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中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2020-07-04宋志敏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专业群双高计划双高

宋志敏

摘 要 高职院校创建专业群不但能够准确对接地方产业集群,适应地方产业链的各类需求,而且也是高职院校提升高质量人才培养供给的有效性、培育学校特色、凸显教学优势以及提高学校社会服务水平的关键策略。专业群构建要体现对接产业服务需求、优化存量特色发展、资源共享内部通用等原则。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要素包括:构建高效的专业群管理组织机构、编制科学合理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共享型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通用型专业群实训基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师资团队。基于专业群组建原则和核心要素,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的专业群建设标准体系。

关键词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专业群;共享通用;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13-0012-05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個骨干专业(群)”,“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1]。随后,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提出:“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2]。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其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是共生互赢、相依相存的紧密关系。当前,中国现代化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展现出极强的空间区域化特点,类似产业在某个区域呈现叠加式的集聚,由此诞生了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现象已经逐渐成为提高某区域社会市场竞争力的新动力[3]。“高水平专业群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构建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高水平高职学校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集中体现”[4]。在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进程中,高职院校除了注重专业建设与发展,更应突出特色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这不仅可以有效对接地方产业集群、产业链的需求,更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本研究试图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意义、原则、核心要素及其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一、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紧密对接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提升高质量人才培养供给的有效性

“产业发展带来复合型技能人才需求,单个专业培养无法满足要求,这是专业群产生的根本原因”[5]。专业群能否很好地对接地方经济产业链,是各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与规格、提高人才培养有效供给的关键导向和保证。通过专业群建设,集聚相关多个专业有效对接相应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需求,可以很大程度提高人才供给的多面化和有效性,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基础的进一步拓展,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的提升;同时,有利于高职院校在服务社会发展方面,达到多个专业领域的协同服务面向,尤其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较为完整的综合性技术服务。

专业群的具体创建与升级,需要紧密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对接地方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首先,根据地方经济产业集群内在构成创建和优化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群,带动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育机制调整与完善,彰显本校教学服务经济产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办学特色。其次,地方产业经济的升级发展需求通常对新生专业起到催生作用,高职院校创建专业群,有助于依据地方市场经济的变动和需求,灵活快速地进行专业方向调整和专业发展,培养出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专业和地方经济产业间更加匹配,关联度更加紧密,有助于强化学校专业建设的敏感度和灵活度,“通过专业组群发展,在保持共享部分稳定的基础上灵活调整,使专业关停并转有空间、新专业派生有基础,专业结构的生命周期更长”[6],促使专业群内部形成一种新的竞争力,从而激发专业之间内部发展活力,进而在更高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

(二)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与共享,提高办学效益

高职院校是以积极有效服务和支撑地方经济产业集群为目标,以高职院校主要专业或是教学优势及特色专业为主要核心载体组建专业群。通常每一个专业群中会包含3~5个相关专业,其中会有1~2个专业是核心专业。高职院校创建的各大专业群,经过整合学校教学资源,不仅全面充分运用已有的教学资源优势,而且能够进行教学优势资源的互享与共享,破解多个专业并行发展导致的资源分散和不均衡、不一致等问题,也可避开同质构建导致资源上的浪费。专业群的创建可以高效降低资源成本,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化解院系两级管理层面宏观调控瓶颈,有效提升办学资源效益。例如,高职院校在创建专业群实训设施中,高资源成本投建的专业实训设施,可被同在专业群中的其他有关专业使用,以提升专业实训设施的高效利用率,有效降低创建的经济成本与修护成本。在专业师资团队建设中,学校创建专业群能够集合有关专业中的优秀专业教师资源,在教学中进行充分有效的灵活运用和调动, 不仅可以降低学校教师的储备量, 提升其能力的充分运用性,节省学校的建学成本, 而且可以更好地满足专业教学中的各种需求,建成数量储备充足、结构优良的高水平专业群师资队伍,从而有效化解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师资团队创建上的问题,提升办学资源优势和效益。

