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整个的语文”带给学生

2020-06-30唐开权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春风师生文本

唐开权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把“整个的语文”带给学生。

教师之“教”,学生之“学”,在语文课堂统一为彼此和谐融合的“教学”。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依存性的主体,就像《易经》中太极图的 “阴阳鱼”。白者表示阳,黑者表示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显阴藏,阴阳互易。在特定的语文教学情境中,师生交替变换,时而凸显为“白鱼”,时而隐身为“黑鱼”,课堂浑然天成,如鱼戏水,尽享自然妙趣。教,真正服务“学”,始于教学设计,成于课堂有效实施;学,切实依循“教”,以个体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在主动参与中提升和形成语文素养。把“整个的语文”带给学生,师生应该也必须共同在场。

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中,编者选录文本,修改调整,匠心独运,安排在不同学段、单元,使其发挥各自的功能价值。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文体丰富多样,内容包罗万象。从大的方面说,我们必须理解吃透《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看成有机的整体,这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聚焦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弃课文而不用另选文本内容的有之,凭个人感觉碎片化处理课文文本的有之,只盯着思想情感、道德教育的有之,迷恋于形式技巧、艺术特色的有之……凡此种种,有意或无意间课文遭受冷遇搁置、不当取舍和刀割剪分。把“整个的语文”带给学生,维护课文在系统内的相对权威和完整。

我们在探索屬于语文的学科素养过程中发现 :听说读写,是无法回避也不必绕开的基本路径、表现方式和能力要素。语文课堂中的听说读写,分则相对独立自成系统,合则相互影响融通丰整。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不正是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性实践中,而且通过创造性运用逐渐发展和形成的么?把“整个的语文”带给学生,倡导在课堂中科学、协同、渐进式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怎样把“整个的语文”带给学生?一线的语文教师义不容辞,肩负重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试以教学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绿”的片段为例——熟读全诗后,对于“绿”的涵泳品味,在字理分析的基础上,师生积极对话互动讨论质疑,依于诗据于史,放飞想象和思绪,尽情自由表达:首先,把“绿”放到原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 体会“绿”活用为动词“吹绿”“染绿”,春风似有意为之魔力无限,带有明显的拟人色彩;其次,把“绿”放到第一、二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中,感受“绿”在空间上延展铺陈,江南之春草长莺飞,满目苍翠;接着,把“绿”放到第三、四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白天行船,一路美景赏不足,时光在不知不觉间流逝,领悟离开家乡愈来愈远,月色下思乡之情竟也染上了层层的“绿”……最后,把“绿”放到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诗人复出后前途难料,整首诗看似充满希望的“绿”,却变得灰暗起来,末句的反问,其实包含了诗人的隐忧与喟叹!

也许,当我们找个时机抽身出来,站远一点,站高一点,就能看见 “整个的语文”。把“整个的语文”带给学生,善莫大焉!

猜你喜欢

春风师生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春风将送你们归来
春风沉醉的夜晚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春风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