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不可“捂”
2020-06-30邓骥
邓骥
小儿热性惊厥又被称为高热惊厥,是小儿群体中一种常见的惊厥症状,大多数小儿经过治疗之后,预后良好。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3岁较多见,一般6岁以后由于大脑发育完善而惊厥缓解。该病症一般发生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初期,体温上升过程中大于38℃便会出现惊厥症状。惊厥俗称抽筋、抽风、惊风,也称抽搐。简单来说,小儿热性惊厥就是小儿在高热时出现的抽搐症状。
小儿热性惊厥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在已知的发病条件中,年龄、发热、感染及遗传等因素是重要的:遗传因素是惊厥的倾向,发热是惊厥的条件,感染是引起发热的原因,和年龄有关的发育阶段是惊厥的内在基础。本病临床可表现为局限性或者全身性的肌群强直性、阵挛性抽搐,患者往往存在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短。本病常发生在病初骤然体温升高阶段,患者既往可有热性惊厥发作史,发作前可伴有咳嗽、咳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或其他机型感染症状。
根据小儿热性惊厥发作特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与复杂性热性惊厥。
单纯性热性惊厥: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5岁多见,持续时间在15分钟以内,惊厥多为全身性、对称性(婴幼儿可不对称)。一次热程中只有一次惊厥发作,发作后不遗留异常神经系统体征。可在发热时预防性服药,预后较好。
复杂性热性惊厥:发病年龄一般小于6个月或大于5岁,持续时间可达15~30分钟。惊厥症状可能表现出全身性发作,也可能局限性发作。一次热程中或发病24小时内,反复多次发作。发作后可能导致患者神经系统异常,预后较差,可能需要长期、规律服用抗惊厥药。
本病的表现较为吓人,不少家长因经验不足、知识欠缺,在面对热性惊厥发作的患儿时常手足无措。对疾病认识的不足会耽误治疗,错误的处理措施更会加重病情。为此,笔者提醒大家,热性惊厥都有一定的自限性,家属在小儿发作期间,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通常情况下,患儿在发病前会出现面色巨变、四肢冰凉等症状。当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的患儿出现此症状时,家长应意识到患儿可能即将出现高热症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可以避免惊厥发作。如果患儿在家中发生热性惊厥,家长需将患儿平躺放置在床上或地上,松开患儿的衣领,并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使其口腔中的内容物能够自行流出,防止异物进入气管导致发生窒息症状。同时予毛巾温水擦身降温,一般情况下惊厥多于2~5分钟缓解。若惊厥持续5分钟以上,建议紧急送往就近医院抢救治疗,包括上氧、静脉使用安定止惊、药物退热等急救处理。如果患儿既往有热性惊厥史,并且抽搐时间长达半小时以上,那么当其再次发生惊厥时,一旦症状持续超过3分钟还不能缓解,就应立即送医。如果患儿出现反复抽搐症状,应详细记录其发作次数,全面观察患儿的发作症状、抽搐部位、诱发因素以及病症持续的时间等,以便医生全面了解患儿情况,保障后续治疗活动顺利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儿出现发热症状时,切不可采取“捂一捂,出汗就好了”的办法。这是因为,小儿自身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出现发热病症本来就会对神经系统带来影响。如果再不停的捂,将会影响小儿机体正常散热,导致体温长时间处于高熱状态,最终导致小儿出现全身抽搐、高热惊厥以及意识丧失等。
生活中,预防热性惊厥复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家长要给儿童适当的锻炼、充分的营养,尽量减少或避免在婴幼儿阶段患急性发热性疾病。如果患儿有发热征象,早期识别并积极使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避免体温上升到38℃以上也尤为重要;第二是家长要知晓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间歇或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