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山岭南天地旧改项目中开放空间的特色分析

2020-07-03冀莎菲郑力鹏

广东园林 2020年3期
关键词:街巷岭南尺度

冀莎菲 郑力鹏

目前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的探索模式有福州三坊七巷的“大拆大建”、苏州桐芳巷的“拆毁重建”、上海新天地的“存表去里”、桐乡乌镇的“修旧如旧”和北京南池子的“小规模自我更新”5种模式[1]。佛山岭南天地项目采用的是上海新天地的模式,保留主要历史街巷并拆除部分建筑物,保留传统建筑立面并更新内部功能,营造形式变化多样、又带有传统韵味的街区开放空间,其手法有可资借鉴之处。

要保护和延续街区历史环境氛围,除保护建筑本身外,街巷、广场等外部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文以佛山岭南天地项目为例,研究街区街巷和广场2种类型的开放空间,分析其营造中空间形态和尺度,传统装饰元素以及植物和水景布置的特色。

1 佛山岭南天地项目概况

岭南天地项目位于佛山祖庙-东华里街区中心地段,该地段属于典型的传统岭南城市街区,肌理表现为一种自然有机、不规则的状态[2]。本文的研究范围是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中的商业街区部分(图1),北至良缘路,南至东熙里,西至天地路,东至福贤路,占地面积约5.8 hm2,包含8处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龙塘诗社、文会里嫁娶屋、酒行会馆、李众胜堂祖铺、祖庙大街店铺、简氏别墅、简照南佛堂及黄祥华如意油祖铺。

在祖庙-东华里街区的改造中,片区主要功能由居住转变为商业及展示,其开放空间的服务对象也由当地居民转变为游客。因此街区开放空间也相应地由生活型转变为商业型、展览型。原先生活型的开放空间,本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邻里空间[3],服务于生活在该街区的居民,容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及文化娱乐活动,常聚焦在一处不大的院落、一条不宽的小巷或一棵大树下。生活型的开放空间尺度小,通常没有刻意的设计,院门外的几块石头、大树下的树池、人们随身携带的座椅,皆构成了开放空间的营造要素。商业型、展览型的开放空间是一个公共开放的活动区域,服务对象多为短暂停留的游客,其活动类型主要为参观、娱乐及消费[4]。

岭南天地项目中营造的开放空间借鉴了欧洲历史城市中具有可停留性的、能够聚集人流的室外活动空间[5],无论是街巷商业的室外就餐环境,还是广场中的喷泉小品,都带有欧洲城市室外活动空间的影子。但项目本质是基于祖庙-东华里街区,利用老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街区的商业价值。

传统居住街区改造为商业街区的项目中,开放空间的营造主要是街区中传统要素的延续和现代开放空间营造要素、特征的植入。传统要素主要包括街区原有空间尺度和形态、传统装饰元素以及古树名木等景观环境,而现代开放空间的营造要素、特征主要包括景观环境、服务设施、安全的空间感受和通畅的外部交通等[6]。

以下基于对岭南天地中有代表性的广场、街道、建筑的实地调查(图2),从空间形态和尺度、传统装饰元素、植物和水景布置角度,来分析开放空间营造的特色手法。

2 空间形态和尺度

岭南地区由于夏季炎热且漫长,居住街巷布局紧凑,空间内聚。另外,传统街区中建筑沿街巷依次展开,围墙高耸,广场空间少。因此,岭南地区的居住街区改为商业街区时,难免面临居住尺度和商业尺度、私密和公共的矛盾。

图1 研究范围

图2 重要开放空间示意图

旧街区承载着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历史记忆,原有形态和人性化的空间尺度是街区的重要特征,而增加公共性是街区功能转变后的要求。原有尺度保留和公共属性增强的平衡,是开放空间营造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下将具体分析岭南天地街巷、广场及龙塘诗社旧址院落的空间尺度及形态。

