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作文高分“伴侣”
2020-06-30
根据对近两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聚焦热点、时事,力求将彰显宏大时代主题与贴近考生实际相结合的时政作文越来越受到高考作文命题专家的青睐。例如,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世纪宝宝中国梦”材料作文、全国新课标卷Ⅲ“围绕三句标语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浙江卷“浙江精神”材料作文,2019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材料作文、全国新课标卷Ⅱ“青春接棒,强国有我”材料作文、北京卷“2019 的色彩”命题作文、天津卷“个人与国家”材料作文等,都是十分典型的时政作文。
我们推断,2020年高考,时政作文仍会是作文命题的重点。不过,要想写好时政作文,许多同学平时大量储备的李白、司马迁、苏轼、陶渊明等古人素材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只有那些能充分彰显时代性,为文章打上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烙印的时鲜人物素材,才是时政作文的高分“伴侣”。因此,在本期杂志中,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批这样的人物素材,其中包括李云鶴、陈立群、高德荣等时代楷模,饶平如、林帝浣、彭敏等草根人物,刘秀祥、陈晓婷、奥卡菲娜等励志榜样,张伯礼、刘仙、靳官萍等抗疫面孔,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彩,他们的事迹充满着打动人心的正能量,可以用于多个话题的写作。希望这些人物素材,能够让大家在高考时如虎添翼,写就锦绣文章。
时代楷模
陈立群:无偿支教,不为功利,只为心愿
素材点拨 三尺讲台虽小,却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陈立群深谙此道。在离家乡千里之外的苗族山区,他仍然只争朝夕,奔走在“人民教育”这条百年大业之路上。
贵州台江县与浙江杭州市相距1400多公里。陈立群怎么也想不到,遥远的台江县会成为自己人生的新起点。2016年4月,陈立群受邀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做讲座,目睹了当地的教育困境:两三千人的村寨,直到2014年才有人考上大学;因为贫困,有的孩子十四五岁便辍学……
从贵州回来后,陈立群夜不能寐。正巧,台江县唯一的普通高中——台江民族中学正处在校长空缺、发展艰难的十字路口。全校3000多名学生中,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就有1300多人。中组部驻台江扶贫工作组负责人与台江县领导来到陈立群家,力邀他出山。即将从杭州学军中学校长任上退休的陈立群本有更好的选择——杭州多家民办学校已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并许以高额年薪。谁也没想到,陈立群最终决定到台江县赴任,无偿支教。2016年8月出发前,他告诉九旬高龄的母亲:“儿去贵州,不为功利,只为心愿。”
初到贵州,陈立群便开始“大展拳脚”重振学风,严明课堂纪律。严管之下,更有厚爱。陈立群深刻地感受到,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扶贫必须先扶志。于是,他上任伊始,台江民族中学的师生就多了一个节日——“12·9励志节”。每年这一天,高三年级以班为单位,在校园里种一棵“志向树”。树下埋有一个瓶子,里面装着全班学生的高考志向和人生理想。3年下来,台江民族中学从“差校”变“名校”,万千桃李尽芬芳。如今,这片“志向林”已是满眼葱茏。2019年9月9日,中宣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李云鹤:一生守护敦煌,以生命抗争毁灭
素材点拨 63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已是一生,对于1600多岁的敦煌而言却只是一瞬。莫高窟一共4.5万平方米,李云鹤忙碌了一辈子,也只修复了不到十分之一。但是,他是在用一生守护敦煌,以生命抗争毁灭,这是何等伟大的事业。当我们站在戈壁深处,为千年光阴留下的瑰宝惊呼时,不应该忘记那些像李云鹤一样将敦煌当作一生归宿的守护人。
在敦煌莫高窟的洞窟或崖壁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头发花白、步履迟缓的老人,在十多米高的脚手架上爬上爬下。这位老人今年已经快90岁了,他在敦煌修复壁画已经整整63年了,他就是文物修复界泰斗、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原副所长李云鹤。
1956年,李云鹤响应国家号召前往新疆,本来只计划在敦煌逗留几日的他,没承想竟逗留了一辈子。李云鹤当时被安排了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做文物修复师。当他以新的身份开始仔细观察壁画时,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几平方米的壁画会突然砸下来,风吹过的时候破损的壁画就像雪片一样哗啦啦地往下掉。看着壁画在眼前灰飞烟灭,李云鹤急得眼泪都掉了下来。他知道一刻也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把这些文物保护修复起来!60多年间,李云鹤让4000多平方米壁画和500多尊塑像“起死回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壁画修复第一人。尽管“功劳簿”上的成就已经沉甸甸,但他依然有很强的危机感,他说:“每次想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壁画可能在若干年后消失,我就寝食难安。”1998年退休后,李云鹤接受敦煌研究院的返聘,继续进行文物修复工作。弟子们都劝他,岁数大了,不用到现场。但他还是有些不放心,重大技术问题,都是他最终拍板。
