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7-04杜凤拖刘淑琴
杜凤拖 刘淑琴
(吕梁市人民医院 山西 吕梁 033000)
品管圈(QCC)起源于日本,目前多数采用的方式为工具的应用以及工作场所的整体质量情况管理,同时不断完善,目前存在的主要操作问题,从而不断改善品管圈的工作情况[1]。近年,该活动以成功作用于各个医院部门的医疗品质管理活动内容中[2]。良肢位通常是指通过体位的调整防止或者抑制痉挛情况出现的一种治疗方式,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由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病床上度过,良肢位的正确摆放对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正确率,现通过将品管圈活动实施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5—6 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良肢位摆放患者 107 例,共调查642 次,其中男性64 人,女性43 人,年龄47~75 岁,平均年龄(64.29±8.07)岁。选择2019 年8—9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良肢位摆放患者 149 例,共调查894 次,其中男性87人,女性62人,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7.11±9.21)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②经相关检查,患者多数为一侧肢体无力;③患者患侧肌力≤Ⅲ级;④其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楚。排除标准:①患者病情不稳定、昏迷者;②患者及家属不配合[3]。
1.2 方法
1.2.1 品管圈组成 品管圈成立于2013 年7 月,由1 名圈长、1 名秘书、1 名辅导员、10 名圈员组成,其中8 名主管护理师,1 名护理师,1 名副主任护理师,均是本科,此活动为本圈第三圈。
1.2.2 主题选定 圈长组织讨论,圈员头脑风暴,采用 5、3、1 评分标准。确认本次活动主题为:“降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不正确率”。
1.2.3计划拟定 实施周期为 2019年4—10月,圈员们参与,详细拟定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圈员分工,并绘制活动计划甘特图。
1.2.4 现状把握 2019 年5—6 月,根据良肢位摆放标准进行现场调查,调查显示,有1 处摆放错误,均属不正确。共调查107 例642 次,不正确137 次,不正确率21.34%,原因包含:垫枕问题;肘关节未伸直;手部问题;完全未摆放;髋部问题;肩部问题;足部问题;平卧时膝关节屈曲问题。汇总和柏拉图分析,根据“80/20”原则,显示垫枕问题;肘关节未伸直;手部问题;完全未摆放为本次活动改善重点。
1.2.5 制定目标 根据调查结果和圈员讨论,计算圈能力,本次圈活动患者的良肢位摆放不正确率由实施前21.34%降至10.05%,改善幅度为52.91%。目标值公式: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改善幅度公式:(现况值-目标值)/现况值。
1.2.6 解析 应用鱼骨图分析法,从人、物、环、管理4 个方面分别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鱼骨图分析找出的末端原因,根据80/20 原则,再由圈员们通过5、3、1 评分法选
出要因。再次验证真因,本次真因为:枕头数量不足;无操作评分标准;责任护士对患者监管不到位;流程不合理。
1.2.7 对策拟定与实施
1.2.7.1 增加枕头数量 通过购置枕头或改造枕头大小,为良肢位的摆放正确性提供物质基础。
1.2.7.2 制定摆放标准及培训 圈员根据相关资料,查阅文献,制定准确的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视频,并将良肢摆放作为主要的操作内容。通过定期授课,加强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以提问、笔试、现场检查等方式强化考核,确保人人掌握。加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的指导检查。
1.2.7.3 加强宣教与指导 针对患者的不同进行受教模式的更改,从而提高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受教模式可以从口头宣教过渡到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中,另外可以通过彩图配字的方式进行宣教,可以在每一间病房放置一本宣教手册。内容主要以图片为主,利于受教人员的接受,同时利用微信平台加强各个层级人员的交流。
1.2.8 评价指标
1.2.8.1 良肢位摆放调查:观察两组患者良肢体位摆放不正确率的变化情况。
1.2.8.2 圈员能力评价:根据5、3、1 评分法,圈员们分别在活动前、后对品管手法的运用、团队精神、和谐程度、责任心和荣誉感、沟通与协调能力等7 个方面进行自评。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良肢位摆放不正确情况比较
经过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良肢位摆放不正确率降至8.40%,目标达标率为114.6%,改善幅度为60.63%,见表。
表 良肢位摆放不正确情况比较
3.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良肢体位摆放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采用适当的体位进行基础维护,通过改变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加强患者的肌肉功能,正确的摆放能够促使患者病症的减轻,同时能够为后续的治疗奠定一定的基础,加强患者的预后。良肢摆放作为基础性治疗措施,其优点主要有节省资金、减轻患者痛苦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为患者减轻经济压力,在临床调查中也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品管圈活动是目前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体位摆放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选取部分资历较高的医师或护理人员进行活动组织,针对化处理摆放不正确的问题。
本次研究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良肢摆放不正确率得到了有效改善,于21.34%降低至8.40%,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出品管圈活动的有效性,极大的改善了在良肢体位摆放过程中的不规范。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其标准化操作,从而显著降低患者的良肢体位摆放的不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