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干预中开展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研究
2020-07-04汤艳梅
汤艳梅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邳州 221300)
当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主要由环境、遗传等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以慢性高血压为临床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1]。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若不及时控制易并发心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糖尿病患者除采用药物治疗外,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自护能力,控制血糖水平[2]。随机抽样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5-75岁,平均56.35±3.70岁;病程10月-10年,平均4.42±1.25年。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6-76岁,均值55.82±3.81岁;病程11月-10年,平均4.27±1.05年。纳入标准:①确诊糖尿病;②无精神病或认知障碍;③无药物禁忌症;④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两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可进行下一步研究(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予传统护理措施:①讲解相关药物功效和控制血糖必要性;②定时用药指导;③血糖检测;④治疗问题指导。
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①健康教育模式:采用门诊-住院-出院糖尿病全程教育模式[3],由专业临床医师、主管护师、护士及患者家属共同构建健康教育小组,严格遵守评估、计划、干预、评价的程序进行教育;②门诊教育干预: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运动、饮食、自我保健及运动情况,设立糖尿病患者专用护理档案,宣传糖尿病住院治疗的重要性与疾病的危害;③住院教育干预: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包含糖尿病的类型、症状及并发症,使患者对疾病有初步了解;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及临床需求,制定立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通过多种渠道(讲座、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进行全方位教育指导。在社区内定期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为患者解答各类疾病的疑问,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了解运动、饮食的重要性;④心理护理干预: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对不良心理情绪及时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⑤出院教育干预:告知患者家属出院后护理的注意事项与复诊时间,要求患者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坚持服药。定期对患者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并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检测结果分析患者血糖水平及营养情况,了解饮食方式及特点,为患者定制科学合理的食谱。有针对性的依据患者日常爱好及身体条件制定运动方案。
1.3 分析指标
①记录两组血糖变化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②采用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采用Likerts计分法,评分越高生存质量越低。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分析,以(±s)形式呈现,并进行t检验,P<0.05,具备统计学价值。
2 结 果
2.1 血糖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FBG、2hPG、HbAlc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2.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无法痊愈疾病,需要终生控制血糖,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目前,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4],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并详细告知患者有关糖尿病的注意事项,制定饮食与运动计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施予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后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显著优于接受传统护理措施的对照组,与易清香[5]等研究结果相近。可见,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