60多年来,为修复壁画,李云鹤还学习了雕塑、建筑学、化学、铁匠、泥工等各种手艺及知识,手写了100多本文物修复笔记,攻克了壁画重层接取的世界难题。2020年1月,中宣部授予包括李云鹤在内的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陈俊武:我愿始终站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素材点拨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陈俊武的目光依旧遥望前方。陈俊武是新时代奋斗者的缩影,他以关爱之心对人,以无私之心对事,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用信仰的力量、担当的力量、奋斗的力量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之力。
2020年1月13日,“时代楷模”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召开,这位已年过九旬的老者,谈起现在风头正劲的石油替代能源战略,仍然滔滔不绝。70年来,中国从依靠进口“洋油”发展成为炼油技术强国,陈俊武功不可没。
20世紀5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发展中国自己的原油炼油工业不再是奢望。1961年,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这是开展炼油工艺技术的关键装置。虽然面临外国的层层技术封锁,但陈俊武和同事历经4年多的艰苦攻关,终于在1965年让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建成投产,带动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1990年,陈俊武正式退休,但他自感体质和思维尚好,提出要继续工作。在陈俊武的指导下,我国在2010年建成了世界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流化床技术经验开发甲醇制烯烃装置,成功攻克了煤制烯烃这一煤化工行业的世界性难题。时至今日,陈俊武依然出语坚定:“学习没有止境,成就也没有止境,我愿始终站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朱彦夫: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素材点拨 走近朱彦夫,方知人的潜能如此巨大。朱彦夫周身有一种气场,散发出一个强者的生命光芒。他缺手缺脚,但精神就是他的“钙”,坚定的理想信念,让他铁骨铮铮,立于天地间。
朱彦夫出生于1933年,10岁那年,父亲被日本侵略者拉去当苦力,并被暴打致死。国仇家恨让这个要饭娃一心只想参军。1947年,14岁的朱彦夫报名参加解放军。1950年12月初,朱彦夫奉命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长津湖争夺250高地的战斗中,他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0度严寒,与装备精良的两个营的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弹尽粮绝仍然坚持与敌人激战三天三夜,全连几乎伤亡殆尽,仅剩下他身负重伤,晕倒在阵地上。战争结束,朱彦夫成了一个没有四肢、没有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
1956年,朱彦夫回到家乡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担任支书。这个身体重残的带头人和乡亲们一起, 用25年时间把一个贫穷落后村建成了富裕先进村。从张家泉村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后,朱彦夫又决定把战友们英勇作战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写成书,教育后人。从1987年到1995年,七度春秋,朱彦夫总共写下200多万字。1996年,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出版;1998年6月,朱彦夫又撰写了第二部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再次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公众称他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说:“人的生命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躯体,一部分是精神。在我看来,精神生命才是第一自我。”2019年国庆前夕,朱彦夫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布茹玛汗·毛勒朵:中国,一生的守护
素材点拨 在天山南北,每一座毡房都是一个流动的哨所,每一个牧民就是一个活着的界碑。正是因为有了布茹玛汗·毛勒朵这样的活界碑,才带来了祖国边陲的安宁,她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的女儿!
布茹玛汗·毛勒朵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冬古拉玛通外山口的一名护边员。这里海拔4290米,是帕米尔高原中国通往吉尔吉斯斯坦的一处边防隘口。1961年,19岁的布茹玛汗跟随丈夫在冬古拉玛安家。她发现,这里虽有边界线,但没有界碑。那时的她便立下了手刻界碑的心愿。50多年过去,她在边境线上的10多万块大大小小的石头上刻下了“中国”二字。
