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第一篇创新的“天才大纲”

2020-07-01许腾飞

公关世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恩格斯

许腾飞

摘要:《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首次唯物史观的视角应用到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来,并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首创意义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篇之作,它对马克思后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恩格斯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政治经济学

一、《大纲》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虽然唯物历史观是马克思在后来加以具体描述的,但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篇之作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后文简称《大纲》)中,我们也可以找到某些历史唯物视角的“天才大纲”。

在分析国民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时,恩格斯是从其当时具体的历史经济条件进行阐述的,“国民经济学的产生是商业扩展的自然结果”,无论是重商主义还是自由主义等不同的经济学说都只是为了满足不同经济条件下资产阶级利益最大化的需要而已。一方面,恩格斯指出了斯密的重商主义“带有最令人厌恶的自私自利的烙印”,批判资产阶级为了扩大输出和输入的顺差,使成千上万的人被屠杀;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国民经济学在某些方面同样也具有值得扬弃的成分,这种学说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来使“地域的和国家的小算盘退居次要的地位”,整个世界从而更加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世界历史由此展开。

在关于垄断和竞争的讨论中,恩格斯也展现出了他的“天才视角”。恩格斯认为无论是重商主义者还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们关于垄断和竞争的呐喊是“完全空洞的东西”,因为二者都只把垄断和竞争看做两种相互分离、互不相关的手段。恩格斯认为,只要私有制继续存在,竞争和垄断就会与之相伴,抛开私有经济这个最根本的前提来谈论垄断和分析注定其结果只能是“空洞的东西”。而整个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说来虽然有所差别,但其本质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理论表现,他们整个理论的基础都为了维护私有制而服务的,因而他们都不能科学的对另一学派进行科学的评价。

二、《大纲》揭露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

19世纪40年代,随着社会中的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日渐失灵。历史和时代呼唤着一门真正作为科学的学说诞生。而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就必须先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说进行充分的批判,揭露其伪科学的本质。

(一)《大纲》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本质的批判

《大纲》揭露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为私有制进行辩护的本质属性。无论各学派的政治经济学说有多么花哨的名字,“只要私有制存在一天,这个用语便没有任何意义”,各种学说的本质就是极力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恩格斯认为,这种经济学说只能称之为“私经济学”,而不能称其为“国民经济学”,“只要私有制存在一天,这个用语便没有任何意义”。

恩格斯在《大纲》中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资本主义越发展,社会财富越增加,无产阶级劳动者就越贫穷,私有制所导致的各种矛盾也就越尖锐,这就导致作为维护私有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也就越不科学,“诡辩术”最终代替了不明确的说辞,成为了资产阶级维护私有制的最后一根稻草。由于“经济学没有想到去过问私有制的合理性的问题”,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所有“新的经济学”为了掩盖自己背离“人道精神”的真相,不得不求助于“詭辩”和“伪善”来模糊自己真正的前提。

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许多不人道成分都经过了刻意改良,但作为其理论武器的资本主义经济学“伪善”的基本精神依然未变。当代西方经济学在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以标准化的数量指标作为评判社会优良的标准,

在追求所谓的精准和准确的过程中,将所有不容易量化的因素自动省略掉,使资本主义经济学越来越不切于实际,资本主义经济学越“精准”,越“科学化”,它的本质就越不精准,越不准确。

(二)《大纲》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

作为对资本社会的观察纪要,恩格斯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同时,也贯穿着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

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通过资本的力量塑造了各式各样的行业,从而将人类整体分割成独立的个体,这不仅导致无产阶级无法获得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更造成整个社会中生产要素彼此之间相互对立,而且在其每一种要素的内部也存在着斗争。私有制的发展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完全分裂为两个对立的方面:“自然的方面和人的方面,即土地和人的活动。”通过竞争的手段,私有制顺利地“把每一个人隔离在他自己的粗陋的孤立状态中” 。在大资本家的掌控之下,个人与个人之间为了争夺些许同样的利益而相互仇视,阶级分化日益严重。

而这种社会关系之间、各种要素之间的高度对无疑加剧了社会竞争的强度。竞争的无序性必然导致了生产的无序性,混乱的竞争使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看起来充满了活力,但其内部却因为不可逆的原因而趋于衰败。除此之外,这种竞争也导致了资本主义商业伪善道德的消失,竞争赋予了价格另一层含义,价格的永恒波动使市场充满了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造成参与市场的每个人都成了名副其实的逐利者。在竞争的漩涡中,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交换关系已经无迹可寻。

