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越差,孩子越容易网络游戏成瘾
2020-07-01
网络游戏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哪些孩子容易沉迷网络游戏?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 “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调查分析,家长与孩子对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一起来看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是怎么分析的。
本次调查在全国抽取了6个城市,对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
问卷量表包含“交到更多朋友”“锻炼观察能力”“缓解压力”等7项正面陈述,“易接触到不良信息”“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学习”等7项负面陈述。结果显示如下:
1.孩子对于网络游戏的认知更正面,家长对于网络游戏的认知更负面。
2.孩子大多认为玩游戏利弊相当,家长大多认为玩游戏弊大于利。
认为利弊相当的比例,孩子比家长高31.8个百分点;认为弊大于利的比例,家长比孩子高出38.2个百分点。可见,家长对玩网络游戏更多持负面态度,而孩子的态度则相对更中立。
3.孩子更喜欢搏斗竞技类游戏,家长更喜欢教育休闲类游戏。
家长相对更倾向于功能性较强的游戏,希望游戏能起到学习或者休闲的作用;而孩子则更偏好角色扮演的游戏、模拟现实生活的游戏、射击类游戏、激烈搏斗的游戏以及运动或赛车游戏,这可能是因为孩子更希望得到放松。
4.孩子在双休日节假日玩游戏超过家长,家长在平时玩游戏超过孩子。
双休日和节假日是家长和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最主要时间段,其次是晚上睡觉前和下班后(放学后)。比较发现,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孩子玩游戏的比例高于家长,比家长高37个百分点;而家长在晚上临睡前、下班后玩游戏的比例明显高于孩子。这说明,家长在支配自己玩游戏的时间方面更加自由,而孩子由于父母、学校的监管以及学习压力等原因,更多地选择在双休日或节假日玩游戏。
5.孩子在网络游戏上花钱多,家长在网络游戏上花钱少。
大多数家长和孩子在游戏花费上均较为理性,超过八成的家长(86.0%)和孩子(80.2%)每个星期花费在网络游戏上的钱为0元,即大多数家长和孩子不会花钱去玩网络游戏。但经过比较也可以看出,孩子在网络游戏上花钱的人数比例高于家长。
6.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比例高,家长沉迷网络游戏的比例低。
网络游戏的正常使用者比例,家长(90.0%)比孩子(79.0%)高11个百分点;沉迷网络游戏的比例,孩子(18.5%)比家长(7.6%)高近11个百分点;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比例,家长与孩子差别不大,均低于3%。
这说明,绝大多数孩子都能理智、正常使用网络,游戏行为成瘾的孩子比例为2.6%,也说明喜欢网络游戏的孩子并非家长或老师所想象的都是网瘾者。
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中网络游戏沉迷者超过18个百分点,这部分孩子需要家长、教师加强引导。
7.亲子关系越差,孩子越认为网络游戏利大于弊,孩子越喜欢玩游戏,孩子在网络游戏上花费越多,孩子玩网络游戏频率越高,孩子网络游戏成瘾的比例越高。
数据显示,亲子关系很不好的家庭中,认为游戏利大于弊的孩子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四类家庭,说明亲子关系较好时,父母能更好地满足孩子的各方面需求,关心和陪伴能降低孩子对游戏的需求。
亲子关系状况也对孩子玩网络游戏的频率有显著影响。亲子关系较好的家庭中,孩子玩网络游戏的频率相对较低,而每周玩五六次、几乎每天都玩网络游戏的比例,在亲子关系很不好的家庭合计为50.0%,与亲子关系很好的家庭相差近33个百分点。
8.家长对孩子首次接触网络游戏的时间存在认知偏差。
孩子大概从何时开始玩网络游戏?调查结果发现,父母认为孩子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玩网络游戏的比例为22.9%,孩子报告的比例为29.0%,相差6个百分点。家长所了解的孩子开始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比真实的时间晚,说明孩子通常不会主动向家长汇报玩网络游戏这类活动,有时甚至因为害怕家长责备而故意隐瞒,一般是孩子开始玩网络游戏一段时间后家长才发现。
9.孩子及家长对网络游戏监管程度存在认知差异。
54.1%的家长认为自己总是或者经常“制止孩子玩网络游戏”,然而认为父母总是或经常“制止自己玩网络游戏”的孩子只有42.9%,可见家长的某些监管措施可能对于孩子来说并非有效,例如孩子可能会在家长规定的时间以外偷偷地玩游戏,父母不同的态度和监管程度也可能导致这一结果。
10.家长应树立“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的正确游戏观。
家长应当主动与孩子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给孩子适当的帮助和引导,避免孩子通过沉迷网络游戏的方式来弥补自己在情感、精神生活上的空缺。
家长自身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要充分认识并帮助子女认识到网络游戏的负面功能。同时要科学、合理地支持孩子接触网络游戏,给孩子适度的指点与帮助,避免过于频繁的游戏频率、过多向子女推荐网络游戏、过度支持子女玩网络游戏等行为。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帮助子女形成正确的网络游戏认知,确保子女的游戏行为在健康、合理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