布茹玛汗的父亲是孤儿,自小和5个兄妹为巴依(富户)家放牧谋生。新中国成立后,全家过上了好日子。对于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布茹玛汗的父亲十分珍惜,弥留之际叮嘱子女:“这里是靠解放军吃着草根才得到解放的,你们要守好边境,像待家人一样待解放军。”冬古拉玛山口离布茹玛汗的家有60公里远的山路,一路上悬崖、乱石滩、沟壑密布,布茹玛汗的腿脚经常被尖利的岩石划出道道血口,更多次受困于暴风雪中……但她对于边境线的守护执着得近乎“偏执”。乡邻笑她痴傻,丈夫也和她闹过矛盾,布茹玛汗却说她无怨无悔,“父亲说过,边境线安稳国家才能安稳”。2019年国庆前夕,布茹玛汗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如今,布茹玛汗的故事传扬在天山南北,成为新疆各族护边员的榜样。
杨春:刑警的使命是破案,初心是为民
素材点拨 榜样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打击犯罪,他身先士卒、永不妥协;服务群众,他尽心尽力、温暖如春。从杨春身上,我们看到了一颗矢志不渝的初心,它坚若磐石,铸就了人民公安的警魂;它风雨无阻,传递给我们信仰的力量。
2019年8月30日,中宣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杨春同志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从警28年来,杨春历任福建省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交警中队民警、刑警中队副中队长、石后派出所所长、刑侦大队大队长、分局副局长。他侦破刑事案件数千起,抓获犯罪嫌疑人千余人,以铁一般的过硬本领实现了执法办案零差错。2019年1月23日凌晨,积劳成疾的他因多次推迟手术治疗突发心梗,倒在了办公室冰冷的地板上,也将生命定格在了49岁。他倒下的那一刻,距离他全心投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整一周年。
“除了出色履行侦破案件、打击犯罪的职责之外,杨春始终坚持着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公仆情怀。”这是杨春的领导对他的评价。28年从警生涯中,杨春化解过长达十年的信访积案,他以朋友、兄弟之心不厌其烦上门走访,解决了上访者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帮助一起扫黑案件中的10名仍是在校生的犯罪嫌疑人重返校园,他走访联系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为他们开展心理疏导,最终,这10名犯罪嫌疑人全部重返校园,现在仍在继续学业。“春哥是带着他的使命和初心离开的。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刑警的使命是破案,初心是为民。”杨春之后,继任刑侦大队大队长的胡卫清这样说道。
高德荣:“长”在群众中的“老县长”
素材点拨 高德荣始终牢记着自己的职责所在,始终坚守着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在帮助民众脱贫致富的艰难历程中,谋划一件,实施一件;实施一件,成功一件。而楷模也正是这样炼成的。
独龙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直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地处深山峡谷中的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这里自然条件恶劣,是云南乃至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1954年出生的高德荣是在独龙江畔长大的孩子,他儿时的梦想和所有被高黎贡山挡在峡谷深处的独龙族孩子一样:吃得饱、有衣穿,走出大山。然而,好不容易走出了大山,他却两次主动请缨回到独龙江乡,“党培养我,读了书、明了理,独龙江需要我,我就要回来”。1979年到1990年,高德荣扎根在这片土地,先后担任教师、乡长、党委书记;1990年后,高德荣调往贡山县城工作,但独龙江的发展一直是他心中牵挂的事。他使出浑身解数筹措修路资金,1999年,全长96.2公里的独龙江公路全线贯通,独龙江人背马驮的历史宣告结束。2003年,时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高德荣又在“两会”上大声疾呼“修缮独龙江公路”。次年,道路修缮后从县城到独龙江乡所需的时间由10小时减少到4小时。2006年,高德荣辞去刚选上的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职,第二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独龙江,全身心投入到独龙江的发展事业上。2018年底,独龙族宣告整族脱贫,告别了延续千年的贫困。当地人都说,这一切,“长”在他们中的“老县长”高德荣功不可没。2019年国庆前夕,高德荣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草根之光
饶平如:平如美棠天上见
素材点拨 这并不是多么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是无常乱世中的一桩平凡姻缘,却如同溪流潺潺从未枯竭,是年少的香梦沉酣,是年老的执着怀念,是从不后悔,是永不止息。我们向生命致敬,向长者致敬,向普通人致敬,向所有在生活中发现美和传递爱的人们致敬。
2020年4月4日上午,饶平如老先生在上海瑞金医院病逝,享年99岁。他的书画作品《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曾感动无数人。一段跨越60年的爱情,从一见钟情、夫唱妇随,到两地分离、生死相隔……时光中消逝的记忆碎片被手绘成画面,九旬老人的爱情回忆,成为平淡中的传奇。
