专家意见,对作品加以提炼和琢磨。

为了获得演唱的最佳效果,赵季平先生在创作中甚至考虑了具有“帝王之声”的韩磊的声线特点。韩磊对歌曲情绪的把握,既苍劲又略显深沉,记忆感和画面感融为一体。加上歌曲的编曲配器都精心恰当,无论是乐队的演奏还是合唱效果的融入,都对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恰到好处。特别是这个歌曲,定为降E调,正好是传唱能胜任的音域范围。

由于能力所限,笔者重点从歌词角度对这首强强联手献给中华人文初祖的力作进行赏析。

《风从千年来》与《送你一个长安》歌词源出薛保勤一人,却有诸多不同。

《送你一个长安》先以诗歌发表,其后才因缘际会,成为西安世园会的会歌。《风从千年来》是一开始就作为歌词创作的。这让它们从“出生”就有了不同。

五千年的翠柏/五千年的根/五千年的血脉/五千年的魂/五千年的守望/五千年的云/五千年造就的中国人/滋养的精气神/黄陵啊,沮水汤汤桥山葱葱/黄陵啊,一脉相承华夏同心/我不远千里来追寻/我不远千里来追寻/我寻祖/我问宗/我问宗/捧一把黄土/诉不尽的情/风从千年来/同根同宗/放飞放飞放飞中国龙……

五千年的牵挂/五千年的灯/五千年的沧桑/五千年的风/五千年的心印/五千年的星/五千年织就的中国结/酝酿的中国红/黄陵啊,沮水汤汤桥山葱葱/黄陵啊,轩辕先祖佑我苍生/我不远千里来追寻/我不远千里来追寻/我寻祖/我问宗/我问宗/捧一把黄土/诉不尽的情/风从千年来/同根同宗/放飞放飞放飞中国龙……

从文本来看,《风从千年来》作为歌词的创作目的明确,歌词的色彩也就更为鲜明。

《风从千年来》的文字节奏和段落分割,显然是为歌曲量身定做的。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八字句错落其中,较之《送你一个长安》几乎清一色的四字句,更富于变化,也给了音乐创作更大的自由度。

但笔者始终认为,要谈薛保勤的歌词,必须从薛保勤的“诗词”谈起。古今中外,诗与歌都有着一种先天的联系。那些感动一个甚至许多个时代的诗歌中,跳动着一颗颗天才的诗心对人类情感富有音乐感的记录,也或者是他们窥见了文字与音乐原本就有的某种神秘联系,这些传世诗作与歌曲的界限,往往吹弹得破。由诗而歌,是不少传世歌曲的共同特征。还有一些诗歌,本身就是为了配合某种音乐而生的。这些现象在中国诗歌史上尤其显明。

《尚书·尧典》即称:诗言志,歌咏言。这个解释差不多是在说,无诗即无歌,有歌即有诗。作为语言艺术在音乐艺术中的体现,诗性,几乎是歌词的本质特征之一。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二字几乎形成了“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伴生关系。诗三百,皆可歌。至于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与音乐的关系,更是如影相随。古代没有任何发达的信息传递手段,一首好诗问世不久,便能传遍天下,奥秘正在于其可歌可唱的音乐性。

薛保勤的诗歌创作,正是受到了这样的古典文学的深重影响。他的歌词大多始于既有诗歌,因诗而起,诗而优则歌。无论是《送你一个长安》《大秦岭》,还是《西安组歌》,即使作品是专为歌词创作的,他的“诗心”都会让他的歌词充满诗味。

薛保勤的诗歌,始终行走在中华文学的传统大道——典雅庄重的审美意趣上。

从诗三百的“思无邪”,到汉赋的典雅厚重,再到唐诗的山岳般存在,中国文学的王道,一直是“雅正”。它代表了大一統的文化和语言追求,代表了汉语最高的审美趣味和境界,给世界奉献了无数文学珍品。而其中尤为突出的,便是唐诗。

在唐诗中濡染的中国人,自然会形成偏向“雅正”的文学趣味。薛保勤正是在青少年时期,便完成了这样的教育。他曾在一些采访中透露,能够熟背的唐诗在数百首之上。这些诗歌中的经典作品,对于一个具有文学气质的人而言,影响无疑是一生的。