(三)《大纲》中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

恩格斯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构成了自由派的自由贸易的拱顶石”,通过对马尔萨斯的批判,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又一“大厦就将倾倒”。因此,恩格斯在《大纲》中用了比较大的篇幅批判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马尔萨斯认为,社会中存在的贫困与罪恶的现象都可以用人口过剩去解释,他试图以“人口过剩”来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缺陷。马尔萨斯将生活资料和就业手段混为一谈,简单地断言人类的繁衍终会超过可支配的生活资料,换言之,是人类自身威胁着自己的生存。而恩格斯认为,无论是贫困、失业还是形形色色的社会危机其背后必定隐藏着一定的经济根源。所谓的人口过剩是相对性的、制度性的,这并不能导致生活资料的绝对匮乏,造成社会贫穷混乱现象的依然归咎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的利益对立。作为“拱顶石”的人口论,其错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跳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禁锢去检视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

另一方面,恩格斯认为“就业手段并非就是生活资料”,“科学发展的速度至少也是与人口增长的速度一样的;而在最普遍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科技作为一种能量更加强大的生产力,它不仅会随着人类社会的推进而产生和发展,从而满足人类在某些反面的新的需要;作为一种不断增强的生产力,科技更会使人的认知不断得到深化,在一定程度上主导我们生活的变化。

三、《大纲》中的“天才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必须站坚定地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才能准确理解和挖掘《大纲》中的经济哲学思想。《大纲》的主要内容所思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资本发展的目的:唯人还是唯物;其二是对无产阶级贫困现象的真正原因进行考察。而这两个问题可归结为一个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学是否能如实地反映出社会中的经济现实问题。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批判与分析,恩格斯初步发掘了资本逻辑下种种经济学说的本质,并为马克思将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比较成熟的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

在《大纲》中,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能将垄断与竞争简单地归结为因果关系,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他发现两者是互为前提的,竞争无不是以取得垄断为目标的,而垄断一旦形势,不仅不会消除竞争反而会加剧社會中竞争的趋势。这也就证明,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垄断与竞争相互对立的判断是“空洞无物”的。同时,这也彰显了恩格斯在关于资本主义竞争和垄断关系问题的分析方法中唯物辩证精神已经趋于成熟。

恩格斯在这里实际上已经揭示垄断和竞争的实质,二者都是以私有制为根柢而产生的。而集中于垄断和竞争关系讨论的各经济学派,其本质也都是资产阶级私有制向下的理论衍生者,所以他们都有其阶级局限性和各自的片面性。随之,恩格斯也推导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性特征,当“书本知识”所预料不到的革命发生的时候,私有制随之消亡,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也会随之解体。

(二)率先批判与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掩盖下的发展事实

在《大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结构,即从传统的商业现象出发——到对国民经济学家的批判——对私有制作为生产关系基础的质疑——对商业的批判——对劳动产品价值的考察。恩格斯首先阐明在了私有制的统治前提,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有意地掩盖市场体系中的竞争所导致的种种恶果,由此,他揭露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伪善性”,指出资产阶级政治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去用更隐蔽的手法来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可以说,恩格斯率先撩起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理论的神秘面纱。从这一点意义来看,《大纲》为马克思的研究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鉴的实证性材料或者研究。

《大纲》对马克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批判手稿》中。比如,在《手稿》中有关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家批判的内容,马克思是主要从工资、利润、地租以及劳动的异化,这四个方面展开来对国民经济学家进行批判。总的来说,马克思对于国民经济学家和资本主义逻辑的批判都是站在“私有财产”这一被有意忽略的前提进行出发的,对比而言,这其实也是恩格斯在《大纲》中对资本主义本质进行批判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 张伟.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创新的天才大纲——读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46-48).

[2] 任瑞敏,张晖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现实体现与发展路向——兼论对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先导意义[J].上海经济研究,2018年(16-25).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恩格斯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活体现
习近平经济思想: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
伟人的友谊也有风波
政治经济学式微了吗?
《导言》和《序言》的区别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恩格斯的亲情
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现代政治经济学》教材出版座谈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