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堂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三个策略

2020-06-30霍红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策略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小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程标准 策略

小学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的,让学生亲历科学实验的全过程是科学课教学应该遵循和体现的首要理念。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更能激发学生不怕失败、愈挫愈勇的科学精神。因此,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是科学教师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工作。在长期的科学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贴近学生学情,教学效果比较的

做法。

一、尊重学生开放的思维,不拘泥统一的实验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设计实验环节最能展示学生的独特思维和创造精神。教师应树立开放课堂的理念,充分尊重、肯定学生的个性化实验设计,不要着急否定,更不要硬性规定统一的方案,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己比较、发现自己实验设计方案的不足。如在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的两极》一课时,设计关于“条形磁铁的磁力哪里强?哪里弱?”的实验方案,各个组展示了多种设计实验方案。其中有五个组都采用了课本插图的方法:在磁铁的两头和中间设置实验点,分别吸引大头针,哪个位置吸引的大头针多,就说明哪个位置的磁力大。其他一组的设计方案与众不同,他们是设计了一个小铁珠,让条形磁铁的一部分去吸引小铁珠,然后让小铁珠沿着条形磁铁移动,移动到某个位置,铁珠掉下来,说明磁力在变小。虽然这个实验方案在操作上有难度,也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是可行的,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并让学生付诸实践。我相信,不管这一组的实验成功与否,这一节课一定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

印象。

二、以激发兴趣为出发点,以引导观察为教学点,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扫除障碍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电磁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节课,但是也是比较抽象的。为了更好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导课环节,教师可以出示一堆订书针与塑料小珠、牙签的混合物,然后提问:怎样快速地分开它们?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提出用磁铁把大头针吸上来。教师给予肯定后,可以像魔术师一样用做好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这样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电磁铁的构造。接下来,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制作电磁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磁铁的构造,同时也能化难为简,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做好铺垫。在各小组完成实验方案之前,通过“温馨提示”强调几点注意事项,避免无谓的时间浪费。如: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两头打结,或用透明胶布固定好,各留出15厘米的引线。再如:两次增加导线缠绕的圈数,但都必须按照相同的方向等。在这节课里,制作电磁铁是完成实验的基础,所以老师规范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引导学生遵循课标新理念来制定实验计划

最新的课标中科学知识总目标第4项明确提出:“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程。”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新增的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该项课程目标的增加,不仅指出技术和工程领域是小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了小学科学领域对技术和工程领域的重视程度。

记得听过一位名师讲授的《纸飞机》一课对我的启发很大。在教学的导课部分,老师和学生一起交流纸飞机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了解飞机各部分在飞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明白纸飞机的放飞是需要施加投掷力量的,通过放飞纸飞机比赛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方案环节,老师引导大家讨论讨纸飞机飞得远的要求,引发学生的第一次思考:投掷力量、投掷角度、飞机的重量、纸张的材质、飞机的重心、机翼的面积……各组开始制定实验方案了,这个过程中老师对学生没有任何要求和提醒,我想这是不是为下面的教学找一个矛盾的激发点呢?就像戏剧,总是在矛盾中推动剧情的发展。而在教学中制造矛盾,才能更好激发学生思维,果不如其然,各小组把自己的纸飞机做好之后进行测试,最多的一个组只能飞出去2米,情况很糟糕。这时候老师用自己做的纸飞机让学生测试,飞了11米。孩子们都愣住了,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时,老师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接下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初次比赛失败的原因,引发学生思考,在制作纸飞机中,除了科学问题,还有什么别的问题?(比如,技术问题、工程问题、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谈一谈如果再次参加比赛,应该多注意哪些细节?通过老师的指导,各组在第二次比赛中,都有了巨大的进步,最好的一个组制作的纸飞机飞了15米,获得了第一名。总结这节课,老师秉承新理念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并结合这个点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探究的研究的过程中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对技术与工程的认知就能由浅入深,渐入佳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总之,随着时代的進步,科技的发展,大家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科学这门课的重要性。正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作为一线科学教师,我们首先要求自己求真务实,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最后,科学教师要特别注重每一节常态课,将教学理念落实在每一节实验课中,发挥好教师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相信经过长期坚持,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可以慢慢得到提高,我们坚信,科学教育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作者简介

霍红芳(1972.10—),女,陕西渭南人,本科,渭南市北塘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策略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Passage Four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