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BAR模式在护士危急值规范处理中的运用及其效果的评价研究

2020-07-04罗碧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护士

谷 余,罗碧华*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护理教研室,湖南 长沙 410011)

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是指临床检验得出的数值提示患者生命或病情正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1],通过危急值反馈,临床医生可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救治和干预,及时拯救患者于危急边缘[2],否则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3]。临床中很多患者因病情、机体功能等影响,易出现危急值,常常需要迅速、有效、规范地处置。在既往的危急值质量管理中,部分护士接获危急值之后,可能仅仅向医生简单汇报危急值,而后也只是单纯的执行医嘱,对于患者具体情况了解甚微,缺乏对患者病情的后续观察,交接班及护理记录中也存在缺漏现象等。同时,在过去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随意性比较大,信息传递缺乏逻辑性,沟通效果也与个人习惯密切相关,参差不齐。

标 准 化 沟 通 模 式 即 现 状( S i t u a t i o n ) 、 背景(B a c k g r o u n d)、评估(A s s e s s m e n t)、建议(Recommendation),简称 SBAR 沟通模式[4]。SBAR沟通模式的运用,有助于临床医师得到及时、正确、系统的信息,医护协作争分夺秒节省处理危急值时间;护士相互之间交接班更清晰;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更具针对性,使得医护人员减少不必要的混乱,从而确保护理安全[5]。因此,本文提出护士危急值规范处理是指通过SBAR模式沟通理念对医护、护患及护护之间的危急值接获、登记、汇报、评估、观察和交接等环节等均有效、标准规范。规范护士危急值处理,规避安全隐患,对保障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系统、全面分析SBAR模式在实际临床方面的实际效果,明确护士等相关工作对其应用能力,文章以某医院某科室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2019年3月至12月共67人次危急值处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收集2019年3月至12月长沙市某医院某科室护士危急值规范处理情况,本次研究共涉及到67人,在研究过程中的品管圈环节开展之前,对38人进行了相应的检查,活动开展后,完成对29人的检查。

1.2 方法

借助于系统化的研究活动,合理运用SBAR模式规范护士危急值处理,在相关工作标准的指导下,采取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的流程,根据不同流程,不同的工作标准以及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其具体情况如下: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在品管圈小组构建的环节,通过组员报名的形式,组成涵盖11名工作人员的小组,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设有圈长1名,辅导员1名,副圈长1名,圈员8名。为减少护士的抵触情绪,提升工作质效,可以采取品牌建设的方式,打造品管圈品牌,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自身工作的内容与意义。

1.2.2 选定主题

由圈长组织相关会议,成员们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列举,并根据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问题的分析以及处理,最后选定以运用SBAR模式降低护士危急值规范处理漏项率为本期品管圈主题。

1.2.3 制定活动计划书

全体圈员再次召开圈会,将本次品管圈活动时间定为10个月(2019年3月 ~12 月),以PDCA循环为理论框架,按照品管圈十大基本步骤拟定活动计划,将活动过程及步骤绘制甘特图,细化到周,确定活动日程和分工。

1.2.4 现状把握、目标设定

全体圈员针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绘制危急值处理流程图,并确定改善重点。同时构建了运用SBAR模式规范护士危急值处理查检表,其中现状(S)是目前的情况描述,包括护士接获危急值方式、危急值报告及登记等;背景(B)掌握患者的相关基础信息,例如对患者过往病史的掌握、治疗方案的熟悉;评估(A)是护士对患者的全面评估以及分析,涵盖了患者承受的风险、抢救准备及相关因素等;建议(R)是需要观察的要点和处理意见,主要包括处置及宣教、观察及交接等。

在2019年03月15至04月30日期间,根据查检表收集病区护士危急值处理情况,共统计38人次,应处理项目总数为1292次,漏处理项目总数为406次,漏项率为31.42%。依据护士危急值规范处理漏项情况,绘制柏拉图,柏拉图结果显示观察及交接、病情及风险、处置及宣教和抢救准备漏项最多,占其中的82.02%,依柏拉图的二八定律,将此四项列为本次品管圈的改善重点。评价圈能力,按照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计算,将护士危急值规范处理漏项率目标值设定为11.83%。