饶平如1922年出生于江西,曾就读于黄埔军校,参加过抗日战争。1948年,26岁的饶平如與23岁的毛美棠订婚。从1958年开始,夫妻二人在动荡中两地分居。60年的相守历尽坎坷,命运让他们长久分离,好不容易最后又在一起了,毛美棠却身患重病且渐渐失去记忆。2008年毛美棠病逝,饶平如十分悲痛,年过八旬的他决定自学画画,画下他和妻子的故事。他一笔一笔,从毛美棠的童年画起,创作手绘300多幅。“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山形依旧,流水澹澹,江月年年,星汉灿烂,原都不是为了要衬得人世无常的。”除了书中的画,这些书中的文字也感动了无数读者。2013年,《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被评为当年“中国最美的书”。饶平如曾说,如果年光能够倒流的话,他宁愿再回到从前那个比较艰苦的时代,和妻子相守相随。如今,这样朴素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死亡再也不会把这一对终生相爱的普通人分开了。
彭敏:诗歌是遥远又深邃的精神背景墙
素材点拨 彭敏的故事可以是一个“千年老二”终逆袭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才子与诗歌寂寞相伴的故事,但说到底,都不如一个“彭敏的故事”来得恰当。每一个人都走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关键是我们能否坚守自己的选择,拥抱自己的灵魂,走出自己无怨无悔的人生之路。
2020年2月9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落下帷幕,被称为“三季老将”的彭敏终圆冠军梦。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彭敏以渊博的诗词储备、谦虚而机敏的临场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决赛中,遗憾输给了16岁的才女武亦姝,成为亚军。第三季总决赛中,彭敏惜败“外卖小哥”雷海为,再次成为亚军。彭敏从不掩饰他在舞台上的情绪,面对才华横溢的武亦姝,他直言“羡慕嫉妒恨”;输给雷海为后,他当场痛哭。而此次再现身《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彭敏的心态明显放松了很多,他用“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来鼓励自己,并最终战胜了自己。
彭敏1983年出生于湖南衡阳农村,家境贫穷。“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他用这句诗来形容自己的少年时代。北大研究生毕业后,彭敏成为《诗刊》杂志的一名编辑,还曾获《中国成语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的双料冠军。如今再添《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彭敏便实现了自己的大满贯。彭敏说,诗歌于他而言,便是这纷繁杂乱的世间一道遥远又深邃的精神背景墙,它是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栖息的地方。
卡米尔·施里尔:第一个通过做科学实验获胜的“美国小姐”
素材点拨 卡米尔·施里尔的获胜向我们释放出一个信号:那个以貌取人的时代终将过去,过人的智慧、满满的自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在成为衡量美丽的新标杆,并且不分男女。我们也应该鼓励更多的卡米尔·施里尔大胆站出来,打破成见、突破界限,引领新的社会风潮。
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12月19日晚,2020年“美国小姐”选美比赛落下帷幕,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24岁的卡米尔·施里尔摘得“美国小姐”桂冠。而值得一提的是,施里尔拥有系统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双学士学位,目前是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药学专业的一名在读博士。在才艺表演环节,施里尔身穿白色实验服,在舞台上表演了“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实验,并凭借这一“硬核”的才艺展示打动了现场评委,也战胜了其他佳丽,摘得桂冠。
施里尔赛后承认自己的表演有一些不合常规,是在“冒风险”。但她也表示,自己不会唱歌、不会跳舞,只会做实验,所以她想要突破界限,打破人们对于“美国小姐”才艺的刻板印象,她很骄傲自己是第一个通过做科学实验获胜的“美国小姐”。据悉,施里尔将获得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的奖金,她说:“这笔奖金将被用于致力于倡导药物安全和防止滥用药物的公益项目,我不仅仅是一个戴着皇冠的人,我有我的使命,那就是向更多人推广安全用药,让大家更负责地对待自己的身体。”
“顺其自然”:2019年捐款101万
素材点拨 这个世界从不缺爱心,缺的是激活爱心的火花。对隐形好人的做法可顺其自然但别不以为然,我们还应从自身做起,一点一点做出改变。只有人人都把感动化作行动,把善心化作善举,去拥抱和热爱这个世界,去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整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温暖。
2019年11月27日,浙江宁波慈善总会收到了一封挂号信,打开一看是厚厚的一沓汇款收据,署名为“其然”。看到这里,工作人员知道老朋友“顺其自然”又来了。细细一数,信封里共有103张汇款单,101张9999元,1张50元,1张51元,共计101万元,刷新了其单次捐款纪录。与以往一样,“顺其自然”信上的地址为长春路1号。
据了解,从1999年至今,这位叫“顺其自然”的隐形好人,每年11月至12月间都会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数额从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并呈增多趋势,目前已累计捐款1155万。为了不暴露身份,“顺其自然”一直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来捐款,且每年都是在差不多的时间,每次都用不存在的虚拟地址,每次都会把汇款收据寄给宁波市慈善总会,署名总是在“顺其自然”几个字里择字组合。因此,其留下来的信息十分有限。此次“顺其自然”再捐款的消息一出,舆论一片赞誉之声,也有不少人好奇“顺其自然”到底是谁,想听一听他的故事。
