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胆囊病,饮食6守则
2020-06-30吴永辉
吴永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胆囊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高,如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等,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既然和饮食习惯有关,那么,胆囊疾病患者如能进行积极的饮食调养,必会对减缓疾病进展和改善症状起到良好的作用。
那么,胆囊疾病患者该如何吃呢?根据多年临床,医学界对于胆囊疾病患者的饮食总结出6条守则——
1.早餐一定要吃
现代人工作繁忙,很多人为了赶时间就把早餐省略了,殊不知不吃早餐对胆囊损伤很大。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存儲和浓缩由肝脏分泌出的胆汁,成年人每天分泌的胆汁量大约为800~1200毫升。在无进食的时候,分泌出来的胆汁经肝管转入胆囊内浓缩和贮存;进食的时候,食物进到小肠后,刺激胆囊收缩,排出胆汁帮助消化食物。而经常不吃早餐,胆囊里的浓缩胆汁排不出去,淤积在胆囊中,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过高,会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胆结石。胆囊里有了结石,若没有及时发现、治疗和控制,一旦结石阻塞胆囊管,就会引起更加严重的症状,如胆囊肿大、胆囊血管受压等,而且还会增加细菌感染和胆囊炎的风险。
2.控制脂肪、胆固醇摄入量
生活条件好了,人们胆固醇摄入越来越多,油炸食物吃得多,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高,就容易形成结晶,结晶沉积久了,就形成胆固醇性息肉和胆结石。所以,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是胆囊疾病患者饮食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全日供给油脂(包括主副食内的脂肪及烹调用油)20克左右,但不可集中于一餐,要三餐大致均匀。因为脂肪过多易引起绞痛,故禁食煎炸的食物,最好用植物油,有助于胆汁排泄,不用猪油等动物油脂。全日饮食中供给胆固醇量不超过300毫克,少吃或不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如:松花蛋、蛋黄、鱼籽、动物心、肝、肾、胃等内脏及肥肉等;多吃谷类、粗粮、豆类及其制品、新鲜瓜果和蔬菜及大蒜、香菇、木耳、洋葱、鱼等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
3.适量蛋白质
蛋白质过多可刺激胆汁分泌,还可引起胆囊收缩,加剧疼痛;但没有足够的蛋白质也不利于修复肝胆组织的损伤。所以建议胆囊疾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以80~100克/天为宜,以鱼、虾、兔肉、鸡肉等优质蛋白为主,但注意尽量少吃带皮的肉类。豆固醇有利于降低胆固醇在身体中的吸收率,摄入卵磷脂也有利于降低结石风险,故可以在替代部分鱼、肉食物的情况下,适量食用豆制品。
4.较高碳水化合物
淀粉类食物对胆囊的刺激较小,给肝脏带来的工作负担也小,所以,胆囊疾病患者宜用碳水化合物比例较高的饮食,以每天300~800克为宜。但是,对于肥胖及伴有冠心病、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患者,应限制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以控制热量的摄入。
5.多饮水
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可有效地稀释胆汁浓度,促使胆汁排出,防止胆汁淤积,有利于胆管疾病恢复。但饮水也有个原则,要少量多次,不能一次喝个饱。
6.少吃刺激性食物
很多年轻人喜欢吃辛辣类食物,但这类食物会对胆囊造成刺激,导致胆囊异常收缩,使得胆道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对胆汁的排出造成影响,不仅会增加胆结石出现的几率,还有可能因此诱发急性胆囊炎。
另外,过酸的食物也应该减少食用,比如山楂、陈醋、话梅等,因为酸性食物容易对十二指肠造成刺激,从而分泌出大量的胆囊收缩素,导致胆囊异常收缩,引发胆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