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列腺动脉与阴茎背动脉共干良性前列腺增生
2020-07-02梁志会石电威刘晶磊曹莉明刘建裕陈玉潇
梁志会,石电威,刘晶磊,李 亮,曹莉明,刘建裕,陈玉潇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放射科,河北 石家庄 050082;2.安平县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河北 衡水 053600)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在中老年男性中发病率较高,严重者可引起下尿路梗阻。前列腺动脉栓塞(prost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PAE)是治疗BPH的微创方法,采用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颗粒栓塞两侧前列腺动脉(prostatic artery, PA),可使肥大的前列腺缺血、坏死、萎缩,从而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PAE要点有二,其一是选择较小的栓塞颗粒,一般采用直径150~300 μm小颗粒;二是尽可能超选择进入PA进行精准栓塞,以防误栓其他器官引起并发症[1-5]。部分PA与阴茎背动脉共干,后者是供应阴茎的主要动脉,误栓后可引起阴茎缺血,严重者可导致阴茎坏死。本研究观察介入栓塞术治疗PA与阴茎背动脉共干的BPH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收治的133例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BPH患者,术中造影发现29例(29/133,21.80%)PA与阴茎背动脉共干。29例患者年龄55~88岁,平均(75.3±5.7)岁,均有不同程度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潴留及夜尿多等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ale, IPSS) (21.30±3.27)分。纳入标准:①超声提示前列腺体积>30 cm3,除外前列腺恶性肿瘤、尿路结石及神经源性膀胱等,明确诊断BPH;②IPSS>18分;③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在正常范围;④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拒绝或不能耐受外科手术。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 Philips Allura Xper FD20 DSA机为介入引导设备。术前于患者膀胱内置入Foley导尿管,并注入稀释的对比剂以充盈膀胱。嘱患者平卧,常规消毒铺单,以利多卡因于右侧腹股沟区进行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将猪尾导管置于腹主动脉下端,连接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碘克沙醇(流率15 ml/s,总量25 ml,压力800 Pa)进行造影,观察盆腔血管走行。选用C2导管或子宫动脉导管行左侧髂内动脉造影,观察PA发出部位。以Progreat微导管(日本泰尔茂公司)超选择进入PA主干,造影证实后,于透视下缓慢注入PVA颗粒(杭州艾力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PA闭塞、血流淤滞、前列腺实质无染色为栓塞终点。将导管成袢后选入右侧髂内动脉进行造影,同法栓塞右侧PA。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术后5天可间断夹闭导尿管;如尿液沿尿道与尿管间隙溢出,即可拔出导尿管;如无上述拔管指征,最晚术后2周拔出导尿管。
1.3 相关指标观察 术后随访观察排尿改善情况,评估IPSS,记录并发症,必要时对症处理。按严重程度将阴茎并发症分为3级:1级(轻度):患者无疼痛,轻微缺血,阴茎颜色苍白、肿胀;2级(中度):患者轻微疼痛,阴茎无发黑、溃疡等坏死表现;3级(重度):患者疼痛明显,阴茎有颜色发黑或溃疡等坏死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术前与术后IPSS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9例患者PA与阴茎背动脉共干。对其中12例(图1)采用多种型号导管成功避开阴茎背动脉,超选择进入PA后,以小颗粒(直径150~300 μm)PVA行常规栓塞,之后造影示前列腺实质染色消失,阴茎背动脉良好,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无阴茎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时IPSS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3),见表1。
