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临床疗效评价
2020-07-04徐丹华孙幸佳
徐丹华,孙幸佳*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冠心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阻塞、狭窄等情况,导致心肌出现缺氧、缺血、坏死,进入引起的心脏病[1]。突感心前区疼痛是本病的典型症状,发病后会严重损害患者心脏功能,严重时会导致心力衰竭、猝死等后果[2]。护理干预是患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冠心病患者而言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更是必不可少。为此本研究采取分组方式研究不同护理措施对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7年7月-2019年8月期间的58例冠心病患者,以“奇偶数字表”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奇数为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36~75岁,均龄(60.4±8.8)岁,病程2~8年,平均(5.5±1.3)年;偶数为研究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35~76岁,均龄(61.1±8.4)岁,病程2~9年,平均(5.7±1.5)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研究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实际病情和个人情况,综合分析后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选取合适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原因、治疗措施、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等,确保每一位患者都正确认知疾病;同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情况,对出现不良心理的患者及时进行疏导并给以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根据疾病情况、饮食喜爱制定个体化膳食计划,确保各种营养成分均衡摄入,为机体提供充足营养物质,总体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严禁刺激、辛辣、生冷食物,以及烟酒,适当增加纤维素含量丰富食物,促进血液循环、肠道蠕动,避免发生便秘;适当运动锻炼对疾病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当患者疾病恢复至稳定状态时,护理人员及早鼓励和指导其进行活动锻炼,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慢走、打太极等,除此之外,当患者可以出院回家休养时,护理人员应再次进行疾病评估,制定用药、饮食、以及运动干预计划,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此提高自护能力,控制和减少疾病发作次数与时间。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观察与分析,其中,生活质量通过世界卫生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量表共包括6个领域,24个方面,100个条目,总分值为100分,测定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3]。护理满意度采取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计算,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的数据运算采用S P S S 2 0.0 软件,(±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检验,若P<0.05则差异明显。
2 结 果
2.1 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87.02±1.69)分、护理满意度96.55%均高于对照组的(82.31±1.15)分和79.31%,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对比[(n,%)(±s)]
表1 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对比[(n,%)(±s)]
组别 例数(n) 生活质量(分) 护理满意度(%)对照组 29 82.31±1.15 79.31%(23/29)研究组 29 87.02±1.69 96.55%(28/29)x2/t -- 12.4081 4.0616 P-- 0.0000 0.0439
3 讨 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受不良生活行为、饮食习惯、以及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发病率在持续不断上升,且逐渐趋于年轻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4]。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愈本病的方式,治疗以药物、生活习惯改变等综合治疗为主,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和控制疾病进展,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的改变则需要通过护理干预来实现。一般护理是临床应用时间较长的护理方式,过于机械化,缺乏针对性,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临床护理需求,护理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个体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旨在为其提供更具全面性、针对性、以及个体化的护理服务[5]。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7.02±1.69)分、96.55%,较对照组(82.31±1.15)分、79.31%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个体化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护理成效显著,分析原因在于个体化护理能够根据患者实际疾病情况、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态制定具有个体化的干预计划,满足不同患者实际需求,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较高。
综上,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个体化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促进疾病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