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割裂矛盾中的“孤儿意识”

2020-07-04余逸菲

山东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孤儿矛盾大陆

余逸菲

摘要:

《亚西亚的孤儿》是台湾作家吴浊流所著长篇小说,作品揭露了日据时期台湾民众的苦难生活。对于其主人公胡太明“孤儿意识”的成因,可以从政治、社会、家国、民族的割裂矛盾中着手分析。

关键词:《亚西亚的孤儿》;孤儿意识

小说《亚细亚的孤儿》反映了日据时期台湾青年民族模糊、家国剥离的“孤儿意识”,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与大陆对台的猜忌心理。主人公胡太明终其一生都在身份困境中苦苦挣扎,他内心的“孤儿意识”,不仅源自于他生存的大时代的矛盾性,更源自于他生活的小社会的矛盾性。

一、文化冲击与公民身份的落差

胡太明的童年,在云梯书院跟着彭老先生学史论经,这多少让他种下了些许诗人气质,可惜那是一个“吾道衰微”、“斯文扫地”的时代,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冲击产生矛盾。彭秀才躲避现实、祖父超越现实的心态;新旧文化,儒道学说与归化教育之间的矛盾,都造成了小太明思想的一种割裂。毕业后他寻得一份教书的差事,本以为可以安身立命,可惜在日本殖民统治的大环境下,又被迫卷入日台籍教员的勾斗之中。彼时日本当局推行“皇民化”政策,当他们想要从台湾那索取些什么时,台湾民众是“国民”;可到了分配时,台湾民众又成“贱民”了。作为教员,胡太明的生活水准、薪资待遇远不如日籍教员,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浓烈的歧视。这种身为“弱国子民”的无力感与悲剧感,更加重了“孤儿意识”的滋生蔓延。

此后,他东渡日本求学、回乡求职、出走大陆,辗转南京、上海两地任教,身份却都得不到认同。他是日本人眼中的“二等公民”,大陆人眼中的“番薯仔”,乡人眼中接受过高等教育却一事无成的无用之人。

二、感情生活的失败

爱情往往代表着对生命追求的一次超越,胡太明与淑春的结合,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节点。与其说胡太明爱上了一位女子,不如说他企图给“孤儿”灵魂找一处容身之所。近代大陆受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处于新旧冲突的矛盾期,但女性是受影响最小的一个群体,她们仍保持着男性对于传统家庭价值观与文化的向往。那些被物化、符合男性审美意趣的女性也在思潮的新旧交替中成为男子精神废墟的支柱。淑春于太明而言不仅仅是爱情,更是逃避现实的寄托,他寻得了片刻的归属以及现实中无从寻觅的价值。

讽刺的是,这朵看似纯洁无暇、不受现实沾染的爱情玫瑰,一开始就是在政治语境、国族想象的虚妄中盛开的,一旦拨开这层美好的滤镜,就会发现它根植在一片荒芜的土地。淑春与胡太明的爱情悲剧,受到大陆与台湾疏远互相不理解的关系影响。尽管淑春接纳了胡太明的台湾身份,但婚后他们之间的巨大分歧和两岸之间的隔閡又是暗合的。日据时期,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交流沟通处于割裂状态,虽然有一些如张我军等的台湾知识分子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引入台湾,但台湾对于大陆的运动和战事仅有一些模糊的概念。

因此,胡太明被淑春身上的古典气质吸引,欣赏她在割裂时代中仍保留着的中国古典女人的审美,却无法接受她成为新潮人物。他从心底排斥淑春走上政治道路,希望她做一个传统的贤妻良母。

三、知识分子的割裂境遇

胡太明似乎对于政治毫不关心,他以高高在上的俯瞰姿态冷眼旁观者被民族情绪煽动的芸芸众生。不选择立场并非没有立场,胡太明看似置身事外,然则他早就选择了顺服强权统治。他看透了双方实力的悬殊,认为盲目行动是冲动的,争取权利是缺乏气魄风度的,参与斗争是不利于社会安稳的,于是将希望寄托于殖民者平等的对待。胡太明身上所流露出的孤儿意识不仅仅是他在台湾、日本、大陆三处找不到一块落脚之地,更表现在他不曾归属任何一个群体,永远处在边缘地带,也无法归属任何一种信仰,对一切事物都抱着洞若观火的姿态。

胡太明早年接受汉学教育,传统文学中少有灵肉挣扎的场面,古典诗词也讲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布局。可面对现代世界冲击所带来的矛盾挣扎,知识分子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抽象理论要面对的是血淋淋的亡国、殖民等现实问题,若是他们无力抵抗殖民下的文化冲击,就只能重新思考出路。

在当时,台湾没有民族归属感、无法获得自身认同感的处境下,在落后的传统价值和狰狞的新世界文化冲击碰撞下的台湾知识分子,难以想象他们所面临的矛盾与挣扎。《亚细亚的孤儿》所叙述的并不仅仅是胡太明这一类知识分子的在时代社会的割裂矛盾中的“孤儿意识”,更映射了后殖民时期台湾对大陆的复杂心态。

[参考文献]

[1]吴浊流.亚西亚的孤儿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吴松.灵魂的漂泊:浅谈《亚西亚的孤儿》的“孤儿意识”[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9):44-45.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猜你喜欢

孤儿矛盾大陆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冰之大陆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
儿童村·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