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家进校园“诗在远方”

2020-06-30关邨

中关村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学普及彩云进校园

关邨

我在《中关村》杂志和海淀网上,多次看到“企業家进校园”的报道,不觉“老之已至”,怦然心动,浮想联翩,回忆起自己少年的美好时光却似嫌寡淡。

去岁的金秋时节,我看到刘迎建先生,一头银丝,戴着红领巾,兴致勃勃地给孩子们讲解仿生飞行器的科普知识。刘迎建,天下何人不识君,“行伍惜别演兵场,神州造笔曰汉王。风流人物泼墨志,彩绘江山胜马良”。我的一些老年以“码字”为乐的朋友须臾离不开“汉王笔”。据悉,这是《中关村》杂志举办的第56场中关村企业家进校园活动,却是第一次走进小学。“海淀新闻”在新浪微博同步开启了视频直播,累计观看人数突破了10万人次!

刘迎建“玩鸟”娴熟,介绍“出头鸟”的问世不忘本行。汉王科技旗下子公司仿翼科技的技术突破,实现了自主飞行扑翼仿生飞行器在商业化领域从0到1的突破。不仅为无人飞行器家族增加了商业化的扑翼飞行器品类,而且将迎来扑翼飞行器从玩具级普及到高端行业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人工智能”进校园,企业家还通过自己的创新创业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正是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工程的完美实践。

教书重在育人。刘迎建在示范表演后,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有三个重要的条件:一是要有自己的特长;二是这个特长恰好是社会所需;三是这个被社会所需的特长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三者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社会需求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如果不从小培养,就很难改变。”

无独有偶。“把农科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中环易达“掌门人”魏灵玲博士,创造出“农业+教育”的运营模式。中环易达是现代农业跨界发展的探索者,利用自身的农业知识优势,在“北京市166中学”的屋顶开发出一爿“立楼顶接蓝天”的温室,普及设施农业温室种植知识。166中原贝满女中,名人辈出,老树新枝,得名“楼顶温室自然学校”,为学校科普教学闯出一片新天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英俊少年的心中,“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由此联想开去,早在自2010年,《中关村》杂志在海淀区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协同海淀区文明办等单位,组织“中关村企业家进校园”、“中关村名家校园行”活动,邀请纪世瀛、李开复、俞敏洪、夏颖奇、梅萌等各界知名人士,带着自己“成长、成才、成功,创业、创新、创造”的感悟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畅谈创新经历和创业感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启发指导学生实现理想、规划未来的奋斗方向。践行十年不觉长,科普添翼有方向。我们欣慰地看到,“企业家进校园”已然成为海淀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宣传中关村创新精神及文化的靓丽名片。

我的手机主页面上放有“彩云小译”的应用软件。前年的初冬时节,彩云科技CEO袁行远和同学们分享创业故事,“不想当同传的天气预报员,不是好的AI工程师”。袁总感同身受地同学们讲,“彩云天气”的灵感源自于同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对话;“彩云小译”则是上学期间的“OOPS字幕听打计划”。他又动情地说,当下所做的事业都源于大学期间不经意的偶然兴趣,看起来不是关联的事情,其实都有息息相关的纠缠。只因为偶然看了一眼,却记在心头,有了持久热爱,才能集腋成裘,联袂志同道合的朋友,奉献精彩故事,编织人生美丽传奇!

“传道,授业,解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企业家进校园”是对这一模式的继承和发扬。面对当今的新世界,5G开启商用,世界变成了一个万物互联的信息空间。大数据和物联网的碰撞,激发出一个伟大的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不断对改变人类的生活,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生命科学、现代农业等新理论、新技术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让我们想起那位伟人启蒙的金句——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科技强国、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并对新时代的科普工作提出殷切的希望——“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之翼”影响深远,许多大科学家热衷科普,不仅悉心开讲座,还妙笔写文章。企业家进校园,“诗在远方”,“功在千秋”,道阻且长,历史的必然。

猜你喜欢

科学普及彩云进校园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科学普及助力科学教育做加法——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科学教育论坛会议综述
一路彩云奔小康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彩云问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广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动效果调查研究
对联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