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效应在德育管理中的妙用

2020-07-04李醒彬

成才之路 2020年16期
关键词:心理效应思想道德教育德育管理

李醒彬

摘 要:教育者如果在德育管理过程中能洞悉学生心理,巧妙运用心理效应,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德育管理的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谨防“破窗效应”,转变不良习惯;肯定“羊群效应”,树立模范作用;应用“热炉效应”,强化规章制度;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学生潜能;重视“霍桑效应”,关注心理健康。

关键词:心理效应;德育管理;思想道德教育;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1;G4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6-0016-02

心理效应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由于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学校的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综合、复杂的过程,教育者如果在德育管理过程中能洞悉学生心理,巧妙运用心理效应,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德育管理的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而教育艺术的全部复杂性,是要善于感觉到一个人身上那种纯属个性的东西。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好心理效应,把不同的心理导向变成激发学生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的方法。

一、谨防“破窗效应”,转变不良习惯

加强学校的德育管理,首先要从转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开始,防止在学生群体中形成“破窗效应”。所谓“破窗效应”,是指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破窗效应”给学校德育管理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是提高教育的关注度,二是注重教育的及时性,三是注重环境育人。(1)提高教育的关注度。班主任要从小事做起,掌握学生的一举一动。要从学生随意的、个别的、轻微的言行举止中,了解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发展趋向,及时和学生的监护人联系、沟通。发现不良倾向,对症下药,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2)注重教育的及时性,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和补救。任何一种不良现象,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如果学校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可能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3)注重环境育人。“破窗效应”强调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因此,学校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和建设,力求使校园的每一处都成为无声的语言,发挥育人的作用。同时,也要进行学生仪容仪表、班容班貌的评比,使“破窗”现象尽可能少地在学校出现。

二、肯定“羊群效应”,树立模范作用

俗语说:不废不立,先废后立。转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之后,还需要一只“领头羊”带领学生迅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羊群效应”是指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通常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羊群效应”给教育者的启示是:一要抓好“领头羊”的队伍建设,二要定好“领头羊”的方向。(1)抓好“领头羊”的队伍建设。班主任除了管理好班级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之外,还要关注其他大多数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想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需要一只“领头羊”。当然,“领头羊”除了可以是学生身边的人之外,还可以是历史名人、作品人物和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就看教育者怎样充分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带领全班、全校学生一起向“领头羊”学习。(2)定好“领头羊”的方向。抓好“领头羊”队伍建设之后,就要引领其在班级中形成一个独立思考、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良好学习氛围,以此带领大多数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在实际工作中,总会发现个别班级某个科目的成绩特别好、某项运动特别强,这都有赖于“领头羊”的带领。当然,“羊群效应”运用不慎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造成学生养成依赖他人、“人云亦云”的习惯,这需要教育者在应用中特别关注。

三、应用“热炉效应”,强化规章制度

“热炉效应”是指组织中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处罚。每所学校都有一套完善有效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育者只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些规章制度,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制定的这些规章制度在学生心中就好像是一个“热炉”。这个“热炉”对学生有没有作用,关键看教育者利用“热炉效应”的时候是不是注意以下两个原则。(1)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就不会灼伤人——规范性原则。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班会、黑板报等舆论阵地大张旗鼓地宣传规章制度,使学生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教师要通过不断教育,使规章制度这个“热炉”常热,永远起到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2)不管是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违反规章制度都会受到批评。这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公平公正,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质,保证规章制度在德育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運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学生潜能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人们的信念、成见和期望对所研究的对象产生的影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1)关注、信任,给学生自尊心。教师要平等地关注所有学生的成长,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要尽可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信任,这种信任能够让学生改变学习状态,取得一定的进步。教师的这种信任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自尊,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交朋友,形成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如通过微信、QQ、短信、邮件等现代通信手段与学生交流,给学生解决难题,传递信任。(2)激励、赞美,给学生自信心。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学生希望自己的表现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赞扬,通过教师的鼓励、表扬和肯定来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经常赞美学生,给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在自信中树立更远大的理想目标,并激励学生为此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五、重视“霍桑效应”,关注心理健康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努力或绩效上升的情况,称之为“霍桑效应”。这个“额外的关注”,既可以是自己本身的重新认识,也可以是学校和社会的关注。“霍桑效应”给教育者的启示是:一要创造一个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二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1)创造一个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的特殊才能和成绩,分享自己的感受,让更多的家长、教师和同学关注自己的成长。这种“额外的关注”会转变成一种动力,推动学生的进步,同时学生在这个平台中也会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比如,学校每个学期进行“文明礼仪之星”“学习明星”“进步最大的学生”“小小歌唱家”等评选,还可以组织校运会、艺术节等活动,并把优秀学生的资料和成绩张贴在宣传栏,使更多的家长和同学认识他们,为学生的进步提供更多的动力。(2)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良好的情绪能使学习事半功倍,这与“愉快学习”是一样的。发现学生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的时候,教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正当发泄的机会,让他们将自己心中的情绪表述出来。而教师可充当倾听者的角色,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当然,学校德育管理可以应用的心理效应还有很多。教育者既要正确理解心理效应的正负作用,又要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让心理效应为德育管理服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德育管理的效率,培养出一批批拥有良好行为和道德品质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心理效应思想道德教育德育管理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