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有新招
2020-06-30王明凤
王明凤
摘 要:本文从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所感入手,探讨了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方法。列举了几个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小案例,来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遗憾与宽慰。
关键词:教育教学方法 班主任 新教育理念
一、愉悦的学习环境
“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别人太狭隘,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抱怨学生教不好,也许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对头。” 这是我从《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感悟到的。
的确,一味地埋怨教育体制不健全,埋怨“怎么这么蠢呀?教了几遍都不会。” “怎么会碰到这么多令人头痛的学生?” “唉!现在的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啦!”……这些根本无济于事,抱怨哪能解决问题?它只会使人心态更糟。
我们的孩子真的变“笨”变“懒”变“坏”了吗?不可能呀,生活水平提高了,营养丰富了,按说孩子们应该越来越聪明,越來健康呀!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的那些不如意,恐怕不能完全怪孩子吧?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去努力探索:如何用智慧来科学地管理好班级?
班主任得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精神的自由交流,是心灵的对话和撞击。”有教育心理学家经过试验表明:学生在心理压抑和情绪不良的情况下,其学习潜能只能发挥25%左右,而当他们在亢奋心理和愉悦心情下学习却能发挥潜能的85%以上。这表明: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心境是很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经常深入学生群体中,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就能抓住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果经常要求学生“不能……”“不要……”,这种做法对矫正学生不良习惯,固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更应着眼于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觉形成正确意识,良好行为习惯。
二、掌声的意义
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不会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进而去创造美好,完善自我。以下是班内几则随笔:
班内几位男生,在学习、活动中,鼓掌时声音特别响,有点恶作剧的捣乱倾向。
学生到了高年级,自我意识便会逐渐增强。当他们做了错事时,如果再用高亢的语调严厉斥责的话,只有让学生的心里产生更多的排斥感。因此,我并没有作严厉的训斥与限制,而是找他们
谈心:
“你们几个未免有点太喜欢‘拍手了吧!你们知道鼓掌代表什么,传达什么样的感情?鼓掌的意义在于表达自己的鼓励、赞同、喝彩……这是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如果把它变成了捣乱取闹,那就使我们的掌声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失去了它该有的价值!”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班主任期待的目光、赞许的神情、关心的诱导,一定能撞击学生的心录,激发学生继续前进的信心。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以爱动其心”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情感,才会顺从、认同到内化,逐步培养起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以满腔的热情,仁慈的爱心,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设身处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不断
进步。
三、沟通心灵的桥梁
我所任的班级,从开学第一天就完成“今日记事”。每个同学都提醒自己“日记日记,天天得记,一日不记,不叫日记”。每天的记事,我都及时评论,与学生充分地交流思想。从他们的记事中,我了解同学矛盾,学习态度,课间活动,思想意识……看着自己的教育逐步唤醒了懂事的孩子,使他们懂得理解老师,关心同学,使他们的为人处事逐步大方得体。看到学生的长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烦琐、苦闷都烟消云散。
孩子们可以通过日记向老师倾诉成长道路上的困惑,学习上的困难。小学生向师性强,愿意把知心话倾诉给老师听,一些平时不便言谈的话题,也会在日记中表露无遗。因此,日记可以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发挥着“悄悄话信箱”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很内敛,一些话很不好意思说出口,通过书面来表达省去了不少尴尬,学生反而放得开,愿意把自己的小秘密与老师分享。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做学生的引路人。同样的老师也可以用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在日记里反映出来的一些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进行引导,提出建议。此时老师提出建议往往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比面对面进行纯粹思想教育要好得多。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丰富的世界,教师工作繁忙,事务缠身,往往无暇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日记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人只能领着别人走路,而不能代替别人走路。”班主任得亲近学生,更得以智慧、科学指导自己善于亲近学生。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未来,让狭隘的思想,无原则的争论,无聊的计较在学生中自消自灭。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 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在现代教育改革大潮中,学习着新的理念,同时还在受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班主任工作难免又陷入“彷徨”阶段。要想做好班主任真的太不容易了。我们只有在继承传统中可取的观念的同时,学习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方法,让我们的工作“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少一点遗憾,多一份欣慰!只有在烦琐的工作中辛苦后,才能品尝到那份特别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