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学类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望成因及对策探析

2020-07-02孙晓冬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药学薪酬毕业生

孙晓冬

(沈阳药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16)

医药行业向来就有“朝阳产业”的美誉,药学类毕业生一直是供小于求,就业率也一直较高。由于这种行业特点和传统观念,导致药学类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期望易发生偏差。为更好地了解药学类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帮助毕业生合理定位,笔者连续三年发放《沈阳药科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对择业首选工作区域、薪资福利待遇、择业单位性质等方面进行了期望调查,以此探析成因,提出对策。

一、药学类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望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区域期望集中一线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

当今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导致了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择业期望居高不下,特别是在工作区域的选择上尤为突出。据图1所示,选择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的毕业生所占比例将近50%,而仅有不到5%的学生会选择去西北地区发展。究其原因,除了国家医药行业发展不均衡的因素外,主要还是学生盲目看重经济发达地区的良好环境和就业条件,一味追求高薪酬,而忽略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消费水平高、人才竞争压力大等问题,没有意识到自己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面临巨大挑战时往往力不从心,甚至一败涂地。高校毕业生的这种盲目性与就业期望的不合理或不明确存在极大的相关性。

图1 沈阳药科大学2014-2016届毕业生择业首选地区

(二)薪酬期望大体上趋向理智但仍有部分存在偏差

薪酬是大学生择业期望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以沈阳药科大学2016届本科毕业生为例(见图2),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3001-4000元,占比为36.96%,该结果与其实际收入所占比例最高的月薪区域保持一致,这充分说明药学类毕业生在薪酬期望上大体上已趋向理智。但由图2可知,有35.15%的毕业生选择月薪区间为1000-3000元,但仅有13.36%的毕业生实际工资在3000元以下,之所以发生期望偏低现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社会经验匮乏,对薪酬期望显示出一定的盲目性;或拥有一定的社会保障,比如依赖父母、亲戚介绍工作等,对就业表示不期待、不担心、随遇而安,轻视薪酬问题;再或者自身硬件条件较差、缺少特长,导致缺乏自信和勇气,畏首畏尾,自降身价,从而无法合理定位。

图2 沈阳药科大学2016届本科生期望薪酬与实际薪酬对比

(三)单位性质期望以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较高

我国学生自小就被教育“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所谓这些“好工作”“铁饭碗”,多数定义就是到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发展,求个稳定工作,受到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就业单位选择上发生期望过高的现象。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超过50%的毕业生期望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次是愿意到国有企业或三资企业工作,很少有人想去民营企业或者选择创业,但据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得知,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2014-2015届毕业生主要是集中于民营企业或其他企业(2014届 78.63%、2015届 81.96%)。

二、面对药学类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望特点提出相关举措

在当今大型双选、自主择业的环境下,影响大学生择业期望的因素是多样的,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角度着手改善:

(一)从学生自身角度,做好择业期望调整不断提升个人素质

1.适时调整就业心态,切实改变择业传统旧观念

我国私有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在药学领域内,以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为主的环境下,更应该抓住契机,改变“铁饭碗”的传统观念,摈弃“一次就业定终身”旧思想,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择业心态,大胆走向民营企业、乡镇中小型企业,只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注重提升综合能力,是同样可以获得巨大成功的。此外,很多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区域时,希望可以“离家近”“挣得多”“环境好”,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名优秀的毕业生应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放眼全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享受国家推行的优惠政策,到当地就业、自主创业。

2.努力提升专业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实习

用人单位招聘时看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若想从众多竞争者中胜出,就必须注重对个人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除了认真学习保证有一个良好的知识储备外,更要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或者生产实习,尽早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工作中的成与败,可以使其在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危机处理等方面均得到切实的锻炼与提升,不断地积累经验与教训,不仅有助于在应聘时从容面对考官的各种提问,而且还大大增强自信心,提高面试成功率。

(二)从高校培养角度,深化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正确择业

1.完善思想心理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高校要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和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充分认识到个人需要服从社会需要[1]的重要性,树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确职业理想,面对挫折时善于自我分析,杜绝自暴自弃。同时,高校也要注重就业学生的心理疏导,遇到问题学生应及时干预,针对经常出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误区,组织心理专家和有关人员开展相关活动,如心理辅导课、心理咨询诊室或心理热线电话等,帮助问题学生减轻心理压力,能够正确、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引导学生形成理性择业观。

2.健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学生择业观念的培养与引导应该属于重点教学任务之一,不能只对毕业年级设置相关课程,而是要把职业规划教育全程化、全面化、全员化,采用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贯穿整个大学生活,使得学生从一进入校门就开始为择业做准备,时刻关注自己的职业规划,认清自我、认清专业,在不断深入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兴趣、爱好与特长,端正心态,为成功择业、顺利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药学薪酬毕业生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政府补助与超额薪酬的实证分析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