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基于与2003年非典疫情的比较分析
2020-07-03张海峰
赵 祥,张海峰
(1.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管理学部,广东 广州 510053;2. 中山大学 广东决策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275)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并迅速向全国各地蔓延。为了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各地区先后出台了限制交通与人员出行、小区封闭管理、延长春节假期、推迟复工以及暂缓开学等防控手段,目前新冠疫情在我国已经基本得到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发生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尤其是对今年全国经济增长形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本次疫情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尽量减轻本次疫情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虽然当前疫情在我国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海外疫情正处于高发态势,特别是美国、欧洲等地的疫情迅速蔓延,这势必会对全球人员、货物流动以及供应链运转造成较大的阻碍,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表现,因此,现阶段很难判断本轮新冠疫情所造成的经济冲击究竟有多大。鉴于此,本文在与 2003年非典疫情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来分析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影响,我们将分别评估新冠疫情对全国以及广东今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新冠肺炎疫情将对我国消费需求、投资与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与2003年非典疫情较为相似,参照非典时期的经验,我们可以初步推断新冠肺炎疫情将会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对今年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首先,疫情会严重抑制消费需求增长。[1]这一点在第一季度表现得最为明显。防控疫情的关键也是最有效的措施是进行人员隔离,避免或尽量减少人口的流动和聚集,这会导致居民消费需求大幅降低,比如,许多企业为春节假期预先储备了许多物资,疫情导致消费减少,引起货物积压,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与2003年非典疫情相比,当前电子商务已在我国消费流通领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电商购物消费占全国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达到25%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本次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冲击。因此,新冠疫情对消费需求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多地表现为对餐饮、旅游、娱乐、交通运输和教育培训等服务需求的冲击,因为这些服务消费高度依赖人员的流动,再加上疫情与春节假期重叠,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影响。以影视业为例,2019年全国春节档票房收入为58.59亿元,而在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春节票房惨淡,甚至可以用颗粒无收来形容。其次,疫情极大地影响了企业投资生产活动以及劳动力就业。交通与人员流动限制导致劳动力返城、返工延迟,企业复工困难,影响了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等行业的生产、投资与建设活动。各地区已经多次宣布推迟春节假期后开学时间,部分工厂、企业也陆续推迟节后开工时间,全国两亿多农民工,很大部分无法按原计划回到就业的城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冲击,必定会影响到劳动力就业。2018年全国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是35938万人,即便只有1%的就业人员因此失去工作,那也会形成近400万人的临时失业人口。最后,疫情还会影响产品和服务出口。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新冠疫情认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虽然没有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但我国商品与服务出口仍有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随着疫情升级为国际公共卫生事件,可能会有国家提高来自我国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准入门槛。从2003年非典对进出口影响来看,对出口的影响超过了进口。但当时中国刚刚入世两年,中国进出口贸易2003年依然保持30%以上的增长(见图1)。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出口贸易影响最大的地区是湖北,但湖北不是出口大省,预计疫情不是影响我国2020年进出口的主要因素。2018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引发全球主要经济体贸易关系紧张,2019年全球贸易量出现十年来首次下降。其中,通过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月报数据汇总显示,以美元计 2019年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为4.57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达4.14亿美元,同比下降1.7%。荷兰中央计划局世界贸易监测(CPB World Trade Monitor)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贸易量较 2018年下降 0.4%,为 2010年以来首次。受贸易摩擦、制造业疲软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我国以及世界贸易量仍会出现下滑态势。此外,疫情在导致出口下滑的同时,可能会导致我国进口增加。例如,2020年我国生猪等主要农业产品生产将受到疫情的冲击,可能导致我国对进口农产品的需求增长,特别是中美刚刚签署贸易协定,今明两年我国将从美国增加进口1000亿美元的农产品、食品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境外消费会受疫情影响大幅度减少,这可能会刺激跨境电商贸易的增长。