对其余17例未能超选择进入PA,使微导管头端尽量靠近共干动脉PA开口处,以小颗粒PVA常规栓塞2例,术后前列腺实质染色消失,阴茎背动脉未见显影,排尿困难等症状均明显改善;但其中1例发生阴茎3级并发症(术后3天出现阴茎发黑,阴茎背部点状溃疡,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敷,10天后好转,1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发生阴茎1级并发症(术后2天出现阴茎发白、肿胀,未行特殊处理,2周后恢复正常)。对3例以大颗粒(直径350~560 μm)PVA进行栓塞,术后造影示前列腺实质染色消失,阴茎背动脉消失,未出现阴茎肿胀、坏死等并发症,但排尿困难等症状改善不理想。12例以橡皮条暂时结扎阴茎根部后,再应用小颗粒PVA进行栓塞(图2),术后造影示前列腺实质染色消失,阴茎背动脉保留,排尿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阴茎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术后2周IPSS较术前降低(P=0.036),见表1。
图1 患者男,69岁,BPH A.右侧PA造影示前列腺实质染色明显,前列腺动脉与阴茎背动脉共干; B.以微导管超选择至PA; C.栓塞后造影示前列腺染色消失,阴茎背动脉保留
表1 不同治疗方式患者术前与术后2周时IPSS比较
注:—:未进行比较
图2 患者男,73岁,BPH A.右侧PA造影示前列腺实质染色明显,右侧阴茎背动脉与PA上支共干,未能超选择进入PA; B.以橡皮条暂时结扎阴茎根部后栓塞,栓塞后造影示前列腺实质染色消失,PA闭塞,阴茎背动脉保留
3 讨论
de MERITT等[6]在2000年首次成功采用PAE治疗1例BHP伴出血患者,术后患者血尿基本消失,排尿困难、夜尿多等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显示前列腺体积显著缩小,提示可采用PAE治疗BPH。高元安等[7]于2006年报道采用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列腺增生12例,效果良好。之后文献[8-9]报道均肯定了PAE治疗BH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关键是必须充分栓塞PA,否则治疗效果降低[10]。PA进入前列腺之前一般分为上下2支,分别支配前列腺中央腺体及周围包膜组织,原则上应将其全部栓塞,否则治疗效果不理想。辨认和超选择靶动脉是充分栓塞的重要前提。但与其他内脏血管不同的是,PA起源无固定模式,变异较多,不同患者之间、甚至同一患者左右侧PA之间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且经常与周围器官如直肠、膀胱、阴茎等存在共干及吻合支[11-12],如误栓塞上述动脉,可引起相应脏器缺血、坏死。为提高治疗精准性,术者应经过专门培训[13],且术前以MRA[14]、CT灌注成像及4D造影[15]或术中锥形束CT[16]等方法充分观察PA,了解其解剖特点,以指导术中操作。
阴茎背动脉是供应阴茎的主要血管,在部分BPH患者中,该动脉与PA共干。本组133例BPH患者中,栓塞前造影共发现29例PA与阴茎背动脉共干,占比21.80%。对共干血管一般有如下处理方式:①选用不同型号的导管,尽量超选择进入PA后进行栓塞;②超选择不成功时,可选用较大颗粒栓塞,以减少对正常脏器的损伤,但同时也降低了治疗效果;③应用弹簧圈对脏器血管进行保护性栓塞[17]。由于PA与阴茎背动脉本身直径均较细小,加之BPH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动脉硬化、狭窄发生率高,故对相当一部分患者难以超选择进行靶动脉。本组29例PA与阴茎背动脉共干的BPH患者中,对17例无法超选择进入PA,也无法进行弹簧圈保护性栓塞,对其中2例仍应用小颗粒PVA进行常规栓塞,导致阴茎缺血、坏死;3例选择以较大直径PVA颗粒进行栓塞,未发生并发症,但治疗效果欠佳;对另外12例采用普通医用橡皮条暂时结扎阴茎根部,然后以小颗粒PVA进行常规栓塞,栓塞完毕后造影示前列腺实质染色消失,阴茎背动脉保留,随访治疗效果良好,未见阴茎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上述结果提示,对于不能超选择进入PA的BPH患者,暂时结扎阴茎后以小颗粒PVA进行常规栓塞效果较好,且操作方便、简单易行,易于临床推广。由于阴茎背动脉比较表浅,采用适当力度暂时结扎即可阻断其血供,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结扎造成阴茎损伤。
综上所述,对于PA与阴茎背动脉共干的BPH,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较好,术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操作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但本研究样本量小,尚需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观察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