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消毒三黄汤联合扁周切开排脓术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的疗效观察
2020-07-03张卫东黎艳红
欧 宪 张卫东 黎艳红 杨 洪
(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重庆 401520)
扁桃体周围脓肿为扁桃体周围组织间隙的化脓性炎症,是急性扁桃体炎之一,多发生于扁桃体前上方,常为单侧性。临床上多采用抗感染、消炎、切开排脓等方式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属于中医学“喉关痈”范畴,多因风热之毒侵袭咽喉,局部气血凝滞、热毒壅盛化脓而成。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五味消毒三黄汤联合扁周切开排脓术治疗该病有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学》[2]风热侵袭、热毒壅盛证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扁周脓肿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患者及家属知晓本观察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者;严重肝肾疾病者;合并咽旁脓肿、喉头水肿等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合川区中医院住院就诊的扁周脓肿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4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18~60岁;病程5 d。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20~58岁;病程5 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扁周脓肿切开排脓术,切开后每日进行一次切口扩张引流,直至未见明显脓液流出为止。同时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湖北威尔曼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710)1.2 g,静滴,每日2次,连续5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味消毒[3]三黄汤,组成:忍冬藤[6]20 g,野菊花15 g,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 10 g,紫背天葵 10 g,栀子 10 g,黄芩10 g,黄连10 g,玄参20 g,天花粉10 g。5剂,由本院药剂科煎药室按照中药煎药标准制成150 mL/袋,每剂3袋,每日1剂,服用5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效评定标准、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主要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将症状、体征(咽部黏膜充血、扁桃体肿大、扁周切口分泌物、发热)分为:正常(0分),轻度(3分),中度(6分),重度(9分)。咽部疼痛:咽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定,0分表示无咽痛症状,10分为咽痛最为剧烈。
1.5 疗效标准 根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5]拟定。治愈:扁桃体及咽部肿胀消除,疼痛消失,体温及血常规恢复正常。显效:脓肿形成,无须穿刺且自溃后痊愈。有效:脓肿形成,经穿刺或切开排脓后痊愈。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咽痛加剧,高热不退,感染扩展,引起严重并发症。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及CRP水平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及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治疗组(n=34)对照组(n=3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白细胞(×109/L)14.90±5.27 7.65±3.38*15.27±3.49 8.28±4.56*CRP(mg/L)34.58±4.63 7.47±3.92*△32.37±8.13 12.39±4.75*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7.98±5.63 52.43±8.47*△87.35±4.96 58.85±9.03*
2.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表3。两组治疗后咽喉部黏膜充血、扁桃体肿大、扁周切口分泌物、发热、咽痛等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咽部黏膜充血、咽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扁桃体肿大、扁周切口分泌物、发热等症状评分相当(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s)
组别治疗组(n=34)对照组(n=3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咽部黏膜充血8.43±1.29 1.62±1.27*△8.17±2.29 3.48±1.50*扁桃体肿大9.10±1.62 1.43±2.92*8.98±2.53 1.52±2.41*扁周切口分泌物8.91±2.43 1.47±2.31*9.16±2.56 2.89±1.73*发热7.18±3.60*1.61±2.95*6.24±3.15 2.89±2.84*咽痛8.19±1.24*1.17±4.16*△8.65±2.96 4.62±2.03*
3 讨论
扁桃体周围脓肿[10-12]为临床危急重症范畴,是扁桃体周围组织间隙的化脓性炎症,是急性扁桃体炎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一侧,在耳鼻喉科临床中极为常见,炎症可迅速扩散至咽旁间隙,可发生咽旁脓肿。本病向下蔓延,可发生喉水肿,出现呼吸困难,甚至败血症及脓毒血症,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病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草绿色链球菌及厌氧性链球菌。临床主要表现为咽痛剧烈、发热、语音含糊、唾液垂滴,伴同侧耳部或牙齿放射痛,头偏向病侧,可伴张口困难。西医临床中主要以抗生素、穿刺切口引流等对症治疗,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药物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差以及致病菌出现耐药性等,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既能避免致病菌耐药性,又具有缩短疗程、缓解咽喉部症状的功效。
扁桃体周围脓肿属于中医学“喉关痈”[13]范畴,以肺胃积热,复感外邪,热盛肉腐成脓所致[1]。《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言“此胃经受热,胃气通于喉咙,故患喉痈”,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为治疗法则。五味消毒三黄汤由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7-9]加减而成,其中忍冬藤为君药,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可治疗一切内外痈;臣药栀子消肿止痛、泻火除烦,栀子性味苦寒,能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栀子配忍冬藤能够发挥更加强大的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功效。方中佐以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清热解毒,黄芩、黄连清上中焦肺胃之热,玄参凉血利咽而生津,天花粉养阴排脓,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排脓消肿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忍冬藤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三萜类、有机酸类、环烯醚萜苷类、多糖类等成分,具有抑菌、抗病毒、解热、抗炎、保肝止血、抗氧化、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
从本次观察研究结果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5 d治愈率高,可明显缩短病程,同时能够促进血常规指标如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及CRP水平[14-16],改善症状、体征如咽部黏膜充血、咽痛更快地恢复到正常水平,达到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疗程,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等目的。综上所述,对扁桃体周围脓肿[17-20]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治疗效果显著,有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