图1 1999—201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以及同比变化 (单位:亿元人民币)
由上可见,本次新冠疫情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需求、投资与出口——均会造成负面影响,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仍有待观察,但我们还是可以在对2003年非典疫情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有参考价值的判断。非典疫情在2003年3—4月大规模爆发,对当年经济的冲击主要在第二季度,而新冠疫情的影响主要在今年一季度。2003年全国四个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全年经济增速为10%。其中,二季度经济增速与一季度相比大幅回落 2个百分点。疫情较为严重的广州所受冲击更大,当年二季度广州 GDP累计同比增速为 9.6%,相对于一季度下滑约 3个百分点。鉴于两次疫情期间,国家均组织了强有力的大规模防控措施,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可以预期,由于我国防控及时有效,本次疫情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应该会在 6月前结束,这样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主要会在第一、二季度释放。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当前疫情在我国已基本得到控制,但美国、意大利、西班牙、伊朗等国的疫情正在加剧,海外疫情正逐步进入高发状态,这势必会对全球人员与货物流动、供应链运转以及国际经济合作造成较大的影响,这反过来又会对今年我国的经济增长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全年GDP的影响约为1%
我们参考非典疫情的影响来分析本次新冠疫情对全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非典疫情自2002年11月中旬在广东爆发,之后扩散到全国其他地区,前后历时约7个月,在2003年4月到 5月期间,疫情达到顶峰,在一系列高效的应对措施作用下,2003年 6月中旬非典疫情得到控制。[2]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3年 1季度GDP同比增长 13.43%,第二季度下滑为 11.45%,增速下降约 2%,第三季度开始恢复到正常水平(如图2所示)。从全年来看,非典疫情对2003年全年GDP的影响约为0.5%。但相比之下,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可能导致的经济下滑幅度也可能更大。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爬坡越坎阶段,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还未完成,经济增长速度约为6%左右,与2003年相比有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疫情可能会在更大程度上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同时,现阶段我国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相对更大(如图3所示),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就是第三产业,这会进一步加剧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响最大的就是第三产业,并且第三产业恢复所需的时间较长。第一、第二产业3个月之后恢复到正常的增长速度,但第三产业6个月之后才恢复到正常的增长幅度(如图 4所示)。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参照非典时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推算的结果是,如果不采取有关刺激支持措施,我国经济增速可能至少会下滑1个百分点,即全年的经济增速有可能跌至5%甚至以下。下面我们进一步重点分析本次新冠疫情对代表性服务业部门的可能影响。
图2 2001—2005年我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同比变化 (单位:亿元)
图3 2001—2019年我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产业所占比重
图4 2002—2007年我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产业同比变化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具体行业的影响
(一)疫情对国内主要产业的影响
1. 对住宿餐饮业的影响。图5显示我国2001—2006年间季度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以及环比变化。从中可以看出,非典疫情高发时期的2003年第二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出现显著的下滑,下滑比率达到了-9.67%,为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该数据当中跌幅最大的季度。但当年第三季度随即恢复到了非典发生之前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我国加强了对餐饮业的卫生安全管理,餐饮企业的卫生安全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官网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3年上半年我国餐饮市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营销力度加大,环境卫生明显提高,特色经营、绿色餐饮成为餐饮企业新的经营理念,这些变化有助于餐饮行业恢复增长。