2.1 街巷

在岭南天地项目中,传统街巷的空间形态、尺度得以很大程度保留,街区整体尺度适宜、亲人。按照街区保护规划的要求,对于新建建筑除了整体风貌控制外,整体高度控制在12 m以下,大部分在9 m以下。传统街巷宽度为2~4 m,在保持历史归属感的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小型商业活动。参照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7]中提到的街道宽度(D)和建筑高度(H)的关系:以D/H=1为界限,D/H大于1时,即成远离之感,D/H小于1时,则成近迫之感。岭南天地中的传统街巷保持原有形态及尺度,D/H值小于1,空间感受较为内聚;而一般街巷则适当加宽,空间更加开放。祖庙大街是曲线街巷,平均宽度约4 m,临街建筑平均高度约4.5 m,D/H约为0.88。文明里是直线街巷,平均宽度约3 m,临街建筑平均高度约4.5 m,D/H约为0.67[8]。中心路作为规划的主要街道,总长约165 m,平均宽度约8.3 m,是岭南天地中最宽的道路之一,可容纳的人流量大,承载了街区的大型商业业态,同时中心路南北端与城市街道相连形成了街区南北方向的次入口,增强了街区的公共性。

在旧街区更新中,当街区的功能由居住变为商业,对街巷形态、尺度的处理则尤为重要。对此岭南天地项目分2种情况进行处理:对于传统街巷,保持原有空间形态及尺度,如道路宽度、道路与临街建筑宽高比和原有格局等,商业类型可考虑人流量较小的业态;对于一般街巷,拆除部分建筑,并将重建建筑作适当退让,加大街巷宽度以满足商业需求。街区在拆除部分建筑后,街巷网络的连通性加强[9],符合商业街区的流线要求;形成街区内规划的主要道路,与城市道路连接,增强了街区公共性;形成广场空间,结合街巷,有利于街区合理空间格局的形成。另外,街区引入商业业态后,改造的建筑适当增加了大面积玻璃窗,不仅满足了商业的橱窗展示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小尺度带来的空间内向感。

2.2 广场

创作者在岭南天地街区的空间组织设计时增加了具有欧洲历史城市中小广场特征的室外活动空间[5],即具有可停留性的广场空间,提升了整个街区的空间舒适度,在密密麻麻的旧建筑群中给予人公共活动的空间。

岭南天地街区的广场分为入口广场、休闲广场和展示广场。入口广场结合了街区重要公共建筑简氏别墅和龙塘诗社的入口退让广场,面积较大,空间开阔,配合纵深向的喷泉小品、古树以及游乐设施,形成环境宜人的入口广场(图3)。休闲广场如嫁娶广场,位于文会里嫁娶屋北侧,面积约400 m2,硬质铺地,中间设置喷泉小品。嫁娶屋目前作为展览室及婚姻登记处,会定期为新人举行具有岭南特色的婚嫁仪式。嫁娶广场作为日常公共空间,人流量小,空间尺度较为适宜,但举行嫁娶活动时空间受限明显。展示广场如钟楼广场,面积约1 300 m2,是岭南天地街区东西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人流密集但不集聚,以硬质铺地为主。

图3 入口广场平面图

广场作为放大的空间可提供休息与交流的场所,打破街巷的均质感,增加游人游玩的体验感与新鲜感,增强街区公共性。广场的设置要根据街区整体肌理,分析人流,选择适宜的地点、尺度与形态。在街区常见的几类广场中,入口广场是整个街区的起点,需要具备标志性与亲人特性以展现街区特点,吸引人流,一般空间开阔,尺度适当;休闲类广场尺度依据周边人流决定,设计时主要考虑亲人特性;展示广场因其特有的展示功能,如建筑展示或店铺临时活动展示,要求空间尺度较大。此外,广场与重要建筑结合布置时,需考虑不同活动类型,综合分析街道和建筑中的人流影响,确定广场尺度。

2.3 院落

龙塘诗社旧址是旧街区中少有的公共建筑,其由雅集唱酬的场所变为展览场所,是街区更新中公共性的延续。区别于岭南传统民居的天井式院落,龙塘诗社院落尺度较大,是街区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恢复其原有的院落空间,保留高差,拆除违法搭建的建构筑物,保留院落围墙并进行安全加固处理。院落南侧建筑是佛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度约9.5 m,经过修缮,基本恢复了原貌。院落大致呈梯形,面积约600 m2,东西长约31.4 m,南北宽最西侧约22.1 m,最东侧约17.8 m,其界定感很弱,空间感受开阔,可进行公共活动如参观、集会等小型集聚型活动。根据测绘结果,在院落2个标高地面观赏龙塘诗社两层文物建筑的仰角分别为22.0°、31.3°(图4),而一般认为人的眼睛以大约60°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5],因此在龙塘诗社院落中近可观赏建筑细节,远观可见建筑全貌。

