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纵横,连四方,聚人心

2020-07-03雷风云

人民交通 2020年12期
关键词:班列抗疫铁路

“五一国际劳动节”130周年庆即将到来之际,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颂扬世界和平发展,愿以此篇致敬工人阶级,致敬劳动群众,致敬中外专家和科技人员,致敬国际主义,致敬“一带一路”,致敬中国及全球英勇抗疫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们,致敬勤奋植根海外市场、贡献国际经济及研发合作的广大中资企业海外员工,致敬披星戴月、奔驰万里的中欧班列铁路职工,致敬我的同事们—忠诚履职、勇挑重担的中国外交领事干部群体!抗疫关头,惟愿世界各国政府和人们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待到端午赛龙船,插艾草悬蒲剑”。合力夺取全球抗疫狙击战的最后胜利!

清晨,迎着维也纳森林灿烂的朝阳,

我快步奔往使馆上班,

呼吸着清新宜人

还带有花草香味的空气,

不远处的铁道“吭哧吭哧”,

迎面驶来一列洒满金辉的火车;

黄昏,身披着多瑙河畔绚丽的晚霞,

在完成一天工作后,

我信步返回居所,

欣赏着典雅的维城街景

和不时传来的悠扬音乐,

哦,又看到一列双层火车节奏铿锵、从容而去,

沿着那长长的铁轨,

一直通向遥远的地方。

我情不自禁地跳跃起来,

向来来往往的列车挥手致意,

哦,勤劳的列车,

你满载着货物从哪里来?

又要带着人们到哪里去?

何时我们还能再相逢?

此情此景,

仿佛穿越到了我童年的时光,

在湘南老家黄昏的夕阳下,

一队骑牛放学的农村孩子,

追赶着难得一见的绿皮火车,

使劲地蹦啊喊啊,

惆怅地目送着火车消失在山边的拐角,

水牛也摇晃着双角好像听懂了小骑手们的意思。

离开家乡将近一年了,

啊,我亲爱的三湘大地,

你是否还如往常般

春回大地、蓬勃美好?

庚子伊始,毒冠暴发,

英雄之城鏖战烈,

白衣将士威名扬。

五洲为之动容,

全球群起支援。

九省通衢之城,

列车疾行而来,

医护逆行而至。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狙击战!

英雄模范数不胜数,

感人事迹催人泪下。

早春二月,

新冠疫情蔓延欧洲,

中国政府关切,

中国人民心忧,

适才擦干眼中的泪,

刚刚洗净身上的血,

白衣天使再次投入异乡抗疫的征程,

中欧班列轰隆轰隆,

连续运来了欧洲急需的抗疫物资,

慰问的书信、抗疫的策略和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组,

带来了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情谊。

雪花扑打樱花,

疫情突袭奥地利,

春日的音乐失去了往日的旋律和温度,

风雨之中,“中车株机”,

一家来自炎帝故里、山市晴岚的中国企业,

向奥地利捐赠抗疫医用口罩及防护服,

寒中送“衣”,恰如春风,

田心的心意温暖了彼此的心田。

中国大使参赞、株机经理员工嘘寒问暖,

与奥方官员、抗疫人士相互拱手、触臂,

合作筑起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坚定信念;

季春三月,

德意志疫情焦灼,

来自湘江之滨、“机车名城”的中车株机再出援手,

向德国人民捐赠了急需的防护用品,

感同身受、风雨同行,

隔着口罩的中德双方代表,

坚定的眼神明示着齐心协力战胜毒魔的信心!

铁路,世界各国紧密联系的纽带;

机车,中欧国家人民相互帮助、支持的使者。

往事跨百年,

中国创办了”山海关铁路官学堂“,

又建了“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

英法德铁路工程教员和教材跨洋万里而至,

中国自此有了现代铁路专门人才,

欧洲“教习”、专家们的辛劳和贡献,

也深深地刻进了“北京交大”“西南交大”的辉煌校史。

回想难忘的1909,

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的一声长长的汽笛,

两百公里簇新的铁轨,

连接起了丰台、沙城和宣化、张家口,

古老的中国迈入了火车时代,

留学欧美、学有所成的詹天佑工程师,

至今仍骄傲地站立在

长城脚下的青龙桥老火车站,

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

庞然大物的火车从西方来到中国的传奇故事。

也是在120多年前,

大革命时期,

声势浩荡的“京汉铁路大罢工”,

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顽强意志和高尚品格,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林祥谦、施洋们为了劳苦大众利益,

大义凛然,视死如生,

“虽败荣犹著,英光永世红”,

中国铁路工人“二七精神”震撼世界;

抗日战争烽火中,

运输欧美援华物资急需,

抗击日本法西斯紧迫,

滇缅铁路工程数十万勇者云集临沧,

解燃眉之急各民族、各阶层人士戮力同心,

虽功亏一篑令人扼腕,

然抗战精神浩气长存、万古长青。

新中国成立后重教育才、筑路架桥,

留美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再任交大校长,

精心培养铁路交通人才功在当代,

北京、唐山、石家庄、峨眉山、成都英才辈出;

