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杂谈
2020-06-30李嘉男
李嘉男
摘 要:作为一个高中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着很多的困惑,比较集中的包括:学生上课听课效果不好、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做作业效果不好、没有养成好的思考习惯、课后回顾不好等等。我一直在找寻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遇到的这些问题,帮助学生们提高效率,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十几年的摸索的一点点心得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杂谈
数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在人生的知识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其他学科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数学也是一种思维的体操,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以其缜密的逻辑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美。然而,不少学生却忽略了它的美丽,在题海中疲惫地挣扎。
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肯定是千般滋味,万般无奈,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下面,我谈谈根据自己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的几点
问题:
1.上课时学生思考的不够积极,学生早就习惯了填鸭式教育,总想让老师多讲或者直接告诉怎么做,自己主动思考得太少,甚至有些学生是怎么引导都不思考,所以有些题型稍微有一点变化就不知所措,没思路。
2.基础知识、必会知识点掌握的不扎实,有些必会记忆的公式没有记住、应该理解的概念没有理解,在解决问题时就显露出问题了。比如三角函数恒等变形部分不但得熟练掌握和运用公式还应该知道公式的变形式,做题时才能有化简的思路和方向!尤其是立体几何的证明,必须熟练掌握定理、定义、性质等才能知道如何去证明,怎么证明才能有理有据。
3.上课听课的效果不好。大部分同学都说,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都能聽懂,但一到自己做题就不会或者做错。其实这部分同学听懂的是别人对这道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而没有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题干中的条件应该怎么运用,它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没有融入大脑中,没有从问题的表面看到本质,思维没有得到升华,没有把“别人的”转化成“自己的”所以再遇到相似题还是不会。
4.回家作业效果不理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题会思路,不愿意做;有些题觉得没有思路不会做,好多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回顾和反馈,导致学过的知识落实得不好,经常出错。
5.数学学习恐惧心理。几乎所有的数学老师找学生谈话时都会遇到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数学原来学得就不好…”甚至有的学生真是谈数学色变,更别提学习数学的兴趣了。
对于以上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借用了以下的一些基本办法:
1.上课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教学情境(最好是与时俱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知道怎样思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讲解做法不如培养学生们思考的习惯。
2.对于基础知识、必会知识点的掌握采用不同形式的反复回顾:作业形式,课前提问,错题重现,同学互助等。这样一套下来基本知识和必会的知识点就基本掌握了。其中效果最好的就是同学互助了: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之间采用互帮、互助、互考的学习方式,每周测试按总分采取适当的表扬和奖励。
3.上课时鼓励学生提问,也会找学生重新讲解,小组内同学互相补充,这样不但能知道自己在哪个地方会出现不足、会犯错误、或者哪个地方思路有问题,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其他的同学也是收获满满,而且印象很深刻。
4.回家作业的作业布置分成层次:低、中、高等,让学生感受到学生在写作业时低档的基础题不费力;中档的提高题绝大多数同学通过思考能够的上,这对学生的自信心是很大的鼓舞!这也给学生们去解决高档的能力题增强了信心,逐层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5.鼓励关爱学生,激起学习激情,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教学成败的首要因素。消除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建立友谊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愿意接近老师,奖惩适当。
一直以来,我和所有的同仁们一样都在不断反思、探索,寻觅一条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学数学、学好数学的途径,以上的方法只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我深刻体会。数学教师除了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更加重要的责任是逐渐将数学的核心素养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思维,使其尝试并且习惯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与“数学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6,(02):50-52+62.
[2]武际可.教学杂谈[J].力学与实践,2008,(04):88-89.
[3]王学沛,邓鹏,魏勇.几种数学观下的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0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