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建立研究

2020-07-04董雪云

成才之路 2020年16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因材施教共同体

董雪云

摘 要:家校合作是充分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两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成长的一种教育形式。文章结合家校合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家庭积极配合学校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家长参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结合学生数学学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和分析数学教学中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建立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家校合作;共同体;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5;G6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6-0137-02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数学课程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很多学生接受起来难度比较大,这就需要家校的共同配合,形成合作学习共同体,共同努力,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笔者通过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家校合作现状,探讨数学教学中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建立的措施。

一、家校合作现状分析

1.家长和教师对教育合作存在认知误区

家长对于家校合作的认知持三种态度:第一,家长认为自身知识基础薄弱,无法也不想参与到合作之中,即使勉强参与其中也起不到任何作用。第二,家长对孩子有一定期望,积极参与家校合作,但由于方法不得当,对孩子的监管不到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没有得到提高,没有实现家校合作预期的效果。第三,家长认为指导学生学习是学校的工作,家长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参与其中,对这种教育形式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特别不积极。教师对家校合作也不都持积极的态度,有的教师认为家长参与其中是多此一举,只会添乱,没有实效。还有教师认为家长工作任务多,不会花过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家校合作之中,作用微乎其微。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合作认识存在的误区导致学校组织的家校合作教育活动效果不明显,很多家长是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参与其中,教师的热情也不高。所以要发挥家校合作在学生教育成长中的作用,家长与教师都要端正的态度,正确认识家校合作的价值和意义。家校合作中,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原则以及教育目标要保持一致,对孩子的期望值要保持一致,避免产生冲突,否则无法形成合力,实现共同促进孩子成长的目的。

2.家校合作实施存在的问题

第一, 家校合作缺少计划。家校合作一定不能是拍拍脑袋的想当然,想起来就开展活动,想不起来就放弃。部分学校是在实际教学中遇到难题才开展家校合作活动,而且活动之后的反思和总结力度不够。没有计划,没有总结,偏离了家校合作的初衷,无法起到家校合作应有的作用,意义不大。第二,家校之间缺少沟通。家庭和学校之间开展合作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实践中,这种合作一般都以学校为主,学校确定教育活动,教师向家长传递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家长只是被动参与,家长和教师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家长的积极性并不高。态度决定结果,这种不对等的合作,不能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第三,合作形式过于单一。各学校采取最多的家校合作方式就是家长座谈会。很显然,这种单一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发展现状,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创新合作方式,符合学生认知,帮助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二、数学教学中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建立的措施

1.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中,教师能保质保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却无法高效、高质量关注所有学生课后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这就需要家长积极配合,和数学教师积极合作,实现对学生数学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的全程关注。课后作业书写中,家长要科学陪伴孩子,检查孩子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或做上标记便于教师后期总结、讲解。比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对知识内容进行详细讲述,然后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为学生布置不同的家庭作业。教师通过QQ以及微信等方式和家长确认家庭作业内容,要求家长督促学生继续思考混合运算知识,认真完成作業。这种家校合作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延伸到家庭,实现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提高,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2.以家长参与形式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为了丰富数学教学形式,学校可以借助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邀请家长到班级听课,积极参与到教师教学以及科研活动中,协助教师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认知水平等情况的不同,共同研究、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收获到更多、更先进的教育理念,然后应用到家庭教育中,家校合作,共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3.结合学生数学学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

教师的教学计划是针对全班所有学生制订的,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学生个体。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教学计划会出现优秀生提升空间不大,后进生却又跟不上的情况。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家庭学习的补充,提高数学学习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上表现出的知识薄弱点和不足,指导家长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师可以将课前制作的课件视频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带领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辅导。比如,在教学“认识多位数”时,教师针对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的情况,可以将课件下发到家长手机中,让家长结合自身经验和常识带领孩子通过习题巩固课堂知识。对家庭作业中出现的易错点,家长可以集中发给教师,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统一讲解和分析。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让学生的学习实现从学校到家庭的无缝连接,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认知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中引入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能为数学教育提供全新思路。在家校共同合作中,教师要与家长共同考虑数学学科特点,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从根本上提升数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学业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忠伟,汪岳山.家校联动做好数学教学的有效评价[J].甘肃教育,2018(15).

[2]徐雅.数学味儿的家校交流——读《家校协作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小记[J].小学数学教师,2016(06).

[3]欧玉松.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内涵、意义及措施[J].教学与管理,2013(21).

[4]俞永忠.初中数学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探微[J].基础教育参考,2012(23).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因材施教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