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校本教材开发初探
2020-07-04张艳洁
张艳洁
摘 要: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编写校本教材。本文结合红河州“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与哲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研究”,对其中“待人篇”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设计与研究、开发与实施做出初步的阐述和思考。
关键词:生活哲学;校本教材;开发实施
云南省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单一的学业水平考试变成修习学分+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也要在2020年全面进行模式改革,打破传统文理综合模式,更加突出学生对学科的自主选择,自由搭配不同学科进行,从新课改和高考改革的方向轨迹来看,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越来越注重学科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注重考核的全面性和综合性。鉴于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热情和兴趣,如何拓展学生更加广阔的知识面和视野,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政治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加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与哲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研究,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满足师生与学校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待人篇”開发的意义
基于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校本教材——《读典故·悟哲理·品人生》的开发,把“待人”篇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唤醒和强化学生的向善之心,引导学生善待他人,提高学生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能力。
第一,从国家层面,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工作,要保持意识形态定力,最根本的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将待人处事的美好品行贯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第二,从学校层面,《生活与哲学》教材知识相对深奥,理论性强,逻辑思维要求高,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认知困难,给教师教学上也带来一些障碍,操作性不强,开发“待人”篇校本教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哲理,引发哲思,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第三,从学生层面,正处于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课本知识和人生道理深度结合,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会待人处事的道理,并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
二、“待人篇”的设计与研究
(一)研究过程
1. 学习相关理论。教师们对自己学科的课标、考试大纲都熟读于心,而校本教材没有课标,没有大纲,我们很多教师都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第一件事就是广泛地收集并整理现有的有关校本教材开发的文献,如《教育发展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就、问题与对策》、《怎样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开发新思路》、《浅谈校本教材开发与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等数十篇专业论文和专业书籍,明确了教育部对开设校本课程的指导方向和目的,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思考我们将开发的教材目标,借鉴其他学校成功案例,分析实施的可行性,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2. 组织认真研究。多次开展“待人篇”专题教研活动,两位负责的老师共同探究、共同参与、共同交流,明确主题,筛选典故,探讨有效方式和方法,交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经过多次的交流和探讨,初步形成共识,共同完善教材的开发设计。
3. 进行学情调研。校本教材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为了开发教材本身而开发教材,而不是为了学生的需求和全面发展开发教材,最终这样的教材开发脱离了学生这个主体,这样的教材开发是无效和无意义的。因此,在开发之前,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认识学生学习的能力层次,了解学生对本教材的想法和态度,只有对学生的学情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的校本教材。
(二)设计思路
1. 确定名称为《读典故·悟哲理·品人生》之“待人篇”,关键词落在待人上,让学生能在阅读典故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会其中蕴藏的哲学思想,品味待人处事的人生道理。
2. 初步确定课程内容结构。组内教师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确定课程内容结构,待人篇一共精选20个典故,以“典故导入——释义——译文——感悟哲理——品味人生”为主要环节,其中应用漫画、图片等形式增强趣味性和美观性,采用习近平用语做脚注补充,拓展知识,提升时政性。例如: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战国策·齐策二》
【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事多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译文】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感悟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的两种状态,事物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度原则,都要把握一个“度”,超越了“度”,事物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品味人生】任何人之间相处也有一个“度”。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个“度”就是“良言”。当同学受窘时,不妨说几句解围的话;当同学沮丧时,不妨说几句热情的话,给他提个醒;当同学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同学痛苦时,应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话;当同学犯错误时,换个角度想一想,,自己犯错误时需要听哪些话语。
习近平用典: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三、“待人篇”的開发与实施
校本教材的编制是为了课程服务的,并依托于课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结合学校情况,下一步实施就是要把编制开发的校本教材具体应用到实际教学之中,通过课堂——教学——反馈的环节,反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校本教材,提高校本教材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初步形成校本课程开发大纲。
课程名称:《读典故·悟哲理·品人生》之“待人智慧”
课程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哲学思想,能初步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课程实施的步骤及其形式:以“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成果展示”为方法,教师展示典故,结合哲理进行哲学知识的讲解,学生在感悟哲理的同时进行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待人处事的人生智慧,并请学生代表交流展示小组讨论成果,课后根据教师所教方法,进行典故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巩固哲学知识的运用,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四、思考
“待人篇”校本教材还处于初步的开发阶段,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并解决。
第一,校本教材的内容。我们的校本教材按照“典故导入——释义——译文——感悟哲理——品味人生”的环节统一编写,优点是材料内容规范丰富,但缺点是没有学生可以发挥的空间,教材的启发性和留白不够,没有探究式的活动内容,都是教师给予,课堂生成性的东西有待挖掘。如何适当地运用教材到教学中是要不断实践的,不然教材便没有起到作用,丧失了该有的功能,我们能否考虑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自己形成文本内容,形成自己特色的、个性化教材。
第二,校本教材的评价和反馈。教材好还是不好,不能缺少真实、合理的评价和情况反馈,因此开发出来的教材势必要具体使用,并且在使用后收集反馈信息,在这个部分我们初步设想让学生评价自己学习后的得失,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本教材的期望和感受三个部分的问卷调查,建立更加合理准确的评价机制是能促进本教材开发的重要保证,因此,有待不断地完善和进一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