1.2.5 要因分析、真因验证

就改善重点,品管圈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法从人、机、物、法、环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绘制了鱼骨图,由圈员投票选出要因。根据要因,构建真因验证查检表,遵循“三现”原则,对在现况调查期间所查检的人员通过真因验证查检表以询问的方式进行现场、现物、现实的调查并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并绘制真因验证柏拉图,根据二八法则,我们将护士危急意识较薄弱、护士缺乏危急值相关知识、危急值处理流程不规范、危急值交接班不规范作为护士危急值规范处理漏项率高的真因。

1.2.6 对策实施

针对主要影响护士危急值规范处理的 4个因素,组织全体圈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制订出以下切实可行应对措施:①完善危急值规范处理流程:运用SBAR模式修订护士危急值规范处理流程,打印纸质版贴于危急值登记本首页,组织本科室护士进行培训,圈长及副圈长进行督查;制定专科运用SBAR模式规范护士危急值处理检查表;拍摄护士危急值规范处理小视频,对相关危急值规范进行相关的预演工作,通过必要的演示,提升护士对于日常工作的熟练程度。

②改善危急值护理交接:修订已有的护理交班志表格,将“危急值”栏加入交接项目,标明接获危急值后的处理及复查时间,便于晚夜班护士熟悉患者病情;制定常见危急值观察及处理护理文书模板,把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③提高护士危急意识及危急值相关理论知识:制定《护士关于危急值处理相关知识、信念及行为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护士关于危急值处理相关知识、信念及行为的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进行危急值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护士长监查相关培训考核,并给予绩效奖励;根据科室特色制定危急值知识手册,包括常见危急值SOP标准化处理流程图、进行常见检验危急值项目及临床意义解读等,打印纸质版贴于危急值登记本末页;编排顺口溜及口诀,方便记忆常见危急值。

1.3 观察指标

对比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护士危急值规范处理的漏项率,计算公式为:危急值规范处理漏项率=漏项总项目数/(危急值总人次数×项目数)×100%,其中某项漏缺率=某漏项次数/(危急值总人次数×项目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危急值规范处理漏项率,由品管圈活动开展前的31.42%下降为开展后的1.92%,经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及交接、病情及风险、处置及宣教、处置及宣教、通知及登记、查询病史以及其他项目的漏项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护士危急值理论知识培训前后考核成绩对比,培训前的理论成绩最高分、最低分及平均分分别为46、27、34.43分;培训后的理论成绩最高分、最低分及平均分分别为96、72、88.7分,有显著提升。目标达成率= (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6.89%-

31.42%)÷(11.83%-31.42%)×100%≈125%。

表1 品管圈活动干预前后护士危急值规范处理漏项率对比

表2 品管圈活动干预前后危急值规范处理各项目的漏项率对比

3 讨 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圈员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赋予了圈员真实的参与感,激发了圈员参与管理的意识[6],同时,通过定期讨论,不断增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在帮助护士及时掌握患者基本情况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护士对于临床问题的分析、应对能力[7]。本次品管圈活动中,引入SBAR沟通理念对医护、护患及护护之间的危急值接获、登记、汇报、评估、观察和交接等环节加强质量管理,在实际的管理环节,可以使用PDCA模式,将整个护理工作纳入到统一的流程之中,保证各项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尤其对于危值有着极大的裨益,提升了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强化了管理效能[8],同时借助于对危值各个环节的科学、高效控制,危值处理流程得到规范,处理的针对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临床各项工作的成效得到保障[9]。不过,危急值报告内容、方式也待逐步实现信息化、个性化、系统化,结合医院实际进行规范化的危急值管理,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及时、高效的方法流程,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

护士作为整个危值处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其需要积极做好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工作,实现信息的快速、科学传递[10]。质量改进后,护士不再仅仅简单机械汇报危急值,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急值意识,加强规范化培训,不仅提高了护士风险管理意识,明显提升了护理人员对于危急值重要性的识别能力,还能及时正确地对危急值作出判断与处理,让医生和护士更加重视治疗的落实与效果的观察,保证危急值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提升了临床护理工作思维。虽然护士在危急值相关理论知识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后续的培训还需进行针对性专项培训,结合理论授课、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护士危急值处理能力。

综上所述,SBAR模式在危急值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护士危急值规范处理的漏项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降低腹膜透析透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中的品管圈实践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应用的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提高呼吸科住院患者雾化吸入依从性研究
探究品管圈在手术室安全核查管理中的应用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