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双下肢无力采用降钙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骨密度水平

2020-07-03刘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磷酸酶血钙降钙素

刘艳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骨质疏松是一种多种病因所致的骨疾病,临床骨组织可正常钙化,钙盐与基质比例正常,但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量减少,是一种老年人群比较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疼痛可延伸至整个背部,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其他部位的不适,会明显增加骨折发生概率,还会诱发多种骨疾病,其中包括双下肢无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可造成较大的影响[1]。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针为: 药物提升骨组织含量、预防摔倒、增强或者改善营养,增加维生素以及蛋白质和钙质的摄入量、适当运动,促进骨代谢。 在中老年人群众骨质疏松发病率显著较高, 其中以女性居多,中老年人群的降钙素和雌激素水平代谢会明显下降,对破骨细胞的功能有较为显著的增强作用,因此骨破坏会明显增强,而患者的骨代谢功能下降,两方面诱发骨质疏松的发生[2]。现就该院2017 年4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67 例年骨质疏松下肢无力患者, 随机分组,研究在基础治疗同时运用降钙素注射液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7 例年骨质疏松下肢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34 例,男性 15 例,女性 19 例,体质 39~65 kg,平均体质(51.6±4.6)kg,年龄在 65~82 岁,平均年龄(72.4±3.9)岁;对照组 33 例,男性 14 例,女性 19 例,体质 37~66 kg,平均体质(52.2±4.3)kg,年龄在 66~85岁,平均年龄(73.5±4.2)岁,两组患者年龄、体质和性别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院方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此次研究。

纳入标准:纳入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纳入确诊为骨质疏松且下肢无力的患者;纳入对此次研究用药不过敏的患者; 纳入精神正常的患者;纳入语言交流正常的患者;纳入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患者。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肝肾功能异常或者心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病历资料记录不完整或者不能跟踪访问的患者;排除中途病情加重选用其他方式治疗的患者;排除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患者[3]。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碳酸钙D3 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93675;规格:500 mg×60 片),用法用量:口服,咀嚼咽下,1~2 次/d,1 片/次,最大剂量一日不超过3 片;注意事项: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出现不良反应时停药咨询医师或者药师;过敏患者禁用;药物性质改变后禁用;与其他钙类药物联合运用咨询药师或者医师[4]。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降钙素注射治疗,鲑降钙素注射液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00178;规格:1 mL:50 国际单位),用法用量: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1 次/d,50~100 IU/次, 具体依据病症程度调节剂量;注意事项:用药前皮肤试验;长期卧床患者定期检查生化指标与肾功能; 出现不良反应后停用咨询医师;合并其他骨疾病患者根据血清碱性磷酸酶调节剂量[5]。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骨密度水平、碱性磷酸酶(ALP)、血清血钙、血磷以及临床治疗效果,骨密度水平、碱性磷酸酶(ALP)、血清血钙、血磷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准;临床治疗效果依据临床病症状况分为显效、 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症均消失,骨密度水平改善显著;有效:患者的临床病症明显改善,骨密度水平上升;无效:患者的临床病症改善不明显或者无改善,骨密度水平上升不显著。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骨密度水平、碱性磷酸酶(ALP)、血清血钙、血磷为计量资料,以()表示,t 检验;临床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密度水平、碱性磷酸酶(ALP)、血清血钙、血磷的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碱性磷酸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血钙与血磷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密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内容见表1。

表1 两组骨密度水平、碱性磷酸酶(ALP)、血清血钙、血磷的对比()

表1 两组骨密度水平、碱性磷酸酶(ALP)、血清血钙、血磷的对比()

组别 骨密度水平 碱性磷酸酶(IU/L)血清血钙(mmol/L)血磷(mmol/L)观察组(n=34)对照组(n=33)t 值P 值0.93±0.17 0.82±0.23 2.230 8 0.029 1 92.14±10.82 152.76±13.01 20.761 7 0.000 0 2.41±0.23 2.32±0.24 1.567 3 0.121 9 1.63±0.22 1.60±0.19 0.596 5 0.552 8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内容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代谢性疾病,在实际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 骨质疏松的发病概率会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中来年人群在生活中对这一疾病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其中钙元素的补充,但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单纯的钙元素补充可以较好地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但对于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患者,该元素的补充并不能良好地进行治疗,需在此基础上运用降钙素药物,才能较好的进行病症治疗[6]。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老年骨质疏松下肢无力的患者中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运用降钙素,可以显著的提升治疗效果,提升骨密度水平、碱性磷酸酶,改善血清血钙、血磷,在临床中的运用效果较好,原因分析为:碳酸钙D3 基础治疗能够良好地补充钙元素, 但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是骨代谢功能下降, 骨质损伤加重,因此单纯的钙元素补充不能良好的缓解患者的病症,在此基础上采用降钙素,降钙素可以较好地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抑制骨损伤的发生,同时,可降低血浆中钙与磷的浓度,抑制对钙、磷的吸收,达到改善骨代谢功能的目的,以此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病症[7]。 综合来看,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在急性基础治疗的同时运用降钙素,可以有效地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升骨密度水平,降低血清血钙、血磷,提升临床整体治疗效果,对骨质疏松病症有效治疗,改善患者下肢无力的病症,临床运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双下肢无力中在常规口服药物基础上加用降钙素注射治疗,可以更有效的提升骨密度水平,降低碱性磷酸酶,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血磷与血清血钙,在实际临床中的价值显著,应该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磷酸酶血钙降钙素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围产期奶牛血钙影响因素及其与生产性能关系分析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氟斑牙患儿ERα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血钙和尿氟的相关性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术前血钙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对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价值分析
磷酸酶基因PTEN对骨肉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