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下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颠覆与重构
2020-07-01陶丽
摘要: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目前还存在强理论、弱实践;重形式、轻内容;看结果、略过程等问题。基于国家“一带一路”的策略方针,教育部提倡一流专业建设下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升高校文科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与OBE 理念相契合,在 OBE教育理念指导下,本文旨在探索《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颠覆传统教学模式,拟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体系三维一体重构新的教学视域。以达到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国际化视野,帮助学生达成有效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OBE;外国文学;颠覆;重构
为有力践行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适应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完成国家教育改革中有关人才培养的任务,在国家提倡创新办学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升级课程设置,以此能培养具备国际视野、通晓东西方文化、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进程中,达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宽口径与国际化,并培养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多语言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是高校改革中推动“一带一路”的必然趋势。
外国文学课程对于多元文化视野、辩证思维能力及文学批评技巧、方法的习得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基于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教育部推进一流课程建设的人才培养策略,本文拟从 OBE理念视角,在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中颠覆传统以学生为中心的静态外国文学教学模式,从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有效改革。
一、建构OBE教育理念视域
OBE 教学理念真正践行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哲学观,以一种持续性发展观来导航学生的成长,从而促成学习成果的有效输出,也是一种聚焦于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终达成的学习成果的培养模式。在这种以成果输出为导向的反向设计的教学思维中,它更强调教育过程应集中围绕实现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和重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基于实现学生有效学习产出的教育过程中,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成果评价为依据,以持续性发展观来不断改进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颠覆静态的外国文学教学传统
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课堂是静态的、缺乏生机的,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主客对立的关系,在授课中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差异性,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一)从静态“填鸭”到动态对话转变
由于外国文学课程学时的有限性、学校教学体制的约束、循规蹈矩的教学常规检查、例行公式化的教学课堂、教学进度的监控,以及教学环节的硬性指标考核等,使原本开放式的课堂只遵循外在形式的改革,而未能真正地改变教师的“唱独角戏”的局面,“填鸭”式“满堂灌”的静态式教学,使得学生的思考停滞,使听课成为常态。在OBE教育理念下,教学应成为一种动态的对话模式,以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的预设的专题项目为前提,实施管控严格的时间进程。立体交互的对话式课堂强调学习成果和效果的输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实时通过知识、思维和情感进行互动和对话,教学从单一撒播式转变为多向交流和互动,使知识的共享在师生、学生之间传递、交流;使思维的共振多以问题式呈现,启发学生乐于思考,实现“我想学”及“我要学”的转变;使教师和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上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从平行的时空的“单声部”发声到立体交互的时空“多声部”平等对话;使学生感受到文学魅力、异域文化的不同体悟与不同的文学世界对话,激发学生真正的文学情怀。
(二)从常态知识到时态能力的转型
传统的外国文学课堂强调知识体系的建构,强化知识的系统性,重视框架知识的理论把握,但是忽略平行课程的相互联系,学生学理论考知识,单一而又传统的课程考核,在考核形式中题型、题量及专题考核的细则规定太琐碎,以至于拘泥于形式上的硬性指标,课程的知识讲授的常态化易固化学生的思维。基于“一带一路”的人才培养战略和OBE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的崭新教育理念,多元文化视野和立体化思维空间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开拓其思维,因此课堂教学应多采用问题的形式,以教师示范和师生诊断结合,设计有效的专题项目学习任务,采用等级评价、及时反馈和建设性介入等策略来促发引导,并协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效果。
(三)从单一个体式竞争到多向团队式合作
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依旧侧重成绩的评价、个体式单向学习,一味追求个人成绩的目标驱动易减弱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生机全无,“死机一片,荡机全现”“只求及格,不求出格”“只要通过,无需超过”。OBE强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包容性,强调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成功输出成果的学习者,依据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资源整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和创造不同的机会,强调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都能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和学习成果。
三、重构OBE视域下的混合式外國文学教学模式
OBE视域下的教育理念是要求教师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要求其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工作均以最终成果为导向来设计与实施。这就意味着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严格对标毕业生的就业指标。
(一)构建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