林帝浣:愿漫画能给伤痛中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
素材点拨 那些张贴于医院墙壁上的小林漫画,或宁静高远,或妙趣横生,种种人间情状蕴含其中。它们像显微镜般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和每个人心中时时泛起的那点小嘚瑟、小失落、小忧伤,幽默开朗地展现了出来。人间的美好,莫过于这样的治愈和希望。
“街上的人很少,心里的人很多。”“生活给你这么多磨难挫折,只因你本就是主角。”……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些暗含禅意的文字配上寥寥几笔简单的水墨漫画,张贴在武汉方舱医院和隔离病房的过道里。无数来往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站在漫画前会心一笑,在疾病的阴霾下,至少那一刻,他们觉得心靈被稍稍治愈了。
这些漫画的作者是漫画艺术家小林。小林的真名叫林帝浣,他的作品《高考前最后一节课》还成了2019年高考作文的题目。疫情期间,林帝浣的粉丝里有武汉的医护人员,他们告诉他,如果他的漫画能贴在医院的过道里,应该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于是林帝浣马上行动起来,从近期创作的漫画中挑选出来一部分寄到武汉的定点隔离医院。本来就有大量粉丝基础的小林漫画在医院里彻底“火”了,林帝浣每天都会收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反馈,“有人给我发信息说看哭了”。很快,小林漫画展出现在全国两百多家医院,办展的医院从武汉扩展到全国。对于这些源源不断的办展需求,林帝浣都尽量无条件满足。他说,只要对抗击疫情有帮助,他都会尽全力,愿漫画能给伤痛中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
励志榜样
许龙庆:我只想凭自己的努力赚钱
素材点拨 当你生活安逸的时候,或许永远不会知道有多少人在逆风而行;当你身体健康的时候,或许永远无法体会别人的病痛。然而即便生于尘埃,我们也能像许龙庆一样努力生长、向阳开花。每一个努力活着的人都值得尊重,每一个不屈的灵魂都值得敬佩。
2020年2月,在这个寒冷的春天,一位外卖小哥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这位外卖小哥名叫许龙庆,刚出生不久就因为发高烧,烧坏了脑子,之后就成了一位脑瘫患者。但是他的父母从没有放弃他,从小就教会了他基本的生活技能。因为不想给家里增添负担,长大后的许龙庆决定外出打工,成为一名外卖小哥。
因为患有脑瘫,许龙庆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跟别人不太一样。虽然大部分人都对他抱有善意,但他也不时会收到“形象差”等投诉。面对客户偶尔说出的侮辱性语言,许龙庆都是一笑而过。许龙庆辛苦工作一天基本只能赚100多元钱,他本来跑两个平台,最近却因为在美团外卖平台没来得及拍照识别面部,导致系统无法确认是本人,因此被封停了账号。在一段跟网友聊天的视频中说到这件事的时候,许龙庆虽然有些伤心,但毫无怨言,还笑着认真回答网友的提问。
这段视频被发到网上后,无数网友被许龙庆纯真的笑容所感动,许龙庆也因此走红网络。经过大家的反映,美团当天就恢复了许龙庆的接单权限。面对众多想要为他提供帮助的网友,许龙庆说:“谢谢大家对我的关注,不要给我捐钱了,我只想凭自己的努力赚钱。”
奥卡菲娜:长得丑?但我活得漂亮
素材点拨 没有傲人挺拔的身材,颈部前倾严重,甚至连面容也称不上姣好,但奥卡菲娜在镜头前的状态总是放松的,她神情自如充满自信,透露出强烈的个人风格。从小遭遇的各种偏见,没有使奥卡菲娜困于自卑阴暗的角落,反而让她挣开外界的束缚,努力修炼自身,活出了耀眼的自我。
今年还不到32岁的奥卡菲娜,凭借电影《别告诉她》拿下第77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电影最佳女主角,也成为金球奖史上首个摘得电影类最佳女主角的亚裔演员。但因为长得不漂亮,她遭到不少恶意吐槽。
奥卡菲娜1988年出生于纽约皇后区,原名林家珍,她的父亲是华裔,母亲是韩裔。在她四岁那年,母亲去世,她被出生于北京的奶奶抚养长大。小时候,奥卡菲娜因为自己的亚裔身份不被本地人认可,还常常因为低沉、刺耳的嗓音被人嘲笑。她开始很自卑,但是奶奶告诉她:“永远不要因为自己的奇怪而觉得羞耻,因为那是我爱你的原因,这就是让你与众不同的原因。”自此,奥卡菲娜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化解这些偏见。
因为喜欢Hip-Hop,24岁的奥卡菲娜拍摄了第一支MV《My Vag》。这个反击美国社会对亚裔女孩刻板印象的饶舌视频,在视频网站上获得了超过400万的浏览量。此后,奥卡菲娜开始在娱乐圈打拼。2016年,她被制作人罗根邀请参演电影。2019年,被漫威选为电影《上气》的女主角后,因为长相不符合主流审美,奥卡菲娜又一次遭到了群嘲。但如今的奥卡菲娜早已不在乎那些偏狭的攻击,她觉得自己活得自信、活得漂亮比什么都重要。
崔莹:人生就是不断接纳自己,不断跟自己和解
素材点拨 一个罕见病患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对崔莹他们来说,任何样子都有可能。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崔莹学会了跟自己和解,也找到了发光发热的舞台。罕见病患者们在舞台上激情演唱的样子,或许会让大家更懂得珍惜,更懂得尊重生命,也更懂得什么是多元共存。
2019年8月14日,8772乐队在北京举办首张专辑《从不罕见》首唱会。与其他乐队不同的是,8772乐队的成员都是罕见病患者,白化病、血友病、“瓷娃娃”病、小儿麻痹症、重症肌无力……因为常年与病痛相伴,乐队名字8772也是由“病(B)痛(T)挑(T)战(Z)”的拼音首字母转化而来。