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比,2020年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在地域分布上更广,在传播速度上更快,国家所采取的相关防护措施也更为严格,由此可以推测新冠肺炎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冲击都超过 2003年的非典。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外出频率大幅降低,对多数餐饮企业来说,疫情一出几乎没有人出来吃饭,这种打击对餐饮业来说是致命的。疫情期间餐饮企业的房租等相关支出仍然发生,而在疫情结束后,餐饮企业还需要等待消费者的需求和心态恢复后,才可能回到之前的营业状态。同时由于餐饮业固定资产较少,得到贷款和政策支持性资金的难度比较大,很多中小餐饮企业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保障在疫情过后重新开业。此外,疫情防控也会导致餐饮企业成本上升,无论是店面消毒卫生工作,还是给员工的卫生安全防护,都需要增加额外的投入。
图5 2001—2006年我国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以及环比变化 (单位:亿元)
我国2018、2019年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72%和9.16%(见图6),增长幅度比较稳定,预计受疫情影响2020年1—2季度会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下跌幅度预计在10%以上,第三季度开始将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长态势。同时,疫情会刺激我国餐饮业线上产业链的发展,推动餐饮业标准化进程。比如,新中餐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大单品、短菜单、标准化的供应链。这种标准化产业链的形成有助于提高食品生产管理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疫情给餐饮业带来的损失。
图6 2015—2019年我国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以及环比变化 (单位:亿元)
2. 对旅游业的影响。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旅游业从 4月份开始就已经陷入困境。进入 5月份,涉外旅游已基本停止,国内绝大多数旅游城市也因“非典”而暂停接待游客[3]。从图7可以看出,2003年我国国内旅客流量同比负增长了9.1%,这是自1985年国家统计局开始公布相关数据以来,我国国内游客量首次出现的负增长。
图7 1999—2018年我国国内旅客流量变化 (单位:百万人次)
2020年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比 2003年更加严格,如果本次新冠疫情与非典一样也持续近 7个月的话,无疑对旅游业的影响将比 2003年更加严重。此外,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国际上爆发的规模较大,范围更广,持续时间难以预料,预计将大幅度减少境外游客到我国旅游的人次。2003年非典疫情导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大幅度减少,同比减少幅度为14.61%(见图8),由此可见,2020年到我国旅游的境外游客会大幅度减少,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也将随之大幅度减少,减少幅度应该会超过15%。同时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出境旅游的人次也会大幅度减少。
图8 1999—2018年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变化 (单位:亿美元)
3. 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2003年非典时期,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都受到了极大程度的限制。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与2002年相比2003年我国铁路、公路、水运客运量均有所减少,民航客运量虽然没有下滑但其增长幅度显著缩水(如表1所示)。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范围将超过非典疫情,本次疫情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将超过 2003年。以民航为例,根据各大航空公司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新冠肺炎疫情对民用航空运输业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各大航空公司的客票收入和运营效率指标均呈断崖式下滑,传统的春运旺季消失。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主要运营数据公告显示,2020年1月乘客数为1143.3万人次,同比下降4.61%;中国东方航空公司1月份乘客数为1011.9万人次,同比下降5.41%;中国国际航空公司1月份乘客数为918.9万人次,同比下降 4.1%。目前多个省份出台政策,要求通过压缩暑假时长的方式补偿春季推迟开学延误的教学时间,如果该政策被普遍执行,将会对民航暑运旺季客流量造成直接冲击。再加上国际疫情形势严峻,今年民航国际客流将会锐减,可以预计国内各航空公司 2020年度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表1 我国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客运量的变化 (单位:万人)
(二)新冠疫情对广东主要行业的影响
在分析评估了新冠疫情对全国主要行业的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深度分析评估疫情对广东主要行业造成的损失额度。2003年广东第一、第二产业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而第三产业增长幅度与2002年相比有所降低,说明非典疫情对广东第三产业的影响最为显著。可见,本次2020年疫情的负面影响会首先表现在第三产业上,下面我们就结合非典时期的情况,主要分析本次疫情对广东餐饮、零售、旅游和交通运输行业等服务行业的冲击。
1. 对零售业的影响。从图 9看出,2003年 1—6月批发零售业销售同比增幅月平均为11.33%,而非典疫情之前的2002年7—12月份的同比增幅月平均为13.4%,二者相差为2.07个百分点。据此我们可以推算出非典疫情对广东批发零售业造成的损失至少为40.34亿元(如表2所示)。
图9 2002—2003年广东批发零售业销售总额以及增幅 (单位:亿元)
2019年1—3月份的广东商品零售收入的数据是3078.98亿元,同比增长6.7%。假定没有疫情发生,增长速度不变,2020年1—3月份广东商品零售收入应是3285.27亿元。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对批发零售业的影响与非典相同,那么 2020年1—3月广东商品零售收入的增幅则是 4.7%(根据非典时期的数据推算,下降2.0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收入是3223.69亿元,那么新冠疫情会导致广东2020年1—3月份商品零售收入减少61.99亿元,即疫情平均每个月大致会给商品零售业带来约 20亿元左右的损失。但新冠疫情对人员流动的限制程度超过了非典,所以我们预测新冠疫情每月对商品零售业所带来的损失应在20亿元以上。