根据笔者调研情况,城市旧街区中拥有较大院落空间的公共建筑较少,但一般都保存较好,装饰等细节丰富,在其发展的后期基本被用作居住空间。改造时,恢复其公共建筑的属性,保护地方性特色装饰,不仅有利于传统工艺的传承,更是街区重要特征、历史及公共性的延续。

3 传统装饰元素

旧街区是城市传统格局的局部体现,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当地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历史性元素有助于保持街区的独特性,获得当地人的认同感[10]。传统装饰元素是空间界面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岭南天地项目中对街区历史文化元素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传统建筑构件的保留和恢复,以及传统材料、技术的再利用。

3.1 传统建筑构件的保留和恢复

在岭南天地项目中保留了很多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构件,如镬耳屋山墙、趟栊门、墙界石等。镬耳屋是祖庙-东华里街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其山墙建造工艺复杂,墙头饰以灰塑。在改造过程中,不仅原有的镬耳屋山墙得到保护,很多新建建筑也采用了此元素,如此不仅能继续发挥镬耳山墙的防火、通风等作用,也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趟栊门是岭南地区特有的建筑构件,项目中多处保留了这一元素,使其交通、防盗、通风作用得以继续发挥。另外,砖雕、木雕、灰塑、水刷石等建筑装饰也得到很好的恢复和保护,如酒行会馆入口门廊处的砖雕,龙塘诗社的拱券走廊和其上的灰塑图案、入口院墙背面的双面彩画和灰塑装饰等;还保留了李家祖训等珍贵的历史遗迹(图5)。

3.2 传统材料、技术的再利用

在岭南天地项目中,原有建筑材料的再利用、传统建造技术的再使用、传统装饰样式的再设计,都是改造中尊重旧街区历史环境运用的手法。将老建筑的材料(以瓦和砖为主)收集起来[5],以多种方式实现旧材料的创新使用。由于岭南天气炎热、潮湿,为了室外步行系统的舒适性,在街道上多处设有冷风机设备,其外侧采用瓦片砌镂空墙面作为遮挡,形成了岭南天地中特有的瓦片冷风机墙,在实现材料重复利用的同时,解决了现代化设备与传统街巷的风貌冲突。此外,街区多处建筑院落围墙采用瓦片镂空墙,丰富了街巷界面。

图4 龙塘诗社院落观赏视线示意图

图5 建筑传统装饰

除旧材料的创新使用外,岭南天地项目中也有很多传统装饰样式、技术的再利用。创作者在改造过程中,延续祖庙-东华里街区传统建筑的风格,提取历史元素,设计了各式各样的花窗栏杆,包括定制的陶花瓶栏杆、铁花栏杆、绿釉通花窗和瓦拼花窗等。此外,街区中部分台阶也利用了传统窗花元素。新建建筑中,外立面主要采用青砖,并进行旧化处理,力图契合街区原有的风貌。部分重要建筑墙体采用街区传统建筑技艺—磨砖对缝青砖饰面,即砖与砖之间不留缝隙,不勾缝,表面光滑平整美观,如酒行会馆入口处(图6)。

岭南天地街区7条传统街巷的铺地均以条形青石板为主。将原有铺地材料进行再利用,重新铺设于街巷中,新增铺地材料采用青石、麻石、青砖和水泥花阶砖等,尽可能保持风貌一致。但街巷、广场铺地的变化较为随意,更像是各种传统材料的大杂烩,缺乏一定的规律性。

传统建筑发展至今,产生了很多适应当地气候,体现地方特色的建筑构件。在旧街区更新中,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街区历史性元素加以保护、利用。这些传统装饰元素不仅能展示街区的历史风貌,也能在建筑的现代使用中继续发挥实用功能及审美作用。

