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东地区不同插秧方式对甘薯植株性状及商品薯产量的影响

2020-07-02垢志霞韩金玲俎天娇乔亚科李桂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节数结薯薯块

垢志霞,徐 燕,韩金玲,俎天娇,乔亚科,李桂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600)

冀东地区甘薯种植历史悠久,以丘陵山坡地和平原旱地为主要种植区,甘薯常年种植面积约1.5万hm2。冀东地区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冷暖多变,夏季雨热同期,秋季晴朗少雨,昼夜温差大,沙壤土充足,适宜甘薯种植。近年来,甘薯用于鲜食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中等大小薯块的鲜食商品薯利于蒸煮,深受消费者喜爱和市场青睐。因此,通过增加单株结薯数量、适当减少薯块质量,对于提高甘薯产业的经济效益尤为重要[1,2]。甘薯单株块根的数量除受品种特性影响外,还会受块根形成过程中温度、地上部分的生长情况、插秧节数等因子的影响[3]。对普通甘薯的栽培,国内许多专家都进行了系统的探讨[4~6]。一般认为,在甘薯扦插时,入土节数多,发根多,结薯数也多[7,8]。金珠群等[9]研究表明,不同的扦插方式对甘薯的产量、结薯习性以及薯体外形有着较大的影响。可见,不同的插秧节数影响甘薯的生长发育,进而对甘薯的产量造成影响,研究与产量性状关系密切并且表现稳定的相关性状对甘薯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10]。

烟薯25由烟台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具有优质、高产、抗病、商品性好等特点,自2012年以来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鲜食型甘薯品种,近年来在冀东地区作为鲜食型甘薯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为此,本次试验选用鲜食型甘薯品种烟薯25为材料,研究不同插秧期和不同插秧节数对甘薯的植株性状和中型商品薯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鲜食型甘薯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条件

试验于2019年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实验站进行。试验田土壤为壤土,有机质11 g/kg。试验地一次性施用复合肥料(纯硫基N-P2O5-K2O 15-15-15,济南天邦肥业有限公司生产)作底肥,施肥600 kg/hm2,其它管理同常规大田。

1.2 试验材料来源

烟薯25组培苗,2018~2019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进行组培苗的培养,繁育供试秧苗。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插秧期、秧苗入土节数2个因素,插秧期为5月28日和6月13日。秧苗入土节数,采用剪除基部的方式统一秧苗整株节数,分为8节秧苗,入土节数分别为2节,3节,4节,地上节数对应为6节,5节,4节;5~7节秧苗,入土节数分别为2节,3节,4节,地上节数均为3节,共6个方式(表1)。小区面积7.2 m2,采用船底型插秧法插秧(图1),行距60 cm,株距25 cm,垄高30 cm,种植67 500株/hm2,2019年10月12日收获。

表1 甘薯的插秧期及处理

图1 甘薯插秧方式

1.4 调查项目与测定方法

在收获期,每小区内随机选取5株进行甘薯植株性状和产量测定,3次重复。分别记录单株蔓长、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株薯质量。

单株分枝数(个):茎基部10 cm以上的分枝数量。

单株蔓长(cm):一株甘薯上所有的蔓长之和。

小区产量=小区株数×单株结薯数×单株薯质量。

中型薯产量:符合中型薯0.15~0.60 kg标准的薯块质量。

1.5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2010 和SPSS.21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间小区甘薯产量差异比较

不同入土节数对甘薯产量影响的方差分析表明,入土节数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插秧期以及插秧期与入土节数互作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表2)。

进一步对入土节数对甘薯产量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5月28日插秧,不同处理方式间入土节数对小区甘薯产量有明显差异,以处理5和处理2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4种入土插秧处理;处理1的产量最低,显著低于其它5种插秧处理方式(表3)。而6月13日插秧,不同处理方式间入土节数对小区甘薯产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以处理11和处理8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4种处理;处理12和处理9产量次之;处理7和处理10产量最低,显著低于其它4种处理(表3)。