表2 非典疫情期间批发零售业的损失额 (亿元)
2. 对餐饮业的影响。广东餐饮业 2003年 1—6月份平均月销售额为 68.41亿元,同比增长4.47%。2003年的4—5月连续2个月出现负增长情况(见图10)。而非典疫情之前的7—11月份的同比增长幅度为10.7%,相差6.23个百分点。因此,我们可以推算出非典疫情对餐饮业造成的损失为至少24.40亿元(见表3)。2019年1—3月份的广东餐饮业销售收入是979.97亿元,同比增长 8.8%。如果没有新冠疫情,2020年 1—3月的餐饮业同比增幅也应在 8.8%左右,也就是1066.21亿元。但参照非典疫情的估算结果,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 1—3月广东餐饮业同比增幅可能下降6.2个百分点左右,也就是1005.45亿元。综上我们估算新冠疫情对2020年1—3月广东餐饮业销售收入的影响是60.76亿元,平均每个月的损失程度为20亿元左右。
图10 2002—2003年广东餐饮业销售总额以及增幅 (单位:亿元)
表3 非典疫情期间餐饮业的损失额 (亿元)
3. 对旅游业的影响。与餐饮业不同的是,非典对广东旅游业的影响不局限在2003年的上半年。由于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4月2日就非典肺炎发布“全球旅行警示”,正式确认中国广东、香港和新加坡等地为疫区,欧、美、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均发出旅行劝告。这使得2003年计划到广东旅游的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欲望下降。表5显示,2003年受非典影响广东旅游外汇收入下降16.18%,国内旅游收入减少2.65%,而2002年和2004年则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如果无非典疫情影响,预计2003年广东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均保持13—14%左右的增长。
我们先估算非典没有发生情况下的广东旅游收入。如果2003年无非典发生,预计2003年广东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4.40%和13.07%。那么无非典的情况下,2003年广东旅游收入为 1626亿元,而在非典疫情下,2003年广东旅游实际收入为 1338亿元,受非典疫情的影响,2003年广东旅游收入损失 288亿元。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推测新冠肺炎疫情对广东旅游收入的影响。2015—2018年年平均旅游外汇收入增幅和国内旅游收入增幅分别为 7.19%和15.38%(见表4),如果没有疫情影响,预计 2019—2020年广东旅游外汇收入增幅和国内旅游收入增幅分别保持在7.19%和15.38%(与前3年平均相同),那么在无疫情的情况下,2020年广东旅游收入为17872亿元。但由于没有实际可参考数据,我们预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广东旅游外汇收入增幅和国内旅游收入增幅将与非典时期的2003年相同,分别为下降 16.18%和下降 2.65%。这样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估计广东 2020年旅游收入为 14983亿元,这样推测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广东旅游业的影响是2890亿元,分别对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金额为损失340亿元和损失2550亿元(见表5)。
表4 主要年份广东旅游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表5 非典以及新冠疫情对广东旅游收入的影响 (单位:亿元)
4. 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2003年广东客运量受非典影响增长幅度显著下滑的趋势明显。铁路、水路和民航的客运量均出现了下滑。我们根据2001—2002年以及2016—2018年的客运量增幅情况推算在无疫情的情况下2003年和2020年的客运量。推算结果是2020年新冠疫情对广东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运量的影响程度为分别减少 4206.38、650.73、182.22、和 1523.67万人次,铁路和民航受影响的程度较大(见表6)。
虽然本次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较为显著,但广东是制造业大省,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2003年是我国加入 WTO的第二年,并且当时劳动成本、土地成本较低,加入 WTO时大规模投资所带来的成果开始显现,并且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劳动力返城、返工延迟的措施并没有像今年这样严格,所以对制造业生产以及出口的影响较小,与今年的情况缺乏可比性。相比之下,今年新冠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可能会更大,考虑到国内外供应链、劳动力和出口所受到的冲击,我们的模型预测广东制造业增速将比去年同期下降 1.5个百分点左右。如果国际疫情不能像我国一样得到快速有效地控制,制造业下滑的幅度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大。
表6 非典以及新冠疫情对广东客运量的影响 (单位:万人次)
三、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从全国以及广东两个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的评估结果,本文针对抗击疫情、恢复生产力、以及保经济稳定发展的相关政策上,从国家和地方两个角度提出综合性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减小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广东要打好政策组合拳,短期内要通过一系列支持性措施保证经济不要下滑过快,长期要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通过不断的体制机制创新,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泉,持续提升潜在经济增长率。
第一,加强对企业的财税金融支持。具体措施包括:(1)为资金链困难企业提供临时性的贷款贴息、展期等优惠,强化针对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金融支持。(2)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提供税收优惠。减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的税费,特别是民航、公路、水运、出租车、旅游、住宿餐饮等行业的增值税,允许企业将亏损金额在盈利月份抵减降低所得税税基。(3)进一步降低社保缴费比率,可考虑分别降低养老、医疗保险缴费率1个百分点,减轻企业社保负担。(4)应给予企业和个人捐赠行为所得税抵扣,临时放宽企业所得税税前利润12%限额的约束。