(三)有利于提高社会服务力,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办学优势

“专业群建设是推进高职院校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制度设计”[7]。高职院校创建对接产业集群运行、发展的专业群,组群之间自带的基因集聚效应就在于资源的高度共享性,有助于组群内专业产生更多创新研发成果,实现地方经济产业的结合,由此增强整体创新性,更加有利于将产教融合资源充分集中,聚焦到校企合作方面,多方面面向合作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需求,有效避免单个专业在社会服务中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技术技能积累和协同创新能力,提升综合服务力。在人才培养方面,组建的专业群培育的是地方产业集群切实急需的专业人才,经过专业群中的主体专业课程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从事符合自身专业的工作岗位,而且可以很好地适应和自身专业有关的专业岗位,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日后工作岗位需求的应对能力,带动学生良好就业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专业群在原来核心专业设定的前提之下,市场需求量大,教学师资集中,专业覆盖面广以及办学能力强,更加有助于建成学校的特色办学品牌。与此同时,组建专业群的专业之间的目标一致,实践进行的集中性、实践时间规划的统一性,有助于在短时期内整合师资力量、实践训练、项目科研、专业课程等优势力量, 进而更好地集成合力。此外,专业群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汇聚各专业的优势,凝聚发展特色,在此过程中,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找准发展定位,聚合区域产业,形成以产业为依托的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与办学优势。

二、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原则

(一)对接产业、服务需求

高职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在当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的新时代,行业企业对学校培养的人才需求不断变化,专业群建设首先要考虑社会发展总体需求尤其要重点关注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等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以确定重点发展的专业群。专业群的水平与质量高低,首先看其是否有效满足了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是否能够实时动态调整和优化组合,实现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协调互动、共驱发展。高水平高质量专业群会以服务为导向,紧紧围绕区域产业结构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动态调整核心专业和其他专业进行优化组合,提升专业建设的方向性与针对性,促进专业链、教学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为合作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研发、技术培训以及人才供给等多种专业服务,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关键支撑。因此,高職专业群建设应针对经济产业发展中的专业岗位群体需求,来决定群内的其他相关专业。产业结构和专业结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供需矛盾始终存在。在当前产业结构快速变动、技术结构不断升级、创新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一定要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预测市场需求的规模,掌握同一区域内同类或类似专业的设置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人才的规模和具体目标。

(二)优化存量、特色发展

专业群不是凭空新建的,而是一所院校经过长时间沉淀积累,在原有特色、优势专业之上组建而成的。这些专业是各高职院校形成教学优势和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基础,在高职院校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创建专业群时一定要遵守优化存量、特色发展的原则,这样,也有利于持续积累办学经验和办学成果。通过优化存量结构调整来完成新的专业群建设,在不变动当前专业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利用资源优化整合,达到专业结构的合理搭建。存量结构调整的关键作用就是防止重复建设专业,利用学校优势特色专业资源,带动专业群的完善,进而积极影响整体专业的升级与提升。专业群的建设不仅要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特色,还要体现学院自身的特色。根据学院自身的师资、实训、财力等实际情况,注重学院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传统优势专业,尤其是办学前景广阔、产学研结合紧密、师资力量强、具有地方特色、在社会上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专业,形成特色专业群。

(三)资源共享、内部通用

专业群中各个专业,既可以面对地方产业中的某个产业链,也可以是同一技术平台上的多个专业方向,因此专业群的组建一定要强调组群内专业的相关性。比如,体现在专业教学的实践训练环节,就是各个专业有同样的理论基础内容,能够在同个实践系统中开展实践任务、运用同个实践设备、共享某个实践训练科目,组群内的专业可以在同一实践训练系统中有效完成教学基础实践环节,这种资源共享、内部通用也表现为已有的课程、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资源的共享共用。因此,专业群建设一定要满足资源共享和内部通用原则,才能较快彰显专业群的组群集聚效应。

三、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要素

(一)打破以院系为依托的管理体系,构建高效的专业群管理组织机构

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依托。专业群的资源不仅超越了专业之间的共享,而且跨越了院系,需要在院系之间进行资源调配、资源共享和人事沟通。因此,科学有序有效的专业群建设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动态体系,需要打破原有以院系和学科专业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构建专业群建设运行管理与组织机构,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在运行中遇到的管理机制瓶颈。第一,建立健全专业群管理机制,明晰权责划分。推动专业群规划、师资团队建设、核心课程建设等任务高效实施,将管理制度与建设任务落实到每个细微之处。第二,确定专业群的第一负责人。依据专业群的各项特征,创建负责人制,可以是指定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负责人来担任,有效施展核心专业的引领作用。第三,创建专业群的专业委员会。可由学校、地方政府部门、相关企业中的专家或者技术人才组成,特别要引进相关行业企业高级技师、工匠,对专业群中专业人才培育方向、建设任务与目标、综合教学资源等进行全过程指导。