8772乐队的主唱名叫崔莹,是一名“瓷娃娃”病患者。1988年出生的她,因为无法出门,从小一直窝在距离长安街不远、30平方米左右的小家里,每天的活动就是从床上挪到椅子上,再从椅子上挪到床上。13岁时,崔莹第一次听到了用电吉他弹奏的Beyond《真的爱你》的前奏,便喜欢上了音乐,也对外界产生了兴趣。后来,在一次罕见病患者的聚会上,崔莹唱了一首自己创作的歌曲。表演结束后,她问大家:“想一块儿组乐队吗?”从此就有了8772乐队。因为疾病,排练有不少力不从心的时候,虽然经常会跟自己生气,但从13岁至今,崔莹一直在慢慢接纳自己,跟自己和解。她说,每次上台前,观众看到他们是一群罕见病患者,常会夸赞“你们太不容易了”“你们真了不起”,这让她浑身不自在,“那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一种怜悯。只有当我们在舞台上发光发热了,他们的关注点才不再是我们的身体和轮椅”。
刘秀祥:读书渡己,教书渡人
素材点拨 当高考落榜一度绝望时,刘秀祥对自己说,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当在全国各地演讲时,刘秀祥说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刘秀祥的故事说明,再多的苦难都压不垮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沿途的荆棘反而会铸就强大的心脏、淬炼高尚的灵魂。
4岁丧父,母亲因此精神失常;小学三年级,兄姐离家,只留他跟母亲相依为命;成绩优异考上初中,带母亲去县城求学,在山坡上搭棚子居住;高中到更远的地方求学,只能带着母亲租住猪圈;边刻苦读书边打工赚钱维持生计,高考前却病倒导致落榜;重新振作复读,终于考上临沂师范学院……2008年8月,刘秀祥的故事开始被媒体挖掘,于是有了全国皆知的“孝子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新闻。随后,临沂师范学院为刘秀祥和他的母亲提供了临时住处,并为他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
2012年,即将大学毕业的刘秀祥接到了捡废品时认识的一个妹妹打来的电话。她告诉刘秀祥,自己不想读书,要准备结婚了。这让刘秀祥觉得震惊且心酸,于是决定回家乡贵州教书。“我想给这个地方带来一些改变。”刘秀祥说,他想告诉那些处于贫困和迷惘中的孩子,人生必须有梦想。回乡后,刘秀祥成了一名中学教师。2018年,他被任命为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当教师的7年多时间里,刘秀祥每个假期都会到学生家中家访,先后把40多个孩子从打工的工地上拉回了校园。在刘秀祥看来,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于是他经常到各个地方演讲,用自己的事迹鼓励更多人追逐梦想。
陈晓婷:一只眼睛也可以做得很好
素材点拨 人生是由自己定义的,陈晓婷用行动证明了,当不幸降临的时候唯有坦然接受,乐观勇敢地去追求梦想和美好的生活,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即便不完美,但是善良执着的人,总会得到生活的报偿。
9岁那年,陈晓婷因为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被迫摘除了右眼,从此留起了长长的刘海遮住右眼窝,一遮就是十几二十年。但是她从来没有自卑过,从小学到初中,都很励志地本着“一只眼睛也可以做得很好”的心态,积极、乐观、自信地活着。因为学习成绩很好,也经常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她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开始会说她是“独眼龙”“单眼婆”,但后来也学会了尊重她。
后来陈晓婷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大三那年还去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小学支教。当孩子们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要用头发遮住右眼时,她毫不避讳地跟孩子们说:“我靠一只眼睛都能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你們两只眼睛一定更厉害。”毕业后,陈晓婷回到老家广东省化州市,成了化州第四中学的历史老师。她在工作中尽职努力,生活中乐观开朗,学生们有了小烦恼也愿意与她倾诉,她总会及时给予开导。
2019年10月,为了激励更多单目失明人士拥抱生活,陈晓婷在问答社区知乎上认真回答了“单眼失明是种怎样的体验”的问题,详细分享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心路历程,还上传了自己没有右眼的右眼窝的正脸照,一时间成为网友们追捧的正能量女孩。
抗疫面孔
刘仙:“雨衣妹妹”是一群人的符号
素材点拨 “雨衣妹妹”本是一名普通的创业者,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因为内心的大爱与担当,在疫情防控中做出了极不平凡的成绩。刘仙的这身小“雨衣”,已成为一把“大伞”,这把“大伞”,必将激活和汇聚更多青年,在任何时期、任何地点,释放他们的青春之光。
2020年4月初,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在联合国网站推荐了全球10位年轻人参与抗疫的故事,中国24岁的“雨衣妹妹”刘仙也在其中。今年1月30日,经营餐饮店的川妹子刘仙在成都家中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前方传来消息,医护人员高强度工作,却吃不上一口热饭,她要自筹食材、自建团队赌命支援武汉。说干就干!200多斤猪肉、300多斤大米以及两大袋土豆把汽车的后备厢塞得满满的,成都店里能拿的工具、食材全部都带上;买不到防护服,就带上仅有的19套雨衣和20个口罩。刘仙和她的小伙伴们就这样出发了。因为初到武汉时没有防护服,常穿一件雨衣“勇闯”各大医院,人们亲切地称刘仙为“雨衣妹妹”。
