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行》中来赏“月”

2020-06-30曾天芳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琵琶行江水琵琶

曾天芳

很多老师在教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时,都把鉴赏聚焦于文中精妙绝伦的音乐描写,以及那句引发古往今来无数失意人共鸣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由此容易忽略文中一个重要的意象——“月”的描写,虽然“月”在诗歌中只出现了5次,但其构成的景物意境却蕴意深厚,耐人寻味。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美的意象之一。《诗经·陈风·月出》中男子借月来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用柔美的月光来诉说心上人的美丽与高洁。可见“月”作为意象常用来比喻美人,也象征着美好、高洁。李白的“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一句正是采用了这一含义,表达诗人对升公品行的赞美——高洁如水中之月。其次,“月”作为意象最常见的就是表达作者思乡怀远之情,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除此之外,在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月”的清冷渲染了悲凉凄清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孤苦情怀。以上就是“月”作为意象最常见的三种内涵,我们在鉴赏诗歌意象之前,都应该对其基本含义有所了解。

回到《琵琶行》,我们可以感受到,江月渲染了一种伤感的气氛。“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秋风萧瑟的夜晚,詩人在浔阳江头和朋友饮酒作别。枫叶飘飞、荻花凋零,离愁别绪充盈诗人的心头。移眼望去,沉浸在茫茫江水中的一轮惨白的月影映入眼帘,寒江冷月交相辉映,主客心绪也不由被这种寒冷所感染。诗句渲染出一种深远、广阔、凄清、冷寂的离别氛围,也把秋意之浓烈、离情之凄苦烘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顿生无限伤感;同时也为下文叙写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和抒写诗人的迁谪之感做好铺垫。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音乐描写过后写月,以明月烘托美妙乐曲。在此之前诗人用生花妙笔将琵琶女演奏的过程详细而生动地描摹了出来,音乐在高潮中戛然而止。演奏虽然结束了,但美妙的音乐余音却久久萦绕于江水上空。但诗人的描写并没有停止,他再次把笔触伸向江月。“白”这种亮色在古诗中表达一种明快的情感,在这里作者用来修饰“月”,正是要突出月亮的皎洁美好。东船西舫上,人们仍旧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皎洁美好的月亮似乎都被这美妙的乐声感动而静止。此处写月既是环境描写,烘托了四周的寂静,又侧面反映了听众如痴如醉的状态,巧妙地衬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妙,同时也与前文“别时茫茫江浸月”中的江月相照应,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女流连风光无限的京城风流生活,年复一年的时光流逝,青春与容颜也悄悄地溜走了,年纪大了,只能嫁给商人,这是她人生的重大转折。更可悲的是琵琶女婚后并没有获得人生的相守与幸福,因为商人“重利轻别离”,更多的时候她只能独自一人在江口孤守空船,寒冷的江水映着凄寒月色,晃得人心寒冷;而此时明月也不忍心,化作有情之人,绕船作伴陪在琵琶女身旁,希望为她排忧解闷。深秋夜晚惨月笼罩江船的情景,更加渲染了凄苦悲凉的氛围,更反衬出琵琶女孤守空船时的落寞孤寂之情。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女回忆当年在长安的风流肆意的生活,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作者在这里用“秋月”与“春风”这样美好的事物来比喻青春时光;而这样的美好岁月,琵琶女就随随便便年复一年地在欢笑打闹中“等闲”度过。忆到此处,琵琶女不觉流露出一丝悔恨之情。此处借月反衬琵琶女“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青春放浪。幸福人生的短暂,凸显衬托出此时落魄处境的悲苦凄凉。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尽管有“春江花朝秋月夜”这样的良辰美景,作者也常常自饮自酌,借酒消愁。琵琶女不幸命运的叙说使得诗人思绪万千,感叹自己仕途上屡受排挤,命途多舛,如今被贬之处地僻潮湿,孤独寂寞难寻知音,身体多病卧居城中,再加上忧国忧民,心情自然愁苦,哪里还有闲情逸致来沐浴春光、观赏明月呢?这里诗人有意以“月”“花”这样美好的景象来反衬自己孤独愁闷的人生处境。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事之余巧妙地以“月”入景,创造出孤、冷、寒的意境。由此,借白居易《琵琶行》中“月”字句,我们可知在对诗歌写景句的赏析中,首先要抓住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其次抓住描写的具体意象,把握意象的自身特点及特殊内涵,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最后根据意象的特点和含义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或景物寓意,点明其在营造意境、烘托氛围、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猜你喜欢

琵琶行江水琵琶
春江水暖
我和我的琵琶
吕楠作品
长相思·江水东
朋友
山歌好比春江水
从《琵琶行》浅谈知音情结
“琵琶”和“枇杷”
吴绪经水墨画
春江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