4 植物与水景布置

岭南天地项目的景观设计主要从植物配置和水景布置两方面展开。街区改造中保留了近百棵树木,利用多层次的植物景观和水景提升开放空间的品质。

岭南天地项目中一共有8个广场空间,经调研可知,入口广场和旱喷广场是人们长时间停留的活力场所。旱喷广场位于龙塘诗社西侧,面积约341 m2,平面尺寸为31.1 m×11.0 m,其景观主要由乔木、旱喷、休闲座凳构成。旱喷广场祖庙大街入口处有2棵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广场上东西两侧分别有4棵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枝繁叶茂,其阴影可将广场覆盖,加之东面放置冷风机设备,因此广场常年微气候环境舒适。旱喷高度约0.2 m,适合小孩戏水玩闹,一旁设置座椅,游客可在此休息,同时能看到儿童玩乐情景,由此形成了人流聚集的条件(图7)。另外,旱喷广场结合台阶、坡道和景观跌水处理了祖庙大街和旱喷广场的高差,并实现了无障碍设计。入口广场也有喷泉小品和植物的结合布置,在喷泉小品下方种植绿萝Epipremnum aureum,喷泉两侧有6棵树冠半径约为6 m的黄葛树Ficus virens,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系统,并于乔木下布置儿童娱乐设施,共同实现了入口广场的活力营造。

传统街巷中,祖庙大街作为主要的商业街,其景观设计以乔木为主,中央有一排洋紫荆,在商铺入口前点状摆放盆栽(图8);小巷中的绿化以“见缝插绿”的形式,以单株乔木和灌木为主,呈零星状分布。规划的主要道路如中心路,平均宽度为8.3 m,局部可达10.9 m,其部分路段一侧有宽约2 m的条形草坪,种有乔木,树下设有座凳。

图6 传统材料再利用

图7 旱喷广场

传统旧街区的建筑密度大,景观性弱,改造前人们的活动空间集中于院落,街巷宽度较窄且均质统一,仅作为交通空间使用。改造后,街巷作为重要的室外活动空间,须提升其空间品质,充分利用人们亲近自然的本性,布置植物和水景,提高美观性、调节局部小气候,增加开放空间的吸引力。在保留原有古树的基础上,利用街区空地并整合零碎空间,设置景观节点。水景设计集中于广场,以喷泉小品为主,结合旱喷、跌水等处理手法。喷泉小品一般位于广场中央,观赏性强;旱喷形式的水景覆盖面积更大,参与性更强;跌水通常应用于场地有高差的地方。

植物设计根据气候、土壤等生长条件及周边环境选用合适的植物造景,采取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复层栽植,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广场的植物主要采用树冠较大的乔木,能给街区带来绿意,丰富视觉感受,也可形成舒适的树下活动空间。而街巷的植物设计,在保持原有尺度的传统街巷中,以保留古树为主,辅以乔木的点状种植及盆栽摆放等实现绿化;在规划的主要街道中,由于街道尺度拓宽,可沿两侧建筑设置块状草坪,种植乔木、灌木,实现多层次的植物设置。

图8 祖庙大街植物示意图

5 总结

开放空间的更新设计是旧街区改造中的重要课题,要充分挖掘并传承街区历史、艺术和社会价值,从人的生活和文化需求出发,全面提升街区空间品质,实现街区文化氛围营造和商业价值提升。

本文从空间形态和尺度、传统装饰元素、植物和水景布置3个方面,讨论旧街区改造项目中开放空间的特色营造手法:1)在空间形态和尺度方面,保留、恢复传统街巷空间形态及尺度,以保持街区传统肌理特点;考虑新的功能要求,增加可停留性的室外活动空间,以形成合理的空间格局。此外,旧街区改造为商业街区的过程中,要考虑商业需求,适当增加街区开放性,增强街区公共属性。2)在传统装饰元素方面,要充分利用街区历史文化元素,主要体现在传统建筑构件的保留和恢复,以及传统材料、技术的再利用。3)在植物与水景布置方面,保留古树,多种类型植物复层栽植,并结合水景布置,形成多层次的景观,提升街巷的自然性与舒适性,增强街区活力,提高空间品质。

街区宜人尺度的保持,传统建筑构件的保留和传统材料、技术的再利用,保留古树等,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街区的传统风貌得到更好展示,有利于街区文化底蕴的传承,增强人们文化层面的认同感。此外,广场空间的插入,打破了街巷的均质感,增强了街区公共性;绿化和水景的设置给旧街区注入了生机,提升了旧街区的环境品质,满足了人们现代化的生活娱乐需求。

猜你喜欢

街巷岭南尺度
王纬华
岭南荔枝红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边走边唱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不辞长作岭南人
雨中的街巷
宇宙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