第二,进一步扩大消费。在外贸订单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消费,提振内需,保证经济增长。一是鼓励增加网络消费。目前网购已经占到社会零售总额的25%以上,这是与非典时期重要的不同之处,为化解疫情冲击提供了缓冲空间。下一步要加大力度对网络消费渠道提供防护,扩大消毒器材供给,完善物流配送关键节点支持措施,甚至进行必要的经济补贴。支持“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等数字商贸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培育一批示范平台和项目,加快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服务新模式。二是促进智能产品消费,加快 5G布局,丰富 5G技术应用场景,扩大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5G+4K等新技术应用。三是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加大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四是着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落实有关减税政策,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大财政对医疗、养老、教育方面支持力度,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五是探索实施发放消费券、旅游券、弹性休假等鼓励居民消费措施。
第三,适度扩大特定领域投资。一是在广东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扩大政府先导性投资,将一些重要产业载体和平台项目提前实施,加快布局实施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项目,加强医疗卫生物资生产与供给的国际合作。二是在符合条件的地区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医院、学校、智慧城市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三是利用疫情契机,发挥广东固有的网络经济与技术优势、积极研发布局网络教学、会议医疗、技术服务等新产业领域,培育新业态增长点。四是加强社会保障性投入。疫情会造成一定的数量失业人员,可考虑设立专项救助基金,为困难家庭和失业人员提供临时性的生活补助。
第四,加强维护国际供应链安全。广东是对外经贸活动大省,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高达25%左右,国际供应链畅通对广东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国际上新冠疫情高发态势对广东经济的国际供应链运转造成的风险越来越大。为此,广东要高度重视国际供应链安全问题,及早谋划相关对策。一要对广东产品和服务出口渠道存在的风险节点进行专项排查评估,制定相应预案,保证出口渠道畅通。二要对广东重点产业进口环节进行风险评估,提前介入,确保广东重点产业所需的关键零部件、设备等能及时进口到位。三要加强对广东进口农产品、油气等能源产品、矿产等大宗商品的供给安全保障,避免国际疫情对国计民生的冲击。
第五,努力提升产业链本地化水平。在本次疫情防控中,我国控制疫情的能力和体制优势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对国际投资流向产生了正面的吸引效应。相对于疫情在海外扩散的不确定性,国际大型企业在华保留一定比例的供应链有益于其降低全球供应链风险。广东省可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在强劲的市场需求、强大的工业配套、优质的营商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通信设备制造、新材料、半导体等重点领域引进外资,进一步提高国际供应链的本地化水平。同时,从疫情国供应链断裂行业寻找“国产替代”良机。随着技术水平进步,在部分进口依赖较强的品类上广东省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的替代能力,海外供给的减少则会加快“国产替代”的步伐,具有替代能力的行业将迎来提升市场占有率的良机。广东省应抓住机会,通过对相关产业的调研,制定专项对策,引导、鼓励相关重点企业加快技术创造和设备改造,抓住有利机遇,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第六,建设高质量的市场环境。新冠疫情对广东经济发展的冲击是短期的,长期来讲广东经济的健康发展必然需要一个高质量的市场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价格机制对竞争的促进作用才会得到充分地发挥,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一要完善产权保护的体制机制,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市场运行的法治化水平,建立稳定的法治保障环境。二要进一步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国有资本要坚决地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向符合广东新时代发展总目标、对群众生活具有重大影响的非竞争性领域集中,向“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公共领域集中。同时,加快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在国有资本能够且必须发挥作用的领域进行战略性投资,适当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性投资行为。三要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今后不再按照所有制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而要按照行业、规模、技术等技术经济维度分类,所有市场主体按照负面清单进入市场,公平地使用各类生产要素。最后,要下大力气进行生产要素市场改革。当前广东市场运行的一个显著短板在于生产要素还不能充分自由地流动,如部分领域还存在较大程度的行政垄断,城乡之间生产要素不能双向高效流动,流动人口难以扎根城市,能源、物流、土地和融资等成本偏高。下一步要以要素市场化为重点,全面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藩篱,促进要素资源在不同产业、不同区域和不同主体之间的高效流动与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