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刻薄与热爱

2020-06-30王泽坤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训诫肖邦名言

王泽坤

我大抵是年紀轻轻已成了尖酸妇人——因着比赛要填上座右铭,我非但觉得这行为庸俗无比,还满脑萦绕着“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这话叫我感到十分的愉悦。

作者以一句自嘲加上鲁迅先生杂文《死》中的名句引出“刻薄与热爱”这一话题,充分彰显了自己的写作个性与阅读积累。

我是无法理解旁人说鲁迅先生偏激尖刻的,就像我无法理解旁人说我思虑过多一样。我倒是个附庸风雅(先生其实是不算风雅的,只是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的文盲,不曾精读先生的作品,只深深地记着“一个都不宽恕”这一句,并牢记着“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的训诫。在我想来,许多艺术家都是未曾宽恕的,人家管他们叫才华横溢,叫充满热爱,唯独先生一人落了个偏激的名声。照我浅薄的逻辑与荒诞的推论来讲,刻薄偏激不正也是热爱吗?

华沙革命是败了的,正仿如清廷派出的油头粉面混迹歌舞伎町的留学生;但失败是向来不被尖锐者接受的,肖邦的“波兰不会亡”,密茨凯维支的“决不退让、决不妥协”,正是与先生的“一个都不宽恕”一样,发出了对侵略者、懦夫、自以为是者的激烈批判,这种强烈、坚定的感情就是纯粹的热爱。

但人们的误解是一点都不少的。倘若是钢琴,门外汉们——我便是其中之一,识不得线谱读不懂音律,只看那音符起起伏伏,便觉得但凡曲子都是高雅优美的,自然听不出其中的激动难抑。但字是人人都认得的,话是人人都听得懂的,然而还是有人读不懂小康者如何适合做鬼,而记得先生蜡黄的脸色、孱弱的身子,便私以为他是思虑过多,最终作坏了身子,然而遇见“一个都不宽恕”的遗嘱,又要教育小孩切莫向此类偏激刻薄者学习。

于是当今祖国有不少空心顶梁柱,缺了绝对的感情,缺了挚诚的热爱,于是人与人只是个体,而无法相通。先生曾为中国学子推介密茨凯维支的长诗,称其“影响国民之心”。先生不也是这样的人吗?终其一生也要把自己强烈的情感刺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肖邦与《革命练习曲》、毕加索与《格尔尼卡》,不正也如此吗?

由鲁迅先生的名言“一个都不宽恕”联想到与之类似的肖邦的名言“波兰不会亡”、密茨凯维支的名言“决不退让、决不妥协”,并结合其人、其事展开论述,不仅充实了文章的内容,还将思维由思索现象向探求本质推进,让文章颇具思想深度。

刻薄是尖锐绝对的情感,热爱也是。艺术是天赋,也是使命,文艺工作者承载着超负荷的情感,超越了肉体,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把浓烈的情感传递给尚未觉醒的民族与世界。这种天赋与使命向来不曾埋没,时隔百年同为波兰人的齐默尔曼重新演绎《肖邦第一叙事曲》,吹落历史为波兰民族革命蒙上的灰尘。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相信有许多中国青年仍然恪守着先生的训诫,哪怕被说成是刻薄者,也不改热爱,决不宽恕。

结尾段卒章显志,增强了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先指出刻薄与热爱都是尖锐绝对的情感,点题,并揭示出题目蕴含的深意;再通过阐述齐默尔曼重新演绎《肖邦第一叙事曲》来启示当代中国青年要恪守鲁迅先生的训诫,哪怕被说成是刻薄者,也不改热爱,决不宽恕,让文章极具现实针对性和启发意义。

猜你喜欢

训诫肖邦名言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行政行为的处罚性判断*
——对训诫法律属性的探讨
李文亮等来道歉如何规范“训诫”
肖邦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
名言趣画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