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引流放血联合足浴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
2020-07-03马承亮刘振鹏曹宁
马承亮,刘振鹏,曹宁
(临朐县海浮山医院,山东潍坊 262600)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其临床症状有下肢浅表出扩张迂曲,患者自身常常感觉身体下肢产生乏力、沉重、酸胀感。 倘若患者不能予以重视就会诱发小腿溃疡、浅静脉炎等并发症。 通常患者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大多都从事持久性站立工作以及体力劳动,且女性发病概率高于男性发病概率。 该类疾病在早期发病时, 肌肤表面并没有任何发病症状,只有在长久站立、行走以及着凉时,患者下肢会出现下肢肿胀感。 随着时间推移,患者下肢静脉会因为淤血阻碍出现慢性溃疡、 色素沉着以及湿疹等并发症。该文对 2018 年 7 月—2019 年 6 月收治的 31 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穿刺引流放血联合足浴进行治疗,获取良好的临床效果,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62 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1 例, 采用弹力袜加压包扎治疗法, 男性13例,女性 18 例,年龄 32~67 岁,平均年龄(52.31±6.71)岁,病程 3.5~16 年,平均病程(12.24±3.41)年;观察组31 例,穿刺引流放血联合足浴治疗,男性10 例,女性21 例,年龄 30~65 岁,平均年龄(49.18±5.64)岁,病程4~18 年,平均病程(11.36±4.88)年。上述所有患者均满足下肢静脉曲张诊断标准,都属于三级以上静脉曲张患者,未有局部皮肤破损情况。 病例排除标准:心肺功能异常者,凝血功能障碍者,针具过敏者,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血管外科学》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诊断:(1) 患者下肢出现迂曲以及浅静脉曲张情况时,下肢肌肤呈现青紫色。 触摸时,有的患者迂曲静脉柔软,有的患者则有硬结节,发病肌肤会出现温度升高;(2)患者患有下肢静脉曲张后,常常感到下肢酸胀痛,且在长时间的行走站立中加重病情症状,待患者抬高下肢时方可好转;(3)患者病情加重时,身体下肢会出现水肿,皮肤颜色呈现下沉,有的患者还会伴有湿疹等皮炎症状,甚至出现淤血性溃疡。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患者患病下肢实施弹力袜加压包扎,该种治疗方法通常患者清晨穿上, 夜晚临睡前脱下,1次/d,一个月为1 个疗程,一共需要治疗2 个疗程[1]。
1.3.2 观察组 观察组使用穿刺引流放血联合足浴疗法。 其治疗方法操作如下。
(1)穿刺引流放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坐位或者是半躺姿,对患者下肢静脉曲张的“阿是点”穴位治疗。 治疗人员对其进行常规消毒后,佩戴无菌手套,在患者准穴位使用7 号注射针头, 从下向上以30°斜刺手法在患者下肢静脉曲张的位置进入患者静脉。 在为患者施针过程中,针尾处会有暗黑色的血液渐渐流出,且每个穴位放出来的血液应控制在5 mL 左。 治疗人员为患者穿刺引流放血结束后,用无菌棉按压针头位置,待针头拔出后为患者止血。 每次使用穿刺引流放血法时,应选取5 个左右的“阿是点”实施引流放血,叮嘱患者施针部位保持清洁,告知患者在施针6 h内不能进行洗浴,防止针孔位置出现感染[2]。
(2)足浴疗法:先在清水中放入30 g 艾叶煮沸,待水温冷却到患者肌肤能够承受的程度,便可以进行泡足,艾叶水的药量以没过患者足踝关节的3 寸以上位置为最佳水量,每次浸泡30 min,水温控制在50℃为宜[3]。
上述治疗程序,穿刺引流放血法一周2 次,足浴法则是隔日1 次,3 周为1 个疗程, 待每个疗程结束后,治疗人员应让患者休息一周,然后在继续下一个疗程,通常患者在治疗2 个疗程以后,治疗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观察,以此检测该种方法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停止服用任何药物治疗或者是其他针灸按摩治疗方法。
1.4 临床观察指标
该次治疗诊断疗效标准为:痊愈:患者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展以及伸长等曲张症状得以消失;有效:患者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展以及伸长虽然症状未能完全消失,但是患者脚踝肿胀、皮肤萎缩以及皮下组织硬结等其他症状得以缓解消失;无效:患者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展以及伸长未有得到缓解,且肿胀疼痛感并未消失。 (痊愈+有效)/n×100%=总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治疗情况
观察组总有效率(87.10%)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74.19%), 两组对比数据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对比分析表[n(%)]
2.2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没有皮肤出现瘀斑患者、2 例患病下肢肿胀麻木患者、1 例皮下血肿硬结患者,而对照组3 例皮肤瘀斑患者、5 例患病下肢肿胀麻木患者、3 例皮下血肿硬结患者,观察组总发生率(9.68%)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35.49%),两组对比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表[n(%)]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西医常见疾病之一,这类疾病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不明,但很多学术研究者认为这类疾病主要是患者下肢静脉内压增加以及静脉壁等病症相关。 而我国中医学则称这类疾病为“筋瘤”。古医学书籍中《灵枢·刺节真邪》认为:患者之所以会得下肢静脉曲张主要是因为虚邪体长期侵入患者体内,导致身体机内的热证与寒症相互博弈,使得邪气无法排除,长期居于病患处,导致患者在长期行走站立时脉络发生滞塞[4]。
穿刺引流放血治疗法主要是利用锋利的针具对患者病灶位置进行浅表刺破放血,以此达到患者治疗疾病的目的。 该科室在此次治疗过程中,采用一次性注射针头对患者静脉曲张位置实施穿刺引流,将患者体内的恶血放出后,达到祛瘀生新,通畅经脉以及调血养气。 而足浴疗法则是我国中医常用外治疗法。 下肢静脉曲张主要是由于患者气滞血瘀造成的,治疗人员可以使用艾叶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足浴治疗,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帮助患者活血化瘀,促使患者血液保持疏通流畅[5-9]。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7.10%)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两组对比数据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没有皮肤出现瘀斑患者、2 例患病下肢肿胀麻木患者、1 例皮下血肿硬结患者,而对照组3 例皮肤瘀斑患者、5 例患病下肢肿胀麻木患者、3 例皮下血肿硬结患者, 观察组总发生率(9.68%)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35.49%),两组对比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穿刺引流放血联合足浴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