在薛保勤所有的诗歌创作中,都流淌着这种纯正的文学传统对他的强烈影响。他对字句的锤炼,对节奏感的追求,对形式的考究,对诗味的掌控,只要对古代诗歌熟悉的读者,都会一眼体察得到。

而我们必须强调的一点是:雅正文学的高峰,莫过于盛唐的诗歌创作。这些诗歌创作的地域中心和精神象征,自然就是陕西长安。以形如辞赋的四言句为主的《送你一个长安》,不仅从文学趣味上与长安城的雅正传统暗合符契,而且以“一城文化,半城神仙”这样性灵的语句,发掘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个性。其引发所有长安“知音”的共鸣,既是意外,细思又是情理中的事。故此,《送你一个长安》作为诗歌,备受朗读者热爱。作为歌曲,常登大雅之堂。西安如此,他乡亦然,几成古城的城市形象代言歌。

从《送你一个长安》到《大秦岭》,薛保勤的歌词作品中这种基于中国诗歌传统的雅正之味,总是随处可见,成为他标志性的“诗味”和“词韵”——一路悠长,悠长而又醇厚的传统诗歌芬芳。

笔者认为,《风从千年来》并非“薛保勤风格”的典型作品。或许是考虑到未来传唱者的多元性,它的语言没有过多执着于作者喜爱的“古典”韵味上,它更像一首现代诗,只是在诗心里坚持着作者一贯喜欢的雅正。

主歌部分,作者借助不寫实、大写意的方式,完成了全歌最难的一步——对黄帝伟大功德的描述,并将纵览历史长河的目光,定格在桥山沮水间的黄陵。副歌部分,在完成了对先祖的“印象之旅”后,作者以“我不远千里来追寻……我寻祖,我问宗……捧一把黄土,诉不尽的情……放飞放飞中国龙”,将炎黄儿女的根脉共情推向高潮,水到渠成。

《风从千年来》中大量的意象,具有典型的中华“根文化”特征,如翠柏、根、血脉、魂、心印、灯、星、黄土、精气神、中国结、龙等,而将这些元素运用到歌颂轩辕黄帝的歌中,无疑是最恰切不过了。而表现他们的语言,则是朴素的白描式的,似乎作者生怕在华夏儿女对初祖的感情中,掺杂任何一丝杂质。甚至,作者将自己的情感也竭力隐藏起来,只是从一幅幅蒙太奇式的时空画面切换中,让我们感受到华夏儿女人共此心的情感。

从五千年的翠柏开始,作者所写到的每一个“主角”,根、魂、心印、风、灯、中国结、黄土、龙等,其共同特征是,它们全部是五千年沧桑未曾改变的中华文明的代表性载体或符号,是中华文明古老大树上至今不败的花朵。

它们当然是传统的,雅正的,甚至它们本身,就是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传统文化沉淀出来的结晶体。非独有形的“根”“印”“结”、灯和龙是如此,无形的“魂”和“风”何尝不是如此?

在《风从千年来》中,薛保勤对于雅正的追求,更多地体现在了全词的意象、情绪、味道当中,而在文字上稍有放弃——这可以理解为为了这首歌的大众性而做的一次让步。

可以看出,借助这短短的文本,作者渴望攀上一座高峰,在那里,他可以站在中华历史文化的高点,一览中华第一陵历史的纵深和人文时光的悠远。

有些味道,只有岁月能酿成。如长安的味道,那是一座王城三千年的修行,任何城市都没法用新生的繁华,勾兑出这种百代的风雅。

陕西,长安,这片土地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更容易诞生具有悠长深厚的年份感的作品。

《风从千年来》就是一首充满岁月感的作品。它仿佛融汇了几千年的沧桑,几千年的恩泽,几千年的情感,它展现了词者、曲者和歌者多年甚至毕生的艺术理解和感悟。它试图唤起的,是几乎人人都有,但却被埋藏极深的古老情愫。这些情愫通常状态下是波澜不惊的,一旦被一阵好风唤醒,便会惊涛拍岸。《风从千年来》也会让听者经历这样的体验,乍听有些意外的平静,细听方知静水深流,再听则是大江大河,奔流入海了。

风从千年来,岁岁抚山河。我们期待着风向千年去,一起放飞中国龙。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长安文学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水VS火
长安欧尚X7PLUS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西游新记 2
文学小说
水与火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