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江北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研究
2020-06-30吕鸿翔
吕鸿翔
【摘要】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国务院于2016年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实施全面建设战略,构建全面健身公共服务运行机制是实现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的重要举措和保障。
【关键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一、全民健身的涵义
全民健身是指所有国民都来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力量,增加耐力,协调身体各部分,从而使人民身体强健。全民健身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二、江北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优势与瓶颈
(一)发展优势。一是群众参与度高,参与方式多元化
首先,参与积极性高。调查约有75%的受访者表示长期坚持或者经常参加自己喜爱的健身运动,只有1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由于各方面原因从不参加各种健身活动。其次,参与群体覆盖性高。调查中35岁以下群体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比例达到85%,其中以青少年学生和青年白领为主。55岁以上群体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比较高,以退休老年人为主,多是大众化的健身项目。从性别来看,女性群体占到65%。最后,参与方式多样性高。室内健身场所呈现蓬勃发展之势,青年群体进行室内专业健身的越来越多。而在中老年群体中普及度较高的户外广场舞也是方兴未艾,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参与度,规范性也越来越好。二是健身场所迅速发展,市场化程度较高。积极推动体育社会组织脱钩改革,促进社会体育组织实體化、规范化。通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等方式,扶持、鼓励社会组织发展。除区属大型体育公园外,小区配套健身场馆场所占大多数,主要依托小区物业管理,公益性较强。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商业化健身场所越来越多,区内有将近20家的商业场所蓬勃发展,这类场所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商业属性为主。目前来看,我区群众性健身场所规模与质量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为全民健身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三是政府加强引领,社会互动良好。党委政府相关业务部门主导和引领意识较强,党群部门的宣传、统战、工会、团委、妇联以及政府部门的体育、卫生、旅游等相关业务部门,都积极地组织引领群众健身文化活动,完善体育行业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的职能职责,推进政务服务清单公布、优化审批流程。制定了《江北区体育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注重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和多产业融合发展,帮助铁山坪打造旅游、康复、养生、户外综合体,五宝镇打造水上、路跑、骑游等特色项目。还有每年一度的运动会、拔河、广播体操以及登山等活动,形成了全民健身的大好氛围。
(二)面临瓶颈。一是参与人群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分布方面来看,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在性别方面差异性不是太大;而从职业来看,工人、服务人员和个体经营者这三类人群是应该予以高度关注和需要动员的群体;参加者在学历分布上差异性较大,学历越高,参加健身的意愿及主动性就越强,参加频率也越高。这些现象说明,社区体育健身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特别是社区体育全民健身工作的组织管理、社区体育全民健身工作相关政策落实等方面有待加强。二是公益性健身场所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型专业化体育场馆,除区国资委负责的体育公园外,其他由公共财政投资的专业体育场所都实行封闭或者半开放的政策。以校园体育场为例,义务教育学校由于其管理的特殊需要,对外实行封闭管理情有可原。但区内某些高校公共体育场,在提供健身公共服务的落实上与相关要求也有差距,群众要缴纳一定的费用甚至拒绝提供健身服务。小区健身场所一般满足业主健身需要,呈现出半封闭的特征,但一般面积较为狭小,难以满足广大业主的需要。真正走进商业性专业健身场所的毕竟占少数,这些都对政府建设更多公益性的健身场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基层政府职能发挥有待进一步提升。区级相关业务部门在职能发挥上面群众满意度较高,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开展有声有色。而基层镇街就显得力度不够,工作千头万绪,使得基层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全民健身的支持稍显不足。同时,全民健身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组织两个最根本的要素。目前来看,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作为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成员,其数量规模明显跟不上社会需要,健身活动多是群众自发的自娱自乐性质为主,其效果就得不到更好的保证。
三、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具体措施
(一)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一是强化基层政府的社会治理职能,彰显公共服务性。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条件成熟的街镇可以弱化其经济考核指标,强化其民生服务考核指标,酌情将全面健身实施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二是吸引社会团体和民间投资的加入,体现全民参与性。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向社区群众提供健身服务和指导。比如购买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探索推进体育场馆PPP,引入有实力、有经验的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长期合作关系,投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运营和管理,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二)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健身组织,建立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建议镇街将社区体育事业发展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制,加强社区体育组织与社区管理机构间的联系,打破壁垒,加强合作,促进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合力促进社区健身项目的多样化。二是发展专兼职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议区级层面设置社会工作人才专用编制,纳入群团机构组织。镇街层面可聘请各类学校体育教师作为兼职社会指导员,指导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各类学校鼓励体育教师作为公益服务支持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其业绩可以作为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
(三)加强行业经营规范性监管,合理引导群众体育消费
现实中,有类似健身美容机构在收取了顾客的相关费用后,未能提供令顾客满意的服务,个别机构甚至欺骗顾客,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健身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市场经营规范性和服务满意性是内在竞争力,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包括对从业人员的相应教育和培训管理。充分发挥市级行业协会的作用,对区内健身行业进行有效的引领和督导。对于群众体育消费,鼓励国有体育健身场所对群众免费开放或低价开放,将相关政策规定落到实处。同时对经营性商业场所过高消费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相应监管,避免体育消费畸形发展,培养健康的体育消费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