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透镜效应及其焦距测量研究*
2020-07-02李春威韩太坤郑晓艳庄海宁蔡汝敏吴伟韩陶磊明
李春威,韩太坤,郑晓艳,庄海宁,蔡汝敏,吴伟韩,陶磊明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理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当激光在介质中进行传输时,其能量被吸收,介质中沿激光传输的路径上产生热量。由于激光光束的能量分布一般为高斯型,介质温度呈横向梯度变化,从而引起介质折射率的横向梯度变化,产生热透镜效应[1]。由于在低功率可见光激光器下,介质产生热透镜效应较弱,难以观察到热透镜现象,所以在焦距测量上存在困难[2-7]。调研发现大多学者都在研究高功率激光器下观察、测量和应用热透镜效应,而研究低功率激光器相对较少[8-1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低功率可见光激光器下热透镜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是在低功率He-Ne激光器下观察热透镜效应并测量焦距。
1 实验原理及操作
1.1 仪器和溶剂
仪器:He-Ne 激光器(天津诺雷信达科技有限公司,1.5 mW)、双凸透镜(分别由焦距为6.2,225 mm的双凸透镜组成)、焦距为70 mm双凸透镜、SZ-21多孔架、SZ-13 白屏、样品池、小平台、光强分布测定仪(WOZ-11型,北京精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式检流计(WJF-X10-7 A 型,浙江光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游标卡尺、导轨等元器件。
溶剂:丙酮(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99.5%),乙醇(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99.5%)。
1.2 实验步骤
加入具有热透镜效应介质前和后的光路见图1和图2。
(1)调节激光束。将 He-Ne 激光器和 SZ-13 白屏放在导轨上,打开 He-Ne 激光器,移动 SZ-13 白屏,使激光束对准SZ-13白屏的原点。(2)用焦距为6.2 mm的双凸透镜扩大He-Ne激光器激光束,在焦距为6.2 mm的双凸镜出光侧,放置一个焦距为225 mm的双凸透镜并调整到合适位置,采用步骤(1)中判断光束对准原点的方法,让放大的激光束垂直照射在 SZ-13 白屏上,由此得到激光束呈现平行光束。 (3)放置 SZ-21多孔架与 WOZ-11 光强分布测定仪。WOZ-11 光强分布测定仪与 WJF-X10-7A 型数字式检流计通过数据线连接。将 SZ-21 多孔架放在焦距为225 mm的双凸透镜的出光侧,选择直径为1 mm的小孔,将激光束分成了一个小激光束,在SZ-21多孔架出光侧加上一个焦距为70 mm的双凸透镜,让小激光束全部进入 WOZ-11 光强分布测定仪。(4)调节 WJF-X10-7A 型数字式检流计挡位,在其测试范围内,测出微小的光强变化。(5)待WJF-X10-7A 型数字式检流计读数稳定后,开始记录数据。(6)待测池中分别装入适量的乙醇和丙酮后,放在焦距分别为225 mm和6.2 mm的双凸透镜之间,使激光通过待测池中部,测量光强变化。
图1 加入介质前的光路 图2 加入介质后的光路
2 热透镜焦距公式推导
图3 移动光阑示意
将焦距为6.2 mm的双凸透镜、热透镜和焦距为225 mm的双凸透镜的组合透镜2的焦距F∑测量出来,左右移动光阑,测出激光束的扩散角θ,通过数学推导求得热透镜焦距F[5,13-16]。
如图3所示,激光经过组合透镜时,光束趋于平行,所以在组合透镜附近的光强分布可以看作均匀的,且SZ-21多孔架(小孔)非常接近组合透镜,相同面积上的光强大小可看作一样。通过移动SZ-21多孔架测量出各个位置上的光强变化,算出其激光束外轮廓光线与中心线的夹角θ。
(1)去掉SZ-21 多孔架,换上焦距为70 mm的双凸透镜,将激光束会聚成一个小光斑,用WOZ-11 光强分布仪测光斑光强,从WJF-X10-7A 型数字式检流计读取总光强I∑。(2)在透镜组与焦距为70 mm的双凸透镜之间放上SZ-21 多孔架,焦距为70 mm的双凸透镜将小激光束进行汇聚,准确测量小激光束的光强。(3)将SZ-21 多孔架移动到导轨上位置一处,测量出该处的光强I1。(4)将SZ-21多孔架移动到导轨上位置二处,测量出该处光强I2。(5)用游标卡尺测量焦距为6.2 mm双凸透镜到介质的距离d1,介质到焦距为225 mm双凸透镜的距离D,其中:
(1)
(2)
由图 3可以得到位置一与位置二的激光束之间的高度差Δd和水平差Δl
Δd=R2-R1
(3)
Δl=|x2-x1|
(4)
由式(1)、(2)、(3)和(4)可推得
(5)
由图3可知激光束倾斜角θ的关系式
tanθ=Δd/Δl
(6)
由式(4)、(5)和(6)可得
(7)
图4 激光束倾角θ
求激光束的倾角θ的关系式,如图4所示
(8)
式中:X可以由游标卡尺测量得,X=34.04 mm;L为双凸透镜f1、f2和热透镜F构成的组合透镜的焦点到透镜f2的距离。
由式(7)和(8)得透镜组焦点到焦距为225 mm的双凸透镜距离
(9)
图5 组合透镜的主轴面
其中总光强选取方式:待光强区域稳定后,移动SZ-21多孔架,记录从50到90 cm的导轨距离,每移动1 cm记录一个光强的大小,每秒读取一个数值,每次读数时间5 s,得到I∑=1784 cd。
由图4和图5,可得
(10)
Δx1=d1-F-f1
(11)
Δx2=d2-F1-f2
(12)
(13)
可得焦距为6.2 mm双凸透镜与焦距为F的热透镜的组合焦距
(14)
焦距为6.2 mm双凸透镜的主面到焦距为F的热透镜的距离
(15)
焦距为6.2 mm双凸透镜、焦距为F热透镜与焦距为225 mm组合的组合透镜焦距
F∑=(F1f2)/Δx2
(16)
焦距为225 mm的双凸透镜到组合透镜2的主轴面的距离
(17)
由式(11) ~ (16)联立得
(18)
由式(17)和(18)得
(19)
由式(10)、(18)与(19)联立推导得到热透镜焦距
(20)
联立式(9)与(20)即可算出热透镜焦距F的值。
3 实验结果
加入热透镜效应介质后,随着激光的照射时间延长,介质温度升高,介质的折射率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热透镜效应。由图6a可知,当介质为丙酮时,光强随光照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当介质换成乙醇后,观测到光强的变化如6b所示。由图6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介质是丙酮还是乙醇,光强都有减小的趋势,但丙酮热透镜效应更显著。
a 介质为丙酮光强随时间变化曲线 b 介质为乙醇光强随时间变化曲线
将介质为丙酮时测试获得的数据表 1、表2、表3代入式(9),求得L=3727.0 mm。将L值代入式(20),得到F=-1600.9 mm。由于其值为负,故低功率He-Ne激光照射丙酮形成的热透镜为凹透镜。
表1 光强随光阑距离的数据
表2 光阑移动位置与激光束高度的数据测试次数1234Δl/m0.0200.0240.0230.037Δd/mm0.4160.5080.4770.791表3 孔径与光束光强项目值d/mm1.000r/mm0.500I∑/(cd)1784.000X/mm34.040D/mm227.630项目值平均Δd/mm0.548I0.5/(cd)42.237Δl/mm120.000d1/mm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