跨线共享线上慕课、云班课和线下微课资源。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传统课堂与慕课资源有机融合,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是将视频资源直接地上传至云班课就结束,也不是将课堂单纯迁移至网上或者断层地简单重复讲授,而是利用云班课平台将 MOOC资源嵌入其中,辅以教师的微课资源和影视资源等,问题式的展开与延伸教学内容,从线上到线下,从课内到课外,从预习到复习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搭建生态教学课堂平台。平等的对话,教师与同学,自我与过去、现在、未来;英雄与伪君子,懦夫与硬汉之间,跨越时空,让学生以纪录片的形式走进古希腊文明,从影视资源中走进戏剧的浪漫与悲壮;以角色扮演走进小说中有着异域风情的城堡;以激情的朗诵漫步诗歌的温柔与清新,让教师真正回归教学初心,让学生回归学习本位。
(二)重构与毕业要求对应的课程目标
传统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常常会固化地陷入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课堂课内为核心”的传统窠臼,以课程体系开始正向设计,倒推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和专业需求,这样培养的人才看似都会,实则不专。OBE视域下的课程目标反向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通过正向实施,达成“需求”。
让学生从中西文明的发源认知中增强历史感,树立中华文化观念,培养本土情怀及文化归属感与认同感;从中世纪文学的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多元文化,比较中西文化道德观从而认识宗教信仰的意义,建立精神文明信仰,以及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加强文明修养;根据文艺复兴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性教育、良知教育、理想人格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以古典主义文学中的道德观教育、外国文学中的启蒙思维,以堂吉诃德的勇气、浮士德精神、硬汉气魄,让学生树立个人奋斗的理想,达到责任与担当、理智与情感的平衡,以全球化的视野关注全人类的命运,以国际化的视域融合东西方文化,以持续发展的观念看待人和自然的冲突。
(三)设计与课程内容对应的项目任务
跨学科整合教材内容。传统的教材大多纯粹从文学角度出发,按照文学流派或时代顺序及国别来讲解,对文学作品中不同作家对同一问题的思考和描述、分析不够,缺乏拓展性和关联性,只重内部专题的逻辑性,忽略课程之间的关联思维,这不利于学科视野的建立。OBE视域下的教育哲学是全方位融合多学科,建构立体交互思维,打破时空,与世界平行对话。可尝试将课程内容划分为文学与法律,文学与自然、社会,文学与宗教、政治,文学与建筑、绘画,以及文学与医学、哲学、心理学等;也可以尝试从生命教育、生态文学、社会责任方面培养学生对个体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尊重与和谐,对社会人生的苦难的超越,对家庭的矛盾的和解。
1.动态的持续性发展观下的因课施教
OBE理念下的外国文学课堂为了让学生有着高质量的产出,需要采用持续性发展观动态地因课施教。这次疫情的猝不及防,给我们人类很多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苦难、生命教育等都是教学中较好的切点。人文精神教育在于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从而去发现、认同、发扬人的尊严、价值,应该培养拥有健全人格、与人为善、能爱自己、会爱他人、共爱自然与社会的人才,健康快乐地过好每一天,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和超越生命。外国文学中的自然之爱、父母之爱和两性之爱是对生命的肯定,人类悲剧命运和生生不息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是对生命的超越。在疫情期间,有些学生对待生命意识的淡漠与轻视,未曾因感染疫情而失去生命,却因为原生家庭矛盾自杀而离开这个世界。法国蒙田的《热爱生命》、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未选择的路》等可以适时树立学生面对生活的乐观豁达,坚定实现梦想、克服困难的信念以及面对苦难人生或者生活的一地鸡毛,我们应看到的是生活的美好,这个世界值得为之奋斗,教师在讲授相关专题可以设计诗歌朗诵、演讲展示或者模仿朗读者的项目驱动学习过程。
杰克·伦敦在《热爱生命》中主人公与寒冷、饥饿、恐怖和死亡作抗争的情景,彰显出人战胜自然、生战胜死的积极乐观,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会能思想的苇草》、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和但丁的《人不能像走兽一样的活着》追求知识与美德;拉伯雷的《巨人传》追求知识、渴求真理,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正确思辨的能力,不信谣也不传谣。
2.非常态的小组合作探究
OBE 强调教师之间协同合作教学,而非孤立单向教学,要求每一位教师为了达到协助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输出,通过沟通、协作来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协同教学、合作学习成为达成预定成果的共同目标。这就意味着每位学生都需要有成果的输出,因此不能随性组合,不能硬性随机安排,也不应以地缘性或者寝室为单位,抑或是以关系好坏和性别意识来划分团队。除非是预设的调研数据分析的需要,那就意味着团队的组合需要各自搭配,需要做到每位学生能在团队合作中达成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以OBE的课程评价理念建构多元化、灵活性及包容性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注重平时技能技巧的考核,多元化的形式及包容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互动的频度和课堂表现的参与度,通过团队的合作、演讲的展示、辩论的逻辑论证、戏剧角色扮演,以及微电影、微课制作来考核学生的能力,弱化纸质试卷理论试题的考核。教师要探究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其过程的考核。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利用云班课等平台统计数据,进行学情分析,记录学生学习轨迹;根据客观数据更好地了解学生个性差异,通过讨论与互动、头脑风暴等来适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大数据;教学结果不局限于考试,考核结果转变成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加重过程考核在学生学业成绩中的权重系数,过程与目标的考核均占学期总成绩的50%。
四、结语
基于OBE 理念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颠覆与重构,采用线上和线下、课内和课外、预习和复习结合,利用云班课平台和慕课资源,制作微课、微视频、嵌入式影视资源或纪录片进行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反向设计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输出为导向,以持续性改进和完善课程教学目标,整合课程资源和对教学环节进行管控,对标学生毕业后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思维、辩证能力,以及全球化视野,真正在践行“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在OBE视域的教育哲学和教学理念中进行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颠覆与重构。
作者简介:陶丽(1981-),女,湖北武汉人,武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从事语言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杨丽,李海芬.“跨学科”视域下外国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25-129.
〔2〕邹幸居,刘兰辉.“一带一路 ”战略背景下背景下基于OBE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8):65-67.
〔3〕宋宝军.基于OBE理念的高等教学模式改革分析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5):103-105.
〔4〕候红玲,张军峰,任志贵,何宁,白海清,何亚银.基于OBE理念反向设人才培养方案[J].高教学刊,2018(24):167-169.
〔5〕張文质,等.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