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给予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肌力恢复的影响效果

2020-07-03赵亮郭珩赵晓晖郭仲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动静优良率肌力

赵亮 ,郭珩 ,赵晓晖 ,郭仲魁

(1.成县中医医院,甘肃陇南 742500;2.成县仁和骨外科医院,甘肃陇南 742500)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中高发的关节内骨折,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实现有效内固定并进行术后科学的功能锻炼, 是促进其术后肢体功能康复的重要保障。因此合理选择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案并坚持实施至关重要。 临床医学中有功能活动和固定协调两者相统一的说法,其中动即相对运动,是指患者康复期间的一切主、被动活动,而静即为相对静止,即固定、静养和休养,动静结合,两者相辅相成[1]。 该文以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为研究段, 将着重探究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于术后开展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 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以其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案为标准分组,观察组(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组,37 例):性别比,男∶女=20∶17;手术时年龄 31~72 岁,年龄均值(46.5±0.3)岁。 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组,37 例):性别比,男∶女=19∶18;手术时年龄 29~73 岁,年龄均值(45.3±0.5)岁。 2 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术后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即在无痛原则下指导患者开展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踝关节与膝关节的屈伸与环转训练等,患者的训练时间及强度均以其可耐受为宜;观察组患者则改为术后动静平衡康复训练,方法如下,对于内固定稳定患者进行如下康复训练:(1)于术后1~3 d 左右指导患者开展静态练习,首先是趾屈曲:患肢抬高到功能位,同时指导其保持膝关节、踝关节和髋关节的放松状态,保持足趾屈曲状态,5 s 之后快速伸展,以30 次为一组;足背伸活动: 以软垫使双腿抬高约10 cm, 足趾和足掌朝上翘,并和小腿保持垂直,维持足掌上翘姿态约30 s 后可放松,以10 次为一组;踝关节的转动练习: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双腿进行台高约15 cm,同时保持双腿并拢,朝左侧进行转动直至极限,并维持10 s,之后改为朝右侧转动,以 30 次为一组;(2)患者术后 4~9 d 可开展动态练习,首先是膝关节的自主练习:保持双腿抬高并进行屈伸运动,患者活动期间的抬高角度与屈伸角度结合其耐受程度确定。 当保持抬高和屈伸之后需要维持10 s, 以15 次为一组; 肢体内收与外展练习:患者保持常规坐位,使双腿与床沿垂直,利用健侧肢体来带动患侧肢体,保持由外朝内的顺序对患肢进行适度的内收和外展, 各个动作均需要维持10 s 左右,以 15 次作为一组;(3)患者术后 10~14 d 内可进行蹬踏练习,指导患者保持坐位,同时双腿维持垂直状态,利用患侧肢体对皮球进行固定并维持10 s,之后踢向健侧,反复循回,以15 次为一组;膝关节的被动屈伸练习:患者保持仰卧位,医生将其髌骨进行被动活动,并将其患肢进行抬高,协助膝关节被动屈膝,由0°开始逐渐增加, 在活动期间需要保持合适的力度并缓慢进行,结合其实际情况也可应用镇痛药物,之后逐步过渡到膝关节的自主屈伸练习;(4)患者术后3~4周左右可逐步开展行走和练习等一系列膝关节活动度练习,直至膝关节可达到主动屈膝0°~90°,以及被动屈膝 0°~105°;(5)对于稳定性相对较差的患者可于术后1~14 d 内在石膏的保护下开展静态肌肉练习和踝关节的屈伸练习,逐步减小患者膝关节的被动屈伸角度,直至原始骨痂形成后,则可开展膝关节的活动度练习。

1.3 评估指标

(1)以膝关节功能表(HSS)对患者康复训练 4 周之后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膝关节处的疼痛、功能、活动度,以及屈曲和肌力等,0~100分,优(≥90 分),良(75~89 分),中(50~74 分),差(<50分);(2) 利用MMT 膝关节屈伸手法肌力量表对患者康复训练后的肌力水平进行测定,分为优(可完全对抗阻力)、良(可部分对抗阻力)、中(可带动关节活动)、差(无法带动关节活动)。

1.4 统计方法

该文数据以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描述,行 t 检验,P<0.05 为 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康复训练4 周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30%,对照组83.7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n(%)]

2.2 两组肌力恢复效果比较

康复训练4 周后观察组的肌力恢复情况如下:优23 例(62.16%)、良 14 例(37.84%)、中 0 例(0.00%)、差 0 例(0.00%),优良率为 100.00%(37/37);对照组的肌力恢复情况如下: 优 11 例 (29.73%)、 良 21 例(56.76%)、中 4 例(10.81%)、差 1 例(2.70%),优良率为86.49%(32/37)。 两组的肌力恢复优良率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5,P<0.05)。

3 讨论

中医理论具有动静结合和筋骨并重的治疗观念,注重固定和活动两者的统一与协调,其中动即患者的运动状态,骨折患者手术后在康复进程中能够确保骨折安全的状态下开展相应的肌肉自主收缩练习与关节的主被动练习,有利于改善关节功能,并降低关节黏连和僵硬等发生风险,静也是静止状态,即骨折后通过制动和固定确保骨折端的良好稳定性,也为骨折的术后愈合奠定了良好基础[2]。 动和静两者是相对的,所说的动静平衡即动态下的平衡,在手术后进行关节最少且最有效的康复运动量,是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即既确保骨折在愈合的安全情况下来促使其功能的最大限度恢复[3]。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手术后的康复进程中,结合其骨折类型、骨折端稳定度以及固定方式等对动与静进行量化,来明确动和静之间的主次关系, 从而确定患者的康复训练时间、训练频率、强度以及训练内容等,由此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期术后康复进程,从而达到最优的康复效果[4]。从该次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于术后开展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以及肌力恢复优良率方面好于对照组,这提示此类患者术后开展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针对内固定效果稳定的患者来说,已经完全满足了“静”的制动需求,因此在康复训练中需要以“动”作为重点,注重肌肉和关节的有效训练,指导患者开展股四头肌、趾屈曲以及踝关节的背伸等练习, 有利于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并帮助缓解肿胀状态,有利于提升下肢肌肉力量,可避免发生患肢肌肉萎缩, 同时可提升关节稳定度,并改善关节的主被动屈伸活动度,有利于降低炎性反应,并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5-6]。 对于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也有积极意义。 而针对关节稳定性相对较差者,在康复训练中将“静”作为重点,注重以石膏进行固定和制动,尽可能减少患者的活动幅度,防止由于动而诱发骨折端活动而不利于骨折愈合,在确保“静”的基础上,指导其开展骨折远端关节和周围肌肉的相关练习,避免发生肌肉黏连和萎缩等情况,从而实现动静平衡。

综上所述,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于术后开展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其膝关节功能和肌力的良好恢复。

猜你喜欢

动静优良率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微·视界
“动静”之中话物理
动静相映,写情造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基于力的电动静液作动器阻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