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对下肢功能影响观察

2020-07-03冯黎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踝关节偏瘫常规

冯黎明

(菏泽市郓城县中医医院,山东菏泽 274700)

脑卒中属于极为多见的神经科病症,该病具有发病较急,病情进展较为迅速的特点[1]。 且因脑卒中而出现偏瘫的患者通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症状,对患者生活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极大地提高患者及其家庭承受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2]。 有研究表示,近几年间脑卒中疾病出现率显著提升[3]。 因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对其健康的恢复具有关键作用。 该研究为分析早期强化踝关节训练的效果, 对 2017 年 6 月—2019 年 6 月收治的 18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展开研究,现将资料信息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18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此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90 例患者)和常规组(90 例患者)。 研究组有 44 例男性,46 例女性,年龄为 60~74 岁,均龄为(67.12±6.45)岁。常规组有 57例男性,33 例女性,年龄为 61~76 岁,均龄为(69.13±6.51)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筛选原则

选取准则:(1)确诊为脑卒中疾病,且处于康复阶段者;(2)伴随肢体功能障碍者;(3)哥斯拉格昏迷评估分值低于 8 分者;(4) 接受康复干预 1 个月者;(5)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高;(6)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 无法正常交流或者伴随精神病症(2)合并重度器官病症者;(3)疾病未稳定,或者小脑、脑干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4)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下肢关节病症,如关节炎。

1.3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措施,内容有:针灸、运动、理疗等,运动治疗每次治疗的时长为40 min,每周进行 6 次,疗程为 4 周。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疗法,每次治疗的时长为20 min,详细的措施内容为:(1)调整患者的体位。 使其保持仰卧姿势,将大号枕放置于患者的患肢处,防止患肢侧的髋关节出现外旋, 并将患者膝关节的角度调整到30°左右,每隔2 h 对患者的体位进行一次调整。(2)踝关节背屈运动。 使患者保持仰卧体位,研究人员拖住患者的足部, 指导患者保持进行背屈和伸髋动作,并保持此动作,同时对患者的踝和膝关节进行训练。 (3)桥式训练。 在治疗结束后,少数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趋向于平稳,且意识不存在显著异常状况,则其入院治疗后可接受桥式训练。 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将两腿屈曲,将双足水平放置于病床上,研究人员一只手对其膝关节进行拉压, 另一只手放置于患者的臀部下方,指导患者将臀部抬高,同时进行伸髋训练。

1.4 观察指标

(1) 评估患者下肢功能状况时, 所用的方式为Fugl-Meyer 评估量表(FMA-L);(2)在患者步行能力的评估过程中,使用的方式为功能性步行分级(FAC);患者平衡能力的评定方式为Berg 平衡量表,即(BBS)。 以上量表评估的标准是:分数上升时,患者的康复程度也会提升;(3)并运用该院自拟的治疗满意度和健康状态调查问卷,统计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而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 分数越高,患者的健康状态越好,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 20.0,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检验方式是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衡能力、运动能力以及步行能力的对比

分析两组患者的 FMA-LFAC、BBS、FAC 水平,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上述量表评分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衡能力、运动能力以及步行能力的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平衡能力、运动能力以及步行能力的对比()

组别BBS FMA-L FAC研究组(n=90)常规组(n=90)t 值P 值40.51±2.50 29.67±2.64 9.215 0.000 26.47±2.66 19.64±2.28 4.391 0.002 3.41±0.89 2.92±0.86 8.361 0.000

2.2 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评估分数的比较

分析两组患者的健康状态,结果显示,研究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的评分情况分别是:(93.32±1.55)分、(95.81±1.75)分、(93.22±1.79)分、(95.81±1.65)分,且相对常规组,研究组患者健康状态评分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2。

表2 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评分的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评分的对比[(),分]

组别 生理功能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 情感研究组(n=90)常规组(n=90)t 值P 值93.32±1.55 74.17±1.88 49.112 0.000 95.81±1.75 72.65±1.14 70.665 0.000 93.22±1.79 74.65±1.65 48.853 0.000 95.81±1.65 72.32±1.68 63.487 0.000

2.3 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

分析该研究调查问卷资料可知,研究组患者对治疗工作的评分为(91.1±2.4)分,常规组患者的评分为(82.7±3.7)分,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对治疗工作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的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的对比[(),分]

组别满意度评分研究组(n=90)常规组(n=90)t 值P 值91.1±2.4 82.7±3.7 8.711 0.000

3 讨论

患者出现脑卒中症状后,其上运动神经元将丧失控制下运动神经元的能力,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足下垂或内翻等症状,且是导致脑卒中偏瘫患者出现平衡障碍和步行问题的主要原因。 肌肉所产生的力量、平衡能力以及双足接触地面的反馈,是保持人体站立姿态的主要基础[4]。 当患肢负重时,踝关节会对机体整体的平衡能力发挥关键作用, 且众多偏瘫患者均表示,当站立时能够保持平衡,且患肢能够进行迈步时,便可立即进行行走运动,但此类患者并未意识到患肢负重对其能够进行步行的关键条件[5]。 相关临床经验表明,若患者脑部受损, 其运动发育的方式将其自上而下的,所以对患者而言,踝关节运动训练是极为重要的,在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重视大关节以及大肌群的治疗,但同样也不能忽视远端踝关节的活动[6]。

该研究选取180 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对其实施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疗法和常规疗法,以此探究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疗法的效果。 分析两组患者的FMA-LFAC、BBS、FAC 水平可知, 与常规组相比, 研究组患者的FMA-LFAC、BBS、FAC 评分更高,且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该研究认为,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运动能力、步行能力的水平。 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状态和治疗满意度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状态更优,治疗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治疗过程中,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提升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与常规治疗相比,该研究所采取的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具有显著优势:(1)该研究所使用的大号软枕, 能够保护患者的踝关节,避免其受到二次伤害,另外,肌肉过度紧张,会导致力量在患者的踝关节部位分散不均匀,从而会使得患者的关节出现变形情况,运用大号软枕能够防止患者关节出现变形,同时还可避免患者因长时间的卧床休养而出现压疮。 (2)由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指导,使患者进行核实的踝关节运动,可对患者的关节、肌肉产生刺激作用,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使其控制下肢的能力有所上升,同时能够促进患者收缩下肢肌肉,防止肌腱变形,另外,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僵硬症状,踝关节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僵硬反应的出现,减少足下垂的发生率。 另外还可帮助患者充分施展肌肉的其余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机体肌肉的潜能,以此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过程中, 医疗人员为其进行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同时还可提升患者的健康状态和其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极高的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踝关节偏瘫常规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