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管理问题
2020-07-04丁楠
摘要:应收账款是一个单位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的逐步推进,应收账款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将处于重要位置。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关系到一个单位的流动资产管理水平。本文从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随着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推进,事业单位逐步以权责发生制核算会计事项,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管理必将成为事业单位业务核算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涉及的业务内容和开展的项目在不断地拓展,应收账款金额的增加,会占据单位可使用的流动资金,降低事业单位现金流量。长年挂账的应收款项,不仅是对事业单位资金的长期占用,而且极易形成坏账,影响事业单位自身业务的正常运行,存在较大的资产损失风险。应收账款涉及到的业务越广、关系到的客户越多,应收账款的管理要求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应收账款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而成立的,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拨款收入和事业收入,这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保证充足的现金流量的盈利目标不同,所以许多事业单位将财务管理重点放在对财政拨款的预算和执行方面,而忽略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部分单位领导认为单位资金能满足当前日常需求就行,对资金的周转率、效益性等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制定专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缺乏对应收账款科学有效的管理,应收账款挂账与核销随意性大,增加了应收账款偿还风险,导致应收账款呆账坏账增多。
1.2缺乏应收账款管理责任部门
应收账款的管理需要财务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通力合作。许多事业单位都没有设置应收账款管理责任部门或安排应收账款管理的专岗。在实践过程中,单纯依靠财务部门管理应收账款的工作,不符合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控制要求,忽略了应收账款的产生、核算、催收、坏账等相关风险。在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通常业务部门只重视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数量和金额而不关注应收账款的账龄,财务部门只重视应收账款核算而不关注应收账款的收回,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审批、核对、清理的良性业务流程,缺乏对应收账款相关信息的及时沟通,销售量增长的同时应收账款管理风险随之增加。
1.3缺乏对客户的信用评估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过程中,事前控制主要体现在对客户信用评估。在日常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并未配备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风险识别的人员,业务人员对客户信用评估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对客户信息以及资产状况的全面了解。在签订合同的环节缺少回款期限、回款金额、逾期罚款等条款,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为日后收款工作埋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在后期的回款环节,业务人员往往忽视对客户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的持续关注,事业单位的客户群体广泛、客户的信用状况差异较大,一旦客户出现经营不善破产倒闭等情况,就容易出现坏账隐患。
1.4缺乏规范的科目设置
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对应收账款没有设置明细科目,没有按客户名称进行辅助核算,或虽然设置了客户辅助核算,但对客户名称进行设置时,习惯性使用客户简称而不是客户全称,有的单位为了区分同一客户的不同业务欠款,习惯在客户名称后面加阿拉伯数字加以区分,如“公司1”“公司2”。这种设置方式不仅使应收账款的核算较为混乱,而且除了做账者本身清楚之外,其他人员往往很难弄弄清,不便于后续的账款催收,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相似或相同的客户名称,导致无法明确往来单位的发生额。不能准确反映应收账款的来龙去脉,造成了往来款核算的混乱,对会计核算及查询客户往来账款造成困难。有的事业单位将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科目混用,对同一单位的经济业务,在往来账款科目中使用了两个不同的会计科目,分别核算应收账款的发生和收回,造成往来款无法抵消。
1.5缺乏健全的清欠制度
应收账款涉及到的双方单位不及时对账,对应收账款清理工作缺少主动性,会对应收账款管理埋下隐患。特别是事业单位与上级或下属单位之间的应收账款,财务人员往往忽视沟通确认。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客户动态的实时关注,未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相关业务人员缺乏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错失最佳收回应收账款的时机。一些陈年旧账因涉及较多单位和个人,在应收账款的清理过程中如果缺乏系统的计划和安排,没有细致分工进行责任到人,清欠工作容易受到排斥和阻挠,往往容易陷入僵局。缺乏健全的催款制度,清欠工作往往面临无疾而终的情况。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2.1增强应收账款管理意识
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要认识到应收账款管理是不可放松的工作。凡是单位的大额赊销业务,必须要经过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加强应收账款审批机制,严格审核往来业务的准确性、合理性,转变粗放管理意识和作风,形成行为有依据、操作有规范、管理有审批、风险有监控、违规有处罚的过程管理体系。重视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培训,做好其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时间和资金的双重保障,鼓励财务人员外出学习,以确保其具备系统的应收账款管理意识,能够正确进行应收账款业务的账务处理,及时进行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才能有效避免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账目不清和坏账过多的问题。
2.2建立应收账款管理责任部门
为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应建立责任明确的责任部门,配备责任明确的管理人员,这对于巩固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相当重要。明确单位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及其相应职责,汇集熟悉事业单位应收账款形成过程、了解客户基本情况、掌握应收账款账务处理与账款催收等方面的人员,在不相容职务分离前提下设置岗位。财务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密切合作,及时传递信息。相关责任部门应正确识别单位应收账款存在的风险,并及時制定对策加以防范,避免财务管理工作陷于被动。定期对应收账款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提高责任部门开展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2.3完善客户信用评估程序
事业单位在确定新的赊销对象前,应该对新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认真核查客户所提供材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并对客户的资金情况运营状况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的结果来评估应收账款能够正常回收的可能性,对符合条件的新客户建立档案。应收账款管理部门根据客户的信用情况来确定不同客户的赊销政策、数量、金额以及时限。一旦客户财务状况发生较大变化,要多次联系对方核实情况,应当就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对客户偿债能力重新进行评估并更新客户档案。对于老客户,事业单位应该对其建立动态档案,对客户每次购买与付款情况进行及时记录,更新客户信用档案。
2.4规范设立会计科目
要想准确计量单位的应收账款的发生与收回,必须规范设置应收账款会计科目。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的会计核算中,一级科目是应收账款,二级明细科目可以按照业务类别设置,如“应收账款-A服务”“应收账款-B服务”,并按客户名称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核算,对每一个客户应设置唯一客户编码,按客户单位全称进行会计核算。杜绝将应收、预收、应付、预付混用的情况,正确运用会计科目。如果会计科目能规范使用,准确反映应收账款的来龙去脉,客户往来款混淆的情况将会大大减少。
2.5及时开展清欠工作
对于还在信用期内的客户,应安排专人催收。催收责任人员要及时与对方单位对账,关注对方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尽最大可能使货款按期收回。相关领导、业务经办人、财务人员要做好应收账款的移交工作。对长年挂账的应收账款应开展系统清理,确定牵头部门,明确人员职责,制定清理方案,做到归口管理。要多次联系对方单位,并将详细情况上报领导,必要时应通知上级部门。单位还应编制统计表,及时记录对账结果,特别关注无法联系的单位和个人,或对方单位已注销、债务人死亡等情况,作为后续核销处理依据。必要时对清理历史遗留应收账款有成效的人员进行适当激励。
3结束语
應收账款是事业单位重要的流动资产,管理不善则会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对应收账款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必要的对策增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避免产生因应收账款管理风险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从而确保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杰.浅谈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 (21):72-73
[2]李俊.浅析事业单位应收账款问题[J].财会学习,2016(14):123
[3]徐赛.事业单位往来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纳税,2019(30):245-247
[4]杨芳.事业单位应收账款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J].财会学习,2019(5):121-123
[5]王雪莹.事业单位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与控制[J].中国市场, 2016(18):158-159
[作者简介]丁楠 ( 1991—),女,汉族,湖北宜昌人,本科学历,会计师,研究方向: 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