在40多天时间里,刘仙和她的团队制作了超过两万份盒饭,几乎每天要做400至600份,两荤一素是她绝不缩减的营养标准。刘仙说,自己每份盒饭里有半斤猪肉,按照平均每天500份来算,差不多每天需要一头猪,自己尽全力带去的物资仅够两三天。但在爱心协会、志愿者、媒体的帮助下,自己的餐厅不仅没断过一天肉,还为医护人员募集、购买到了近350万元的物资,“奇迹是大家一起创下的”。3月20日,武汉的情况转好,刘仙和团队默默告别了这座奋斗了40余天的城市。
逆行归来,刘仙发起成立了“雨衣公益”,目前已经有上万名爱心人士加入,成员遍布全国各地。在西昌火灾发生当天,“雨衣公益”沿用“武汉经验”,用了不到三个小时就为前线指挥部送去了水和面包。在刘仙看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已经行动起来,“雨衣妹妹”不是一个人的称号,而是一群人的符号。
纳尔逊·夸耶:让真相战胜谣言
素材点拨 面对疫情所造成的混乱局面,全球各地的青年行动者和志愿者都在集思广益,同心合力,挽救了无数的生命。这其中,遏制谣言的扩散、传播正确的防范知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当我们战胜疫情之时,历史将铭记纳尔逊·夸耶这群驱散恐慌与混乱,带来希望和团结的年轻人。
在这一充满不确定性的危险时期,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虚假信息可能会夺走人们的生命。因此,世界各地的青年和青年组织纷纷行动了起来,他们通过线上平台和数字媒体分享准确的信息和建议,粉碎谣言。而这也被28岁的纳尔逊·夸耶—— 一位来自非洲国家南苏丹,从事技术工作和和平事业的年轻人视为自己的使命。
纳尔逊是“蔑视仇恨”公益组织(总部在南苏丹,并且在喀麦隆、肯尼亚、苏丹和埃塞俄比亚设有分部)的项目负责人。他曾助力发起了名为“#211CHECK(211审查)”的团体项目,这是一个由在不同领域工作的青年组成的线上社区。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后,纳尔逊和他的团队以“#COVID 19SS(新冠肺炎)”为话题标签,一起合作来粉碎不实信息,提高公众对于新冠肺炎的预防和自我保护意识。他们曝光谣言、存在争议和不科学的治疗方法、伪造的图片等一切会迷惑和误导公众的信息。在他们的努力下,在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非洲大陆上,真相正在逐渐战胜谣言。纳尔逊说,这不仅有利于维护个人利益,更有利于保障社会的整体利益。2020年4月初,纳尔逊的故事被作为“全球10位年轻人参与抗疫的故事”由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在联合国网上向全球推送。
克里斯蒂安·阿查莱克:发起“一人一瓶消毒剂”运动
素材点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阴影的笼罩下,世界各地的人们被恐惧支配着。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未知的前路时,年轻人可能是最有力的行动者——正如克里斯蒂安·阿查莱克所做的,同舟共济,命运与共,人类终将战胜新冠肺炎病毒。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医疗物资的供应短缺也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当非洲国家喀麦隆发现首批新冠肺炎病例时,从事开发工作的26岁青年克里斯蒂安·阿查莱克便意识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喀麦隆并没有足够的医疗物资来应对疫情,因此他决定自主采取一些应对办法。
從自己的办公室开始,克里斯蒂安要求负责采购的同事购买消毒剂,但此时消毒剂的价格已上涨两倍,他们的资金十分有限。不久之后,克里斯蒂安看到了一篇新闻报道:一位医生的女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配方自制了消毒剂。克里斯蒂安和同事们随即去购买了配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配方配制并对混合物进行了测试。随后他们发起了一项运动:为街头的流浪者提供消毒剂,同时加深人们对于病毒传播风险的认识。很快,喀麦隆全国各地的医疗和开发专业人士被吸引了进来,他们最终在喀麦隆促成了“一人一瓶消毒剂”运动。他们在街头帮助人们清洁双手,同时积极传播防疫知识,“清扫”可能夺走人们生命的谣言。2020年4月初,克里斯蒂安的故事被作为“全球10位年轻人参与抗疫的故事”由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在联合国网上向全球推送。
张伯礼:我与武汉人民肝胆相照
素材点拨 从“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到“你们不出院,我们不撤离”的温暖坚守,从手术室外席地而眠的战“疫”身影,到被口罩勒破脸皮的“天使印痕”,无数白衣天使逆行出征,义无反顾。年过七旬的张伯礼院士“负伤”不下火线,一句“肝胆相照”道出了医者的豪迈,也道出了医者的深情。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正在天津指导防疫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接到国家疫情防控指导组的电话,要求他当晚前往武汉。于是72岁的他不惧危险,毅然逆行。
从1月27日开始,张伯礼深入武汉的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社区,给病人会诊,调查疫情,制定中医治疗方案、研究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2月12日,张伯礼率领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他经常穿着防护服,走进隔离区查房,为患者把脉、查看舌苔,了解病情。忙了半天出来,他的防护服早已被汗水浸湿。
