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些模式和做法
2020-06-30王昌然
王昌然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将乡村振兴提升到国家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通过改革提供发展动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壮大集体经济”,则指明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任务。
高密市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自的经济基础、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开拓创新,深挖现有资源优势,跳出传统樊篱,学习各地改革经验;创新了可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集体经济;资源管理
1 抓好现有资产资源管理典型
柴沟镇王家大庄村。王心海2006年上任支部书记,上任后首先带领两委干部对原先村内管理混乱局面进行了整顿。收回被个别农户侵占的集体沟边路边湾塘等土地、零星地200亩,部分统一整理后发包,有的植上杨树定期轮伐,年集体收入10万元,集体现有杨树1万多棵,专人看管,价值40万元。其次,收回并整理了集体的500亩五荒地、机动地,实行定期叫行承包,年收入20多万。近年来,村里硬化了大街小巷,建设了集体广场、村委办公楼,每年为村民垫付卫生费、合作医疗费7万元,在职干部及退休干部、村内公益事业管理人员报酬都能及时发放,村内各项公益事业有序开展,群众满意。
密水街道梁家屯村。付玉山1993年接任村支部书记至今,村支部、村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共7个干部,班子成员一直很稳定,有的任期已有20~30年,历次换届选举都很顺利,群众信任。从90年代开始,该村就重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是搞好沟边、路边、河岸绿化带统一植树管理,目前杨树存量1.1万棵,定期轮伐,年均收入10万多元,二是加强集体管理的350亩树林地承包管理,年收入14万元。三是搞好农户流转给超大集团土地的管理,年收入20万元。近年来,村集体每年收入近50万元,村里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二层办公楼,每年为群众支付合作医疗费、卫生费、治安保险、银铃安康保险、发放老人福利等近20万元,其他正常村务开支都能承担,每年收可抵支,还有盈余。
2 充分发挥资源高效利用
井沟镇集西村。支部书记宋来友2002年刚任职时,村集体无钱为村干部发放报酬,村两委靠借款运转。为改变村集体经济状况,该村一是2002年把集体的55亩沙窝地和四旁五荒5千米的绿化带植上了楊树,6年一次采伐,平均每亩杨树每年纯收入1000元,现在村集体存量杨树价值30多万元。二是借2010年集中居住建设工程建设出售了部分门头房,收入200多万。三是2011年下半年投资了30多万建设了35亩农村集市,由本村村民公开叫行承包负责管理和服务,年收入10万元,平均每亩2857元。四是2013年借沂胶路建设转让村建设用地和处理集体的办公室收入80万元。现在村集体日常事务和公益事业发展实现了自收自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3 城中村改制后发展集体经济典型
密水街道西三里居委会。该居委会2014年实施了居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改革后新的居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发展集体经济的宗旨,规范运营,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集体经济合作社投资教育基金和邻村旧村改造项目,每年实现收益265万元,新增湖光金色小区营业房6000平方米实行了出租经营,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20万元。2015年集体经济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330万元,2016年达到401万元,两年共为股民分红227万元。通过改制增加了村干部和居民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扩大了基层民主,促进了该居各方面工作全面和谐发展。
4 大牟家镇做活土地规模流转规模经营
大牟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2017年以来,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坚持真改实改,充分运用改革成果引导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动员部署、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出台《大牟家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奖惩办法》等措施,今年年经营收入过10万元的村可达到60%以上。
