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探索

2020-06-30王长江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

王长江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因此,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探索了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的几点教学策略,以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在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索

小学的各个学科中,数学是应用性最强的科目,同时也是与日常生活结合最为紧密的科目。数学最初起源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生活实际中的各种问题,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也正是人们生活中所最常使用的。但过去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为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虽然学会了如何应对试卷中的各种数学问题,但在生活中却没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而数学实践能力也比较不理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小学数学生活化,使学生不仅能学好数学,更能在生活中用好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

一、利用生活化内容优化课程导入

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应注意将生活内容融入课堂的方方面面,利用生活实际促进教学的生活化,提升教学质量,其中课堂导入环节就是一个生活化重点,利用生活化内容优化课程导入,使课堂教学内容从一开始就与学生生活实际发生了联系,同时也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课堂参与度大大提升[1]。以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体的奥秘——比”一课为例,教材中利用人体比例这一内容进行导入,与学生生活实际上已经产生了一定联系,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让学生互相测量身体各个部分的长度,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一些人体比例的知识,如“脚长与小臂长的比例接近1∶1”“身高和双臂平展长度的比例大约为1∶1”“身高与脚长的比例一般为7∶1”等,让学生进行测量验证,同时也可以分组探讨,找一找人体还有哪些有意思的比例。借助生活内容导入“比”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之后的课堂学习中。再如五年级“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师可以利用“教室装修”这一生活内容引入,提问:如果让你给教室贴一层新地砖,要怎么确定地砖的数量呢?教师可以将教室简化为一个平面多边形,并提供边长数据,供学生进行探讨,“贴地砖”与将教室平面图放入网格是相同的,教师可以向这一方向引导,和学生共同探究多边形的面积问题。

二、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学学科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但小学生的认知习惯是以直观与感性为主,因此在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上常常会存在较大困难,为使教学内容更易于学生理解,教师就需要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知识内容,通过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内容,此外,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锻炼,对其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帮助。以小学数学中常见的“相遇问题”教学为例,在这一问题中,有三种常见题型,分别是相对、相背、同向[2]。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辨析这几种情形的差异及规律,为此,笔者组织了一次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会相遇问题的各种情形。首先将学生两两分组,再向学生说明方法,如相对而行中,就让两位学生分别从操场上的两点出发,以不同速度向前行进。学生清楚演示内容之后,就列队到操场进行相遇问题的演示。相较于直接讲解,实践活动明显使学生热情更高,通过亲身体验,对这一类问题的体会更为直观,教师讲解题规律时,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更顺利。加强数学课堂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仅是利用生活内容辅助教学,还应多采用实践方式,使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十分广泛,运用情境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内容构建生活情境,可以有效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3]。如三年级上册“我当小厨神——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材选用了“分月饼”这一内容作为课程导入,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一案例构建相应情境,将学生分为4-8人一组,每组都试着去均分一个月饼,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所分得的月饼试着用数字去表示。相较于直接引入概念,情境教学与学生生活接触更为紧密,学生学习主动性更高,对分数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再如一年级下册“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一课,为帮助学生加强对人民币的认识,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学生模拟便利店购物,由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和顾客,教师发放一些样币供学生使用,在购买和收银过程中,学生对人民币会更加熟悉,同时也锻炼到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重视课外实践,利用生活联系数学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完全理论化的,几乎所有数学知识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述和演示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数学课外实践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重视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利用学生生活实践联系教学内容,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例如,教师在教学“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周末到公园、博物馆等地方进行参观,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加深学生对于不同形状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促進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眼光进行观察,提高其发现问题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利用生活内容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同时还应重视数学课外实践,利用学生的生活联系数学知识,养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车艳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之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8.

[2]田茂合.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J].新作文:教研,2019.

[3]徐彩华.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