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民族和谐社区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6-30魏国亚

辽宁经济 2020年6期

魏国亚

〔内容提要〕本文以上海市七宝镇为例,提出当地各民族居民存在“精神互嵌”不足问题,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多民族和谐社区的建设、上海市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各民族走向共同繁荣。研究“民族互嵌型社区”的概念和互嵌构成要素,总结其他多民族地区建设“民族互嵌型社区”的经验,认为七宝镇应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提高各民族居民对社区生活的参与度、促进各民族居民间的文化和情感交流以及建设“民族互嵌型”居住空间配套设施。

〔关键词〕七宝镇 多民族和谐社区 民族互嵌型社区

一、上海市七宝镇多民族和谐社区建设现状

(一)七宝镇的少数民族占当地人口比例极少

位于上海市西南部的七宝镇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大杂居的地区。七宝镇地域面积21.3平方公里,下辖56个居委会,7个行政村,2个经济合作社,人口20余万。根据笔者调研得知,七宝镇有朝鲜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18个,但是少数民族数量极少,只占七宝镇人口的2%左右,这对于七宝镇建设多民族和谐社区既是优势,也是挑战。

如图1所示,七宝镇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悬殊,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只占极小一部分。

(二)七宝镇少数民族与汉族居住空间互嵌

笔者在走访了多个居委会之后发现,七宝镇共有145个小区,每个小区都有1~2户是少数民族居住户,且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少数民族住户并不是邻居关系,因此七宝镇各社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已然形成了杂居的局面,各民族居住空间已经形成互嵌的形式,这为七宝镇建设多民族和谐社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七宝镇各民族居民交流不足,未形成“精神互嵌”

虽然七宝镇各民族居住空间互嵌,但在笔者访问当地居民时发现,当地汉族居民对少数民族居民几乎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内的少数民族情况,各民族之间交流甚少。

笔者在七宝镇一家新疆烧烤店观察发现,店内工作人员之间用维吾尔族语言而非汉语交流,来店内就餐人员与工作人员因有语言交流障碍而很少用语言交流,直接用动作表示。

笔者与七宝镇居民交流时发现,七宝镇居民交朋友兴趣不高,不常去了解周围人,喜欢独处,不关心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整个社区缺乏生气,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七宝镇各民族居民之间就很少主动去了解彼此。然而,七宝镇政府和居委会也并没有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会增加各民族居民之间的交流,七宝镇各民族居民之间“精神互嵌”严重不足,这不利于七宝镇多民族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四)七宝镇各民族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不足

根据笔者调研发现,七宝镇各民族居民将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业余时间很少,对社区举办的活动也是淡漠处之。而且,七宝镇各社区的高档和中低档小区分化严重,居住在高档小区的居民大多文化水平较高,经济能力较强,会参加一些社区活动,而生活在中低档小区的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几乎不参加社区活动。笔者询问当地居民是否参加过社区已经举办过的“学习垃圾分类活动”和“少数民族法制宣传月活动”时,大部分居民表示听说过此类活动,但并没有参加,原因是感觉跟自身没有关系,不想参加。这充分体现了七宝镇各社区居民对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如表1、图2所示,七宝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积极性不高,参与调查问卷的50人中,只有8人参与社区活动,大多数人处于游离状态,听说了活动但是并没有参加,另外还有少数人没有听说过社区举办的活动。

针对此现象,七宝镇政府和各居委会没有建立良好的机制提高各民族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然而,社区各民族居民主要是通过共同参与社区生活来增强交流、提高认同感,缺少了共同参与社区生活的途径,也就关闭了互相交流、融合的主要通道。

二、七宝镇多民族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少数民族数量太少,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如前所述,七宝镇少数民族只占当地居住人口的2%左右,少数民族人口數量极少,在汉族占绝大多数的环境下,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如果政府层面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很可能导致少数民族被汉化,使少数民族文化消失,甚至民族消失,这样的状况极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破坏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二)各民族居民交流不足,不利于七宝镇多民族和谐社区建设

