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2年宫颈腺癌发病趋势和临床病例分析*
2020-07-01吴斌叶璐宇翔罗海莲邓颖辉于晓红
吴斌 ,叶璐 ,宇翔 ,罗海莲 ,邓颖辉 ,于晓红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1.医务科、2.病理科、3.院感科,南昌 330006)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女性死亡的常见生殖道肿瘤。近年来由于宫颈癌筛查项目的普及和对宫颈疾病的规范诊治,宫颈鳞癌(SCC)发病率明显降低,但宫颈腺癌的发病率因其诊断方面的困难仍然呈上升趋势。这使宫颈腺癌的研究一直成为热点。本研究通过对我院12年宫颈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索宫颈腺癌在不同时期、不同组织类型、不同年龄层次人群中的特点和差异,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子宫颈腺癌患者23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6.6岁,中位年龄45岁。其中,20-29岁3例(1.28%),30-39岁40 例(17.02%),40-49 岁 116 例(49.36%),50-59岁 55例(23.40%),60-69岁 18例(7.66%),70-79岁3例(1.28%)。所有病例的病理诊断均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临床分期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标准。
1.2 按时期分组 2007-2010年组:69例,同期鳞癌1781例;2011-2014年组:94例,同期鳞癌1724例;2015-2018年组:72例,同期鳞癌1066例。见表1。
1.3 回顾性分析 不同时期和不同年龄段宫颈腺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病理资料,总结我院从2007年至2018年的12年宫颈腺癌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趋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期宫颈腺癌构成比的资料比较 宫颈腺癌的构成比2007-2010年组3.73%,2011-2014年组5.17%,2015-2018年组6.33%,呈现上升趋势。各组数据比较,不同时期宫颈腺癌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期宫颈腺癌构成比资料比较
2.2 不同时期宫颈腺癌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 宫颈腺癌患者23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6.6岁,中位年龄45岁。
入院主诉的临床症状:异常阴道出血87例(37.02%),接触性出血 87 例(37.02),阴道排液 23例(9.79%),常规体检发现 18 例(7.66%),分泌物异常11例(4.68%),下腹胀痛9例(3.83%)。病理组织学类型: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163例(69.36%),子宫内膜样腺癌22例(9.36%),绒毛状腺癌13例(5.53%),黏液性癌,胃型 12例(5.11%),混合性腺癌-神经内分泌癌10例(4.26%),透明细胞癌8例(3.40%),肠型 2例(0.85%),浆液性癌 2例(0.85%),中肾管癌2例(0.85%),印戒细胞型1例(0.43%)。
不同时期宫颈腺癌临床病理资料比较见表2。3个时期,宫颈腺癌患者的中位年龄基本持平;不同年龄段的腺癌人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553);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病理类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I期病例数占比由2007-2010年组的36.23%攀升至2015-2018年组的81.94%。
2.3 不同年龄段宫颈腺癌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235例宫颈腺癌按发病年龄段进行分组,其临床病理资料比较见表3。不同年龄段临床分期比较和病理类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段相比较,30-39岁年龄段I期病例占比高,其次是40-49岁年龄段。不同年龄段中,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占比最大。
3 讨论
宫颈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是宫颈癌中除宫颈鳞癌之外最常见一种亚型。近年来,由于宫颈癌筛查手段的普及和提高,浸润性宫颈鳞癌的发生率有很明显的下降,但宫颈原位鳞癌的发生率却在增高,浸润性宫颈腺癌和宫颈原位腺癌的发生则呈平行增长趋势[1,2],曾四元等研究我院1990-2009年期间宫颈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且年轻化的特点[3]。宫颈癌的检出率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明显提高[4],很多宫颈病变在癌前病变时期及癌症早期即被发现,本研究中,我们对比了2007-2010、2011-2014、2015-2018 3个时期我院宫颈鳞癌和腺癌的病例,宫颈癌整体发生率明显下降,但腺癌整体发生率却在上升,且发病中位年龄稳定在45-46岁之间,最小年龄者22岁。数据还显示宫颈腺癌的Ⅰ期发生率大大上升,92.34%的患者是有自觉症状来就诊,7.66%是常规体检发现。这些变化与人们防病意识的增强和筛查的普及密不可分。
表2 不同时期宫颈腺癌临床病理资料比较(%)
宫颈癌与HPV感染的关系已经十分明确。但是研究发现,许多非普通型宫颈腺癌,如微偏腺癌、肠型腺癌、中肾管癌及透明细胞癌与HPV的关系并不密切[4]。一项在我国进行的以医院为基础的子宫颈癌HPV型别分布的多中心研究结果,其HPV总阳性率为53.1%,并提示HPV在年轻腺癌患者中更为常见[5]。我院前期报道子宫颈腺癌的分析中,HPV感染率为65%-77.8%[6-8]。国外文献报道也指出[9],超过90%的宫颈鳞癌中都能检测到HPV-DNA,而HPV-DNA在宫颈腺癌中的检出率从32%-100%不等。本次研究中对共计116例病例进行了HPV检测,69例阳性,47例阴性,阳性率59.5%。
表3 不同年龄段宫颈腺癌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
最新2018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 《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指出,USPSTF指南推荐,年龄小于21岁的女性无论有无性生活史,均不建议常规筛查。21-29岁可每3年行1次单纯宫颈细胞学筛查。30-65岁的女性可每3年行1次单纯宫颈细胞学筛查,每5年行1次单纯hrHPV检测,或每5年进行1次hrHPV联合宫颈细胞学筛查。65岁以上既往接受充分筛查且无宫颈癌高危因素者无需再常规筛查。建议即使年龄大于65岁,既往未接受充分筛查且合并宫颈癌高危因素 (高级别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病史;宫腔暴露于己烯雌酚;免疫系统受损)者需进行规范的筛查[10]。需要注意的是,筛查的前提要强调规范操作,使用FDA批准且具备临床性能特定标准的hrHPV检测方法相当重要。鉴于宫颈腺癌临床表现多变,病变部位深,取材困难,腺上皮病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低,且也受取材医生主观因素影响,腺癌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如何提高宫颈腺癌筛查率,改进筛查手段显得异常重要。HPV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均在宫颈疾病的检出中具有重要意义[11]。对于临床症状可疑而HPV、细胞学检查阴性、细胞学检查发现不典型腺细胞、阴道镜检查不满意或者多点活检可疑者,均应尽早行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宫颈管搔刮术、免疫组化辅助检测等,必要时行诊断性锥切以明确诊断[12]。
本次研究因样本量有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今后将继续此项宫颈腺癌的项目研究,搜集更多的临床病理试验数据,对宫颈腺癌进行更深入了解,以期为从事宫颈腺癌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制定更完善、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筛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