共和国擘划千里成昆铁路大计,

勘探队员、苏联专家风餐露宿绘制蓝图,

近百万军民十二年逢山开路、披荆斩棘,

铁道雄师跨天险、战瘴疠、克万难、钻天峰,

屡创奇迹举世瞩目。

蹉跎岁月,

贺敬之一首“西去列车的窗口”,

让多少有志青年热血沸腾奔向大西北,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到广阔天地去锻炼成长,

挥舞镢头、建功立业,

青春的岁月像条河、汇成歌。

改革开放年代,

铁路事业高潮迭起,

三横五纵干线铁路团结东南西北,

中外铁路界交流合作方兴未艾;

成昆铁路电气化工程改造如虎添翼,

大京九连接北京香港温暖高效。

青藏铁路建设名列新中国四大工程,

横穿可可西里,

昂首世界屋脊,

高原“天路”顷刻拉近了西藏、青海和首都北京。

河北唐山机车、湖南株洲机车、青岛四方机车,

南车、北车、中车,

自力自强和引进设备技术、引进人才智力完美结合,

中国机车制造业跨越实现产业、技术大升级。

21世纪的中国高铁,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八横八纵,精准神速,

三万五千多公里高铁

驰骋祖国大地、城镇乡村,

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巧夺天工,

给中国带来经济繁荣,

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生活,

感谢欧美技术对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的支持帮助,

感谢外国专家为中国高铁发展所付出的宝贵心血。

曾经受聘中车的德国“轻量化制造”权威胡芬巴赫教授

荣获中国政府“国际科技合作奖”;

加盟中车株机十多年的德国专家诺伯特·克尼特

在株洲成家立业,取得了“中国绿卡”,

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和湖南省“潇湘友谊奖”;

唐山机车车辆厂技术专家威斯德博士,

担任西门子CRH3引进项目专家组长精益求精、不负众望,

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和河北省“燕赵友谊奖”;

奥地利科学家加盟同济大学助力中国铁路建设,

赫伯特·芒院士关心、关注青藏铁路等“世纪工程”,

为中国结构工程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呕心沥血、卓有建树,

并发出“世界工程技术的未来在中国”的精彩预言。

曾记否,六十多年前,

京广线上的“武汉长江大桥”临空而起,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位苏联桥梁专家担任了大桥的设计组长,

尊敬的康斯坦丁·西林同志,

万里长江第一桥永远记得你,

今天,这座曾经是武汉重要标志的跨江大桥,

经历了六十多年风雨沧桑,

仍然忠实可靠地承载着南来北往的列车;

而女承父业的俄罗斯交通大学教师西林娜,

在随父亲西林阔别中国六十年后,

受邀来京与中外嘉宾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大计,

还积极参与“首届中俄创新对话”,

中国铁路专家也携领先的高铁技术远赴欧洲,

参与莫斯科新地铁及莫喀高铁建设,

再续中俄友好合作新篇章。

文明发展,经济繁荣,

科技进步,挑战陡增,

陷阱叠加,赤字凸显;

黑天鹅现身,

灰犀牛走近,

大熊市低迷;

气候变化,和平振兴,

南南合作,南北对话,

世界何去何往,

人们福祉何在?

“To be or not to be?”

莎士比亚的心灵之问仍在困扰着你我他。

弘扬东方文明,充满人文情怀,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让丝路精神成为人类共有的历史财富,

“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共商、共建、共享,

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

打造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营建健康之路、生态之路、希望之路、幸福之路、共赢之路,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方案和力量,

为人类点亮了一座通往美好未来的灯塔。

在“一带一路”建设热潮中,

武汉-杜伊斯堡班列、

成都-维也纳班列、

南京-马赛班列、

西安-维罗纳班列,

连云港-阿拉木图、伊斯坦布尔班列、

义乌-伦敦班列,

中欧班列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在庚子伊始的全球抗疫斗争中,

中欧班列一往当先、大显神通,

中国疫情紧张时刻,

中欧班列节点城市杜伊斯堡,

率先向中国友城武汉捐赠医用物资;

欧洲疫情蔓延之时,

中欧班列满载着中国满负荷生产的抗疫物资,

火速奔向德意法英奥及欧洲诸国,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谱写了一曲各国人民同心协力、与子同袍的抗疫壮歌!

铁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成就,

来自欧陆、英伦的划时代科技,

瓦特、斯蒂文森们的旷世发明,

给人类带来了力量、速度和幸福体验,

也带来了人们之间交流、交往、交友的无尽情义和情缘,

道连天下,车聚人心!

愿中欧班列更加欢快、高效、顺畅,

愿中车株机不断创新、提升、发展,

愿中奥友好稳定、持久、历久弥新,

愿中欧双方打造好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愿大千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猜你喜欢

班列抗疫铁路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汉新欧”班列再扩容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