1.各民族居民之间交流不足会产生民族矛盾。如果各民族居民之间交流不足,就会对彼此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及宗教信仰不能得到充分了解。然而,在社区生活中各民族居民不免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共同参与,互相的陌生感和认知异同容易产生摩擦,进而会导致一些民族矛盾,不利于七宝镇多民族和谐社区的建设。

2.各民族居民之间交流不足会导致居民降低对社区的归属感。语言的交流缺乏会阻碍社区各民族居民之间进一步的行为交流、情感交流,同时也会降低社区各民族居民之间的信任程度和心理认同程度,七宝镇各民族居民之间“精神互嵌”的严重不足成为阻碍七宝镇建设多民族和谐社区的重要因素。

(三)少数民族很难更好地融入上海市,不利于上海市的稳定和发展

1.七宝镇各民族居民之间“精神互嵌”不足降低了各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各民族居民之间缺乏认同感,容易形成各民族只与本民族进行深度交往的局面,久而久之会形成各少数民族抱团的状况,少数民族不认同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上海市的少数民族大部分是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居多,世居人口很少,如果再出现各少数民族抱团的情况,就更不利于少数民族融入上海市的生活,也难以参与上海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2.七宝镇各民族居民之间“精神互嵌”不足不利于上海市的稳定和发展。如上文所述,各民族居民之间缺乏认同感,容易出现抱团情况,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持不信任和不认同的态度,也难以真正融入上海市的城市生活。当抱团的少数民族居民并没有将自身看作是上海市的一份子,会感觉并没有共享上海市的发展成果,就会对上海市以及上海市其他民族产生排斥感、厌恶感,容易做出极端的举动,不利于上海市的稳定和发展。

(四)阻碍少数民族自身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各民族走向共同繁荣

1.七宝镇各民族居民之间“精神互嵌”不足不利于少数民族自身的经济发展。上文提到,“精神互嵌”不足归根结底是交流的不足。少数民族之间抱团,與外界缺乏交流,很难跟上整个上海市发展的脚步。另外,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少又会导致经济的流通性不强,很难使少数民族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时间的发展,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这与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背道而驰。

2.七宝镇各民族居民之间“精神互嵌”不足不利于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与上文所述原因相同,少数民族的抱团与自闭从整体上容易导致民族自身的落后,不仅阻碍经济的发展,同样阻碍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是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的基础,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如果不促进七宝镇各民族居民之间的交流,将会不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以及各民族走向共同繁荣。

三、推动上海市七宝镇多民族和谐社区建设的对策

在城市多民族社区建设“民族互嵌型社区”是建设多民族和谐社区、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有效措施。针对上海市七宝镇多民族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民族互嵌型社区”的优势所在,为推进七宝镇多民族和谐社区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强调民族融合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并重

民族融合是建设多民族和谐社区的重中之重,但在推进各民族融合过程中也要掌握一个度,避免少数民族被汉族同化,要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社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在平时的宣传教育中强调民族融合。七宝镇少数民族占比极少,只占2%左右,而且少数民族种类多,各少数民族居民人数较少。因此,加强各民族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交往,促进民族融合是建设七宝镇多民族和谐社区的关键。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抵御极端行为和思想,强调利益共同。方法应多种多样,要以情感动居民,以理说服居民,以法教育居民。通过卓有成效的民族团结教育,温暖民心,争取人心,促进七宝镇社区各民族居民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同时,也要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政府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给予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可以通过举办多种民族文化交流活动,让各个民族之间了解彼此的民族文化,发扬各少数民族文化;举办少数民族文化讲座,让各民族居民更加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在学校内添加民族特色课程以供学生们选择学习,既拓展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了少数民族文化。

