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关注
2020-07-02田菊燕
幼儿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幼儿时期心理健康成长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一生的健康成长。所以,由此我们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就显得至关重要,对当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长中施加的实施策略就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发展迅速的今天,生活水平质量提升的同时,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与《儿童发展纲要》的出台,象征了幼儿教育越来越重受到重视,同时近年来也得到了广大各层组织和人们的支持与重视。文件指出:孩子的一生成长最重要的是萌芽时期,幼儿时期健康成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以后的发展,要抓好幼儿教育的各项目标培养,从健康、科学、艺术、社会、语言5个方面来对幼儿实施教育活动,为孩子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这就表明了当前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确立了国家对幼儿教育发展中的支持。
如今,从当前社会上幼儿教育的现状看来,受到人为、社会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致使了相当部分幼儿存在着依耐性强、心理胆小、自私自利、思想创造力不高、缺乏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心理与行为上存在偏差。这种状态的发展如果不加以重视,孩子的一生都将受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对其实施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幼儿时期心理健康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关注周围事物、喜欢与周围同伴交流想法、适应一定环境的能力、不怕失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大胆表现自己、乐于助人、有自我评价与约束能力。心理健康需具备如下几点:1.正确的自我认知。对自我有一个客观的认定,从多重事物上看待问题,客观分析,对于自身所处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一个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2.自我肯定。对生活充满希望和追求,对人生有明确的规划,有前进的目标和动力;3.善于交际。在对待周围事物或人的时候,在相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都能够及时处理好,并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解决问题;4.适应坏境。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在各种环境中积极应对,并能展现出自己所有的个性特点和优势。清楚这些基本心理健康的标准,就可以此来衡量自身的心理是否健康,并适当调整方法和措施,使自己达到身心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成年人有自己的人格权利,幼儿也应该有自己的权利,应当把幼儿等同于成年人来看待。家长和老师在平等对待这种关系的同时,不能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意识。既要体现幼儿的自主权,又要给予适当的参与。对幼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必然,为了使孩子们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这必须得引起家长们的注意,更加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成长的萌芽阶段,幼儿时期心理健康基础打得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发展,目前,在幼儿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主要出现如下几点症状:1.面对生活上的一些现状,自我解压能力弱、经不起事物的打击,稍有不顺心就会发脾气;2.在生活中缺乏与周围人的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一旦发现外界环境不如自己所愿时,就会出现自私、发脾气等表现。
幼儿在入园前模仿的对象基本都是自己的父母,在孩子刚开始学习接收外界事物的时候,也是通过家长的直接引导所吸收到的,家长在幼儿的心理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时刻的关心和爱护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心理动态,一旦发现幼儿有什么异常的心理举动,家长应该及时给予引导与纠正。
幼儿实施策略的方法和途径
身心健康是要加以区分的,身体上的健康是呈现于外的,心理的健康则是内在的,但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从小培养。幼儿时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需要家长、老师及社会慢慢地描绘,所以,在幼儿时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成长的最佳时期。
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近阶段出现的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现象却不是如今才出现。面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应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把健康教育融入到课程中,如:在语言领域中达成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的目标,让幼儿大胆地与老师、同伴表述自己心中的想法;在社会领域中培养幼儿的同伴意识等,将平时的教研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这样,将会给幼儿的一生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幼儿的生活一部分是在幼儿园,另外一部分是在家庭中,如果在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的教育,而在家庭中得不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就会存在教育观念不统一,幼儿的健康教育也是得不到发展的。所以,还需要家长积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转变传统观念。在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的同时,不能以偏概全,要分析幼儿的具体情况,根据幼儿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因材施教,把符合幼儿的教育方法运用到需要的幼儿身上,实施好对应的策略。
一个人只有在童年时期打好基础,才能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有益的帮助;没有良好的身心发展,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遗憾的。所以,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将来成为一名身心健康的人。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幼儿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为幼儿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