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2020-06-30李娜
李娜
摘 要: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展开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可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1.教学观念与教学理论落后
教学观念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包含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三当面内容。从教师观角度分析,可以发现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倾向于教师主体化教学,没有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思想意识较为落后。学生观方面,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上,部分教师的教学以班级整体为对象,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特性,没有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学针对性不足,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教材观上,部分教师的观念存在局限性,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课堂教学完全照搬教材内容,没有真正地实现教学地生活化。
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理论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目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水平不一,部分教师的理论功底不够扎实,自身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且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对新的知识和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从而在教学中反映出各种问题。
2.教学中缺少生活化表述
(1)课堂教学缺少生活化语言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课堂中营造出生活化的氛围,而其中的一大关键就是要运用更多的生活化表述。但就现状分析,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依然习惯使用大量的书面语言和专业术语,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困难,同时也使课堂气氛过于紧张,学生很难主动融入。
(2)教材解读缺少生活化语言
教材中的内容主要都已书面语言表述,同时存在许多专业名词,但初中生对事物认识并不深入,在部分词句的理解上一般都会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应积极使用生活化语言解读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各种概念和理论。如七年级下册《发展思维能力》一课,其中的思维能力对部分学生而言就是一个较为生疏的概念,但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选择直接带过,没有以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解释,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存在问题,此后的教学将很容易出现问题,对教学效果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3.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未能充分發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备课未能结合学情,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缺少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体特征缺少了解,备课忽视了学生学情,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第二,师生交流不活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局限于课堂提问,主要以知识传授与随堂考核为目的,没有足够的师生互动,课堂缺乏活力。第三,缺少教学生活实践。多数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较大,忽视了生活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后作业都以知识考察为主,缺少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不利于生活化教学展开。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对策
1.树立科学观念,强化理论学习
在教学观念方面,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师观、学生观与教材观。教师观上,教师应加强师生互动,营造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要以更加民主的理念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敢于表达、敢于表现。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的同时注重“身教”,为学生树立值得学习的道德榜样[1]。学生观上,教师应注意尊重并保护学生的个性,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上升到生命关怀的高度,力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受益终生。教材观上,教师应突破教材限制,发掘出更多地生活化教学资源,例如可以将自己或学生的亲身经历作为案例融入教学,促进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理论方面,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是对道德理论的学习,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向外延伸,构建更加全面的道德知识体系,加深对各种道德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还应在平时注重积累,挖掘出丰富的生活化教学资源,促进课堂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法律方面,教师应加强法学理论学习,可以阅读《法理学》《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等理论著作,加强自身法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
2.合理运用教学语言,注重课堂表述
教师的课堂语言对课堂氛围有决定性影响,同时也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相较于书面语言,生活化语言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生活化语言的大量运用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为师生互动打下基础,使学生更乐于融入课堂。以七年级《友谊的小船》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化语言,为学生讲述一些青春期的友情故事,以更易于被接受的方式向学生传输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友谊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多用生活化语言解释,尤其是当教材内容或部分概念晦涩难懂时,教师如果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述,学生的理解难度将大大降低,教学开展也将更加顺利[2]。
3.生活化教学,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要从备课、课程导入、课堂互动、课后实践四个方面入手。备课方面,教师要在备课前加强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课程导入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以学生展示的方式进行导入。如七年级下册《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案件,在课堂开始前到讲台上进行讲述,教师再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展开,关联到课程内容上,学生在课堂中将更有参与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构建民主化课堂[3]。课后实践方面,要以生活实践为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通过体验感悟所学的知识,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孙晓荣.基于生活化教育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8(16):43-44.
[2]陈明琴.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208.
[3]罗新海.基于生活化视角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究[J].名师在线,2018(2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