表2 入土节数对甘薯产量影响的方差分析

注:R2=0.513(调整R2=0.289)。

表3 不同入土节数处理的甘薯小区产量比较

注:小区产量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2.2 不同入土节数对中型薯产量差异的影响

中型薯的生产是以向市场提供合格的商品薯为主,因此,薯块商品率也是决定甘薯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方差分析表明入土节数对中型薯产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插秧期以及插秧期与入土节数互作对中型商品薯产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表4)。

表4 不同处理中型薯产量的方差分析

注:R方=0.498(调整R方=0.269)。

进一步对入土节数对甘薯产量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5月28日插秧,不同处理方式间入土节数对中型薯产量有明显差异,以处理5的中型薯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而处理1的产量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处理(表5)。而6月13日插秧,不同处理方式间入土节数对中型薯产量的影响与不同处理方式间入土节数对小区甘薯产量影响规律一致(表3,表5)。

此外,5月28日插秧处理3的中型薯率显著高于处理1和处理2,但与其它3种处理差异不显著。相对而言,6月13在插秧处理中型薯率没有差异。

2.3 不同插秧方式对甘薯植株性状的影响

5月28日插秧不同入土节数对单株蔓长、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均有差异,但单株薯质量无影响。单株蔓长处理2,处理5和处理6显著高于处理3和处理4;单株分枝数处理3显著低于除处理4以外的其它4种处理;处理5的单株结薯数为4.47块,显著高于处理3,处理4和处理1,与处理2和处理6差异不显著。说明,插秧方式不同对甘薯薯块的分化形成具有明显差异(表6)。

表5 不同插秧期和入土节数的小区中型薯产量

注:表中数值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表6 不同插秧方式对植株性状的影响(5月28日插秧)

6月13日插秧不同入土节数条件下,单株蔓长、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均有差异,但单株薯质量无影响。处理8单株蔓长、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均最高,显著高于处理10,其它各处理也有一定的差异(表7)。

表7 不同插秧方式对植株性状的影响(6月13日插秧)

综上分析不同插秧期间植株单株蔓长、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单株薯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在冀东地区甘薯插秧方式选择3节留地上入土3节时小区产量最高,中型商品薯产量也较高。甘薯插秧方式主要有直插法、平插法、船底型插法等,各种插秧方式的入土节数的多少对结薯的数量及单块薯质量有显著影响,在生产实际中,插秧方式掌握不一致,造成薯块过大或过小,商品薯产量不高,对甘薯种植效益有较大影响。

甘薯茎叶的生长与块根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的问题。甘薯同化产物的分配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前中期用于植株体的构建,促进地上植株的生长,从而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获得更多的光合产物,后期主要用于块根的膨大,从而利于薯块干物质含量的累积[11]。甘薯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源库失调”的现象,使产量下降,可以通过控制插秧节数等方法进行协调,从而促进甘薯块根膨大[12]。已有的通过插秧节数的研究发现高产最适宜的插秧节数主要集中于3~5节[13,1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插秧节数对蔓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插秧节数的增加,甘薯蔓长增加,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5,16]。

本次试验看出,不同插秧期间植株、产量性状间差异度不显著;可能原因是本试验中的插秧期比较晚,气温较高,甘薯后期生长加快,在不同插秧期之间没有形成明显的生长差异。

甘薯喜暖怕冷,温度是影响甘薯移栽后缓苗和生根的重要因素[17]。温度对甘薯根、茎、叶的影响可以通过光合、呼吸、蒸腾等代谢过程,也可以通过影响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等过程,还可以通过地温、气温,通过影响水肥的吸收和输导来影响甘薯的生长[18]。刘倩等[19]研究结果表明,随移栽时期提前,收获期甘薯产量会增加。战祥栋等[20]研究表明,在我国北方薯区,以收获鲜食商品薯为主要目标的甘薯移栽时间以5月下旬为宜。

综上所述,在冀东地区甘薯种植过程中,采用入土3节的插秧方式,更适合薯块的分化形成并利于形成更高比例的商品薯。

猜你喜欢

节数结薯薯块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红薯开裂原因分析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齐白石为什么“画错虾”?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齐白石画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