(二)推动各民族居民参与社区生活,推进社区“组织网络互嵌”的建设

推动七宝镇建设多民族和谐社区,关键在于推动社区各民族居民对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共同参与。在共同参与社区生活中,可以促使各民族居民在交流中提高彼此的认同感,建构“你我都是居住民族,不分你我”的团结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当社区中的各个民族都自觉认同“同属于一个社区”并形成一种观念,这种社区归属感对多民族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针对上海市七宝镇的调查研究发现,七宝镇各民族居民对于社区生活持淡漠的态度,不愿意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因此与社区其他居民交流的机会甚少,每个居民只关心自身的生活,与社区内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更少。

社区作为一种组织方式,按内容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娱乐组织等,社区各民族居民通过各种不同的组织共同参与社区生活,在共同参与社区活动中增强交流和交往。推进七宝镇“组织网络互嵌”的建设,可以从根本上增强社区各民族居民在社区生活中的交流程度。加强“建设和谐社区”“增强居民融合”等方面的宣传,提高各民族居民参与社区生活的积极性,使社区各民族居民在社区各种组织中“互嵌参与”,在社区生活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促进各民族居民间的文化和情感交流,形成“精神互嵌”

文体活动是社区各民族居民之间文化和情感交流的平台。然而,根据调研发现七宝镇各民族居民活动参与度并不高。因此,不仅要提高文体活动的数量和质量,还要设法提高各民族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只有提高活动的质量,才能对居民产生吸引力。举办的活动要多种多样,增加活动的形式。适量增加少数民族文化节的举办,让社区居民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更好地让社区各民族居民之间互相尊重和包容,共同为构建一个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环境友好、经济发展、科学文明的和谐社区而努力。

2.调动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可增加奖项激励或表扬机制,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活动。调动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让社区居民不仅成为活动的参与者,更要成为活动的策划者和举办者,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实现社区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只有在活动中增强彼此的交流和交往,社区各民族居民才能更好地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和心理认同。

(四)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建设“民族互嵌型”居住空间配套设施

1.健全的居住空间设施建设是社区互嵌正常运行的有利保障。七宝镇居民民族众多,日常交流中的风俗习惯、情感和认知的差异,容易导致各民族间的冲突和隔阂。笔者调研得出,七宝镇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社区内共有18家少数民族饮食店,若各居委会和基层管理中心在饮食、宗教等方面管理不完善,容易引发社区民族矛盾,不利于七宝镇和谐社区的发展。因此,要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社区的各个方面都要完善管理,包括卫生管理、经济管理、民族宗教管理等。

2.社区“互嵌”的物质基础是共同发展。帮助社区少数民族实现经济的发展,提高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这种物质帮助可以让社区内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实现共同发展,很大程度上避免因贫富差距问题引发民族矛盾。目前,七宝镇需要帮助的少数民族有34位,这种情况亟需解决,因此可以用这种经济和社区管理方式实现社区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并为“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提高各少数民族参与上海市发展的积极性

推动上海市多民族和谐社区的建设,关健在于解决多民族社区内各个少数民族的问题,而解决多民族社区内少数民族问题的根本又在于提高少数民族对上海市的归属感,使其真正融入上海市的发展,成为上海市的一份子。

培养德才兼备、坚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又能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上海市多民族问题的关键。少数民族干部在维护上海市的稳定发展、推进上海市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可以更好地使其同本民族居民密切联系,保护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了解本民族居民的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了解本民族和本地区的特点,可以使问题更加容易解决。另外,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这一举措也很好地提高了各少数民族参与上海市发展的积极性,其在心理上会认为自身的权利和利益有本民族的干部做保证,也就更加愿意为上海市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语

上海市少数民族外来人口居多,由于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以及受教育因素等会使得少数民族很难主动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交往,也就无法更好地融入上海市的发展,七宝镇的现状是上海市众多多民族社区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社区内各民族居民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彼此缺乏认同感,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不利于多民族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也不利于上海市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本课题的开展,能使人们全面了解七宝镇的多民族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状况,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为七宝镇甚至上海市其他多民族社区建设多民族和谐社区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