主要是围绕“做活土地文章”,坚持因村制宜,多种模式并存,促进全镇村级集体增收入。主要有以下增收途径:一是抓住村庄整体搬迁,实现集体和农民双增收,全镇共有12个村实施了迁村并点,村两委把农户和土地集体的(机动地、村落复垦地、承包地盈余、路、沟渠、五荒地等)实施统一流转经营,集体取得流转服务费和集体土地流转收益。其中三合新村去年此项收入达到70万元。二是组织土地规模流转创收,以张肖村为代表的14个村,为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面积达到16000亩,每年集体服务收入和集体土地流转收入120万元,张肖村年此项收入+劳务合作社收入共计14万元。槐家村流转土地950亩,服务费20元/年亩,计19000元;平整土地增加面积80亩*1120元年亩=8960元,两项共计10.86万元。三是开展大田托管增收,北杨家庄等4个村,实施大田托管3000亩,村集体每年收取服务费12万元。四是农业招商创收,郇李村引进北京的一家林木公司搞竹柳种植和深加工,种植面积730亩,村年服务收入21.9万元。大迟家村为省农科院建立小麦良种培育基地4000亩,每年集体服务收入10多万元。五是资产租赁,官厅等3个村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和集体自筹资金建设养殖大棚出租,年收入23万元。六是村合作社自营,泊子新村等5个村充分利用河道清理出的河床地,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直接经营,每村增收20~30万元。
5 抓好招投标发挥资产资源最大效益
对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处置要发挥各镇街区招标中心作用,可广泛吸引招标对象,优化经营项目,提高使用价格,提高资产资源承包租赁效益。近年来我市有关镇街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去年大牟家镇办理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项目32个,为集体增收500万元。朝阳街道两个村的胶河沙资源,个人联系买卖价格分别为3、4万元,招标价格分别达到30、40多万元。开发区某村7.8亩土地的旧村委院落长期租赁招标价格达到80万元,每年再缴纳租赁费10万元。
6 资源开发型
主要适用于有“四荒地”、山林、滩涂、水面、货场、地下矿产资源的村。对这些村,按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路。通过对资源招标承包,获取发包收入。柏城镇前冢子头村一处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仓储场地,之前一直由村集体经营,因管理不善而关停,产权改革后,通过竞标方式公开对外发包,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3万元。大牟家镇官厅村依托集中居住区建设,通过复垦旧村、整理村内废弃湾塘、地边地脚等增加土地300多亩,通过土地流转,年增加集体收入30多万元。
7 联合经营型
按照“村里塔桥、招商引资”的思路,由村里能提供场所,搭起框架,通过建市场、兴办工业园,吸引外来投资,增加集体收入。柏城鎮柏城村建立了柏城里便民市场、苑家疃建立了半岛花卉园市场,增加集体收入100多万元。
8 合作组织带动型
立足潍坊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把党员集合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因地制宜、抱团发展,实现富民强村。阚家镇松兴屯村,由党支部领办果菜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资金互助合作社,年村集体收入90多万元。柏城镇前冢子头村,由村支部领办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年实现集体收入40多万元。
9 光伏发电项目
(1)浙江正泰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已在大牟家镇、阚家镇、柴沟镇、胶河生态发展区等有关村实施。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每个村大约投资9万元,可安装18千瓦光伏板,每天可发电66度,按每度电0.58元计算,每月增收1140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3650元,6年可收回投资,连续使用25年可增收34.2万元。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可将光伏租赁项目推广到有安装条件的农户,按一个村可安装30户,每户安装40块板,每块板一次性奖励7元计算,当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400元。
(2)日日顺电器有限公司已在大牟家、柴沟镇等乡镇实施。以投资10万元来计算(农商行可提供贷款最高20万,月利率7.6125),需安装面积160平方米(农村5间住房的正屋、南屋即可满足),可安装光伏29.4千瓦,每千瓦年发电量1500度,年可发电444117度,供电部门每度电收购价0.58元,年收入25588元,4年可收回投资。日日顺电器有限公司负责全部勘查、设计、安装并办理相关手续,不收取任何费用,不给屋面造成任何影响;负责25年的运维服务,只收取损毁配件成本费用。
10 总结
从目前高密市的做法来看,绩效开始充分显现。促进了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探索承包土地流转经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经营性资产股份量化、扶贫资金量化入股等四类股份合作形式,流转土地面积达26万亩。规模效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基础得以巩固,集体家底搞清了,各类经营性资产增值保值,资源型资产得到了永续维护利用,农民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梁颖,张瑞德,蔡承智.国内外(乡)农村建设模式的比较[J].贵州农业科学,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