(二)面向产业集群发展趋势,编制科学合理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群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后期教学评估的依据和标准,规定着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就业面向、培养规格、毕业标准、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构建等内容,因此,确定面向专业群特定服务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群建设的首要任务。科学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一定要对当前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背景作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依据职业岗位要求的变化、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来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做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三)重组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共享型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

共享型课程体系是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传递的信息总和。“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不应像单个专业那样呈线性逻辑,而是要在体系内形成网状逻辑结构,做到底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高层可互选。”[8]底层公共(通用)能力平台面向必学、应知、应会,中层融合(交叉)能力平台面向关键岗位的特定能力和素质,高层核心(拓展)能力平台面向岗位群的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与此对应,专业群的共享型课程体系至少要确定三类课程类型,包括群平台课程(高层)、专业方向课程(中层)和群拓展课程(底层),其中群平台课程为核心课程内容,处于统领地位,可以满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核心素养需求,其他课程内容属于拓展部分,可以适应群内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需求。总之,专业群课程体系,要围绕本专业群定位的服务领域和职业岗位群需求组建内容,遴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通过与企业行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共享型课程体系,使之符合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在專业群课程的教学实施上,可以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9],以项目或资源库的形式在专业群教学中进行实施。专业群课程的实施与开展,要求相匹配并且需要革新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必将成为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关键影响因素。

(四)统筹整合实验实训设备,构建通用型专业群实训基地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充足的、先进的实验实训基地支撑。专业群的共享型实训基地不是在空白基础之上重新构建,而是要在专业群内原有专业拥有的实验实训设备基础之上统筹整合而建,要系统科学设计,既满足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共性需求,也要满足个性化实践需求。共享型专业群实训基地要注重校企共建,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实现教学环境和工作环境的一体化。

(五)优化师资队伍组合,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师资团队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创建专业群的主要支撑因素。首先要选定专业群的主要负责人,做好专业群创建的指挥者。融合和整理高校教师资源,实现师资团队结构优化,创建各个专业领域中的高质量师资队伍,融合队伍中教师的各自教学优势,形成专业群优良专业师资共享机制,有效确保专业群创建的顺利进行。

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指标体系构建

“对专业群建设成效的评价,首先是衡量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形成的科学性;其次是关注其作为一个独立形态建设机制的协同性。”[10]依据专业群建设原则和核心要素,结合当前专业群建设内容,本研究构建了专业群建设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专业群结构、共享平台建设、专业群建设成效,权重比为3∶3∶4。专业群建设指标体系见表1。

如表1所示,专业群结构设置是专业群建设的首要衡量指标,此项指标包括3个二级指标:第一,目标定位方面,包含3个三级指标;第二,在机构组成上,包含3个三级指标;第三,建设机制方面,包含2个三级指标[11]。共享平台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载体,此项指标包括3个二级指标:第一,要建设完善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此项内容包含2个三级指标;第二,建立专业群课程模块,此项内容包含2个三级指标;第三,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此项内容包含7个三级指标支撑;第四,专业群共享实训基地,此项内容包含5个三级指标支撑。建设成效是专业群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指标,此项指标包括5个二级指标:第一,毕业生状况,此项内容包含5个三级指标;第二,课程教学资源,此项内容包含4个三级指标;第三,技能大赛,此项内容包含4个三级指标支撑;第四,协同创新与社会服务,此项内容包含7个三级指标;第五,其他建设成果,此项指标为拓展指标,只统计省级以上其他标志性建设成果数量。

在产业转型调整升级和技术升级变更的年代,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和支撑要素。随着自媒体和科技的不断演化与发展,个性化学习需求越来越强烈,职业的转变越来越快速,多元化、多样化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享、通用的学习内容与组织形式将成为主要方式。高职院校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质量高水平院校的发展过程中,要顺应时代所需,以专业群建设为依托,是开启职业教育大发展大变革的关键实施内容。

参 考 文 献

[1][9]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02-13.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Z].教职成[2019]5号,2019-04-02.

[3]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Z].发改企业[2007]2897号,2007-11-13.

[4]崔岩.创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N].中国教育报,2019-05-28.

[5]吴升刚,郭庆志.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任务[J].现代教育管理,2019(6):101-105.

[6][7][10]任占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4-8.

[8]沈建根,石伟平.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概念、内涵与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78-80.

[11]方飞虎,潘上永,王春青.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5):59-62.

猜你喜欢

专业群双高计划双高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全职妈妈浪费吗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