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想象力锤炼下的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模式
2020-06-30尤月英
尤月英
【摘 要】 想象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成分及文学创作的重要方式应成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重点培养目标,是语文阅读及写作学习中应习得的一种能力,习得方式则可为借助阅读与文学作品感知想象形态、借文学写作进行想象实践。在此逻辑之下,本文便是以洞察力、体验力、虚实结合力为支点,探讨以培育学生艺术想象力为目的的读写一体化途径,分“分析文本细节描写以结合写作”“分析文本角色视角以结合写作”“分析文本背景主题以结合写作”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艺术想象力;讀写一体化
苏联心理学家科瓦列夫曾说“艺术想象是文学才能的中心环节”,且古代神话、史诗等文学作品皆源于古代先民的想象——其以想象认识、诠释世界与自然。小学生本就具备艺术想象的潜力,但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充分挖掘与引导,使其与语言文字相结合,转换成为优秀的文学理解与创作能力。
一、分析文本细节描写,结合写作锤炼敏锐洞察力
优秀作家的想象力不在其丰富性与复杂性上,而在其精细性与敏锐性上。当代著名作家余华在《飞翔和变形——关于文学作品中的想象》的演讲中曾说:“什么是想象的含义?当我们考察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时,必须面对另外一种能力,就是洞察的能力。我的意思是说,只有当想象力和洞察力完美结合时,文学中的想象才真正出现,否则就是瞎想、空想与胡思乱想。”据此,教师则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内细节描写的观察与分析,感悟精细与敏锐并存的艺术想象成果,并以想象化的写作对学生精细敏锐的洞察力进行训练。
例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多处细节描写在使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生动的同时,亦极大凸显了艺术想象的魅力及作者所具有的敏锐、精细的洞察力。如“红头不说话,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的动作与心理细节描写等。对此,为让同学们能够感受此生动、逼真的描写背后作者所具有的精细的洞察力,我去掉这两句话再去读这句话所在位置的文段,如“‘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红头不说话。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等,并分析、体悟有细节描写与无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及文学想象所必须具有的精细性和敏锐性。之后,我让学生就“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的场景展开细致想象的扩写,以此达到深化其文本理解、提升想象化写作能力的双重目的。
二、分析文本角色视角,结合写作锤炼共情体验力
文学想象需要对细节进行洞察,而对细节进行洞察所重点依托的则是作者将自己忘掉,因写作需要将自己想象为各个人物或其他形象,以其视角设身处地对自身的言行及心理感受进行描写刻画。对作家作品的阅读和解析、学生自身的写作实践皆无法脱离与文中各角色形象、与所欲表现的各角色形象的共情,而在读写结合模式下,则可引导学生先对文本角色视角进行分析,而后再借鉴文本经验进行以锻炼共情体验力为目的的写作实践。
例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便让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那个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很久没人住的一百多岁的老屋,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想象着在自己因为“身体”破败、无人问津而将要倒下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声音说:“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时,自己将会怎么做。而后再去阅读文本中所述的老屋的做法。在这里,同学们大多会想“那就再站一个晚上吧”,所以,在看到老屋真的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的时候,学生们会惊喜于这样的角色转换的效果,并在我引导其进行写作迁移时,体悟到作者在写作时同样用到的角色与视角转换法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作为一个年迈残破的高高的屋子时,对待一只小猫所需要做出的“低下头,把老花的眼镜使劲往前凑”的动作,也是角色转换、共情体验不全面、不深入的表现,而这便是同学们在角色转换式的阅读与写作中需要极力弥补的东西。在此之后,我便让同学们就文本“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的结局进行延展,以老屋的视角与小蜘蛛的视角想象之后的故事,并尝试写下来。如此,在提升的共情体验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们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分析文本背景主题,结合写作锤炼虚实结合力
文学想象是以虚构的方式来构思故事情节、塑造艺术形象,所以,学生习作亦会产生关于写作真实性的问题,且写作本身即是真实与虚构的结合。对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想象的虚构是文学特有的权利,但任何形式的虚构必基于作者真实的生活经验或者见闻感触,就像以想象和虚构为主要特征的神话中神的形象亦由人的形象演化而来。所以,在读写结合教学下,对于学生艺术想象力的锤炼在洞察力、共情力之外,还需关注作者与文本的背景、写作主体自身真实的生活感悟。
例如:《秋天的雨》一文中有诸多充满想象艺术力的语句,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等。但此并非完全虚构,其基于秋天的雨真实的美、基于作者对秋天及秋天的雨的真实的感受、基于作者所欲表达的热爱秋天的情怀,因而虽在虚构的想象之下,却能够给予人共鸣。在对“真实是虚构的基础”进行分析之后,我先让同学们说出自己对于秋日的印象与情感,如“凄清、孤独”等,而后将此作为主题,展开想象进行写作,如“秋日的风像是奉了命一般,一夜之间夺去了绿叶润泽的光、夺去了它们长于枝头向阳的权利……”如此,同学们对于文本的分析、对于写作的认知则会添入“真实人文主题与情感”此关键维度。
艺术想象力是学生读、写学习的必备能力,但更重要是,它是学生能够保持诗意的生活态度的源泉,因而对于它的关注应超越“知识教育”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杨西容.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亚太教育,2015(19):25.
[2]张红玉.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想象力培养研究[D].江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