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胸腔镜肺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2020-07-04刘桂香
刘桂香
(如皋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江苏 如皋 226500)
肺癌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胸腔镜手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然而手术创伤会导致患者出现肺活量降低现象,引发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影响术后康复效果,需辅以合理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综合护理干预是护理程序为框架,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优质临床护理,从而提升护理质量[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胸腔镜肺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58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9例。观察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0.43±4.46)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1.67±0.78)年。对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0.39±4.51)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69±0.79)年。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呼吸道准备、生命体征监测、术后疼痛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1)术前护理:①呼吸功能训练:术前指导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告知使用方法与作用,鼓励其进行缩唇式腹式呼吸、登楼梯等肺功能锻炼;②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发现其情绪变化,给予心理疏导以减轻其负面情绪;耐心告知患者及家属胸腔镜根治手术临床效果,消除疑虑,减轻其焦虑、恐惧情绪。(2)术中护理:提前调节手术室温湿度至人体适宜范围,手术器械轻拿轻放保持镜头清晰;病灶切除后,冲洗胸腔、开放术侧气管导管腔,检查肺叶是否存在漏气情况,逐层缝合,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管。(3)术后护理:①呼吸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早期咳嗽、咳痰,如有必要可使用吸引器或纤支镜吸痰易促进肺复张;强化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并给予雾化吸入,4次/d,15min/次,持续吸入1w,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避免加重肺部感染;②胸腔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取半卧体位,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③术后并发症护理:术后2d,注意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及时对其渗血、渗液情况进行处理,勤换切口无菌贴,防止出现过敏或水疱;④早期活动:待病情平稳后,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6次/h,协助进行关节主被动运动,术后1d拔除导尿管,协助进行床边活动,5min/次,4次/d;术后2d,指导其在病区内活动,20min/次,4次/d。
1.3 观察指标
(1)并发症:肺漏气、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大出血。(2)术后恢复:对比两组离床时间、引流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术后恢复
对照组离床时间为(5.5 1±1.1 3)d、引流时间(5.87±1.29)d、引流管拔管时间为(8.72±1.44)d,均长于观察组的(3.24±0.68)d、(4.43±1.10)d、(6.39±1.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69、4.574、6.513;P=0.000、0.000、0.000)。
3 讨 论
胸腔镜手术是早期肺癌理想的治疗方法,能够精准、彻底的切除肿瘤组织,从而有效提升手术质量。但术后患者肺动脉压增高,导致肺换气功能受限,加之部分老年患者气道湿化功能减退,致使排痰困难。因而胸腔镜手术需配合优质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3]。
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在能够降低胸腔镜肺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综合护理干预结合患者实际,归纳整理护理流程,为其提供全方位、规范化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综合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以提升和巩固手术效果[4]。术前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能够减轻过度担忧的心理,提升治疗信心;同时术前通过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利于为患者调整良好的身心状态,更好的耐受手术治疗。综合护理注重术中配合医师完成各项手术操作,可促进手术顺利完成,提高手术安全性,且配合术后并发症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术后重点加强肺功能锻炼,增强呼吸肌群耐力,提高肺活量,促进肺复张,缓解呼吸困难现象,加快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胸腔镜肺癌围术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