由于过度劳累,张伯礼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下令让他住院治疗。医生为张伯礼治疗时发现,他的胆囊已经化脓,出现胆管结石嵌顿坏疽了。2月19日凌晨,张伯礼在武汉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在手术后的第三天,张伯礼就又投入到工作中,他说:“我绝对不能撤离战线!”“这回我把胆留在武汉了,与武汉人民肝胆相照。”张伯礼的儿子也是天津医疗队成员,到武汉后听说父亲病了,要去看他。张伯礼拒绝道:“你不要来看我,你看好你的病人就行。”手术后,张伯礼的双腿又出现血栓,医生说至少要卧床休息两个星期。张伯礼一听就急了,最后他只住了一个星期院就返回了江夏中医方舱医院。
在武汉苦战了82天,张伯礼终于可以回家了。临别之际,他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做了贡献,但还是要坚持一下,现在武汉市是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他还写下一首《归辞》用以告别:“降魔迎来通衢日,班师辞去今归乡。”
赵春光:书荡气回肠的战“疫”家书
素材点拨 也许每名援鄂医护人员都有一封家书,有的写在纸上,有的写在心头。无论写在哪里,都有对亲人的眷恋,也有对使命的托举。“敢上前线的人没有一个是怕的”,他们深爱家庭,也深爱国家,这是一种有力量的大爱。
2020年4月初,一封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队员在支援武汉期间写下的家书被公之于众,感动了许多网友。写信人是湖南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赵春光,收信人是他的父母。这封家书是赵春光用文言文写就的,其言辞之恳切,情感之真挚,堪称“荡气回肠”。
信中有行医救人的使命担当:“儿自领命,无一日不着白衣,无一日不在前线,施针药,救死伤,施我所学,冀有所得,不敢半点儿戏,不敢一丝懈怠。”有牵挂父母的拳拳深情:“常忆我父,着戎装,执甲兵,护卫南国天空,兵锋所指,宵小不敢窜犯,念我母,供三餐,勤耕织,耳提面命,受形秉气,养育之恩,日日挂怀。”更有报国、爱国“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男儿本色:“儿领国命,赴国难,纵死国,亦无憾。赵家有死国之士,荣莫大焉。青山甚好,处处可埋忠骨,成忠冢,无需马革裹尸返长沙,便留武汉,看这大好城市,如何重整河山。”
据悉,这封家书写于2020年2月13日,当时并没有第一时间发出,而是在赵春光完成任务返湘后才公之于众。赵春光表示,到武汉时,实不知自己能否回还,所以留书一封,以防不测,以告父母,如今平安归来,此家书可作纪念。
靳官萍:首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女性志愿者
素材点拨 试验意味着风险,风险的最高代价可能是生命。一个人愿意拿自己的生命为大多数人扛起风险,这是英雄的气概;一群人愿意一起为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迈出这一步,这就是一个英雄的国度。致敬了不起的“探路者”们!
2020年3月16日晚8时许,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开发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当晚,4名志愿者接种了疫苗。其中名为靳官萍的志愿者是此次临床试验中第一位注射疫苗的女性受试者,也是首批4名志愿者中唯一一位女性,编号为004。
靳官萍是一位“80后”,湖北宜昌秭归人,2005年大学毕业后便留在了武汉,在一家制药企业工作。春节前夕,靳官萍原本打算回老家过年,却因为“封城”被困在了武汉。得知许多医护人员由于公共交通停运上下班极为不便之后,她在1月24日加入了一个爱心车主群,成了一名抗疫志愿者。武汉新冠肺炎病例暴增期间,各区的体育馆开始改建成方舱医院。开院前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人手,靳官萍也加入了其中,她去的洪山体育馆是第一批筹建的三个方舱医院之一。48小时之内就要把空旷的体育馆改建成摆满病床的医院,志愿者们的压力可想而知。回忆起当时的工作,靳官萍已经想不起来在800张病床里,她到底铺了其中多少张。而被问起此次接种疫苗前的心情,靳官萍用的词是“平静”,她说:“我想的是,这个事情总要有人去做,而我刚好可以。”
熊正兴:全球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中最年长志愿者
素材点拨 没有热心肠,不会说“也想做点贡献”;没有献身精神,不可能参加试验。以高龄之躯,行英勇之举,只因渴望早日战胜疫情,只因内心澎湃着对同胞的爱,对国家的忠。热血奔腾,老兵不老,向每一位身负大义的志愿者致敬。
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开发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于2020年4月12日开展Ⅱ期临床试验。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公布,这是全球目前唯一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4 月13日上午,84岁高龄的武汉老人熊正兴在女儿熊英的陪同下完成了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成为目前全球新冠病毒疫苗Ⅱ期临床试验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与Ⅰ期相比,重组新冠病毒疫苗Ⅱ期临床试验放开了年龄上限,让一部分60岁以上的高龄志愿者也可以加入其中。陳薇说,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中高龄人群比例较大,疫苗必须也能为他们提供安全屏障。据悉,熊正兴老人是一位抗战老兵,也是地地道道的老武汉人,虽然已年逾八十,但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坚持散步,身体十分健康。得知Ⅱ期临床试验放开了年龄上限后,熊正兴立马让女儿给自己报了名。他说,看到全国人民都在努力抗疫,也想做点贡献,这样心里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