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的中国—东盟相处之道

2020-06-30张蕴岭

领导文萃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争端东南亚

张蕴岭

中國与东盟国家比邻而居,山水相连,有着割舍不断的天然联系。东盟是东南亚国家的联合体,有了东盟,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就有了“双轨”:一是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关系,二是与东盟整体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定位和处理得好,对发展双方的关系至关重要。

二战后,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双方的关系都经历了转折性变化。所谓转折性,其一,中国结束了抗战和内战,新中国诞生,同时,东南亚国家逐步摆脱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双方开始了新关系的构建;其二,国际大环境改变了双方关系正常发展的轨道:由于冷战,东南亚国家分裂为不同的集团,中国与苏联结盟,后分裂,中国曾支持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这使得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

在经历一些重大变化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逐步走向正轨:一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与美国建交,推动了中国与一些近美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二是冷战结束,消解了中国与一些国家间的政治鸿沟,关系恢复正常化;三是东南亚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所有国家纳入到一个区域合作机制之中。

这些变化改变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东盟)关系的综合环境,双方探索以“和解、合作、共利”为导向的新关系。这种关系主要包括:其一,定位为对话伙伴,逐步增进理解和信任。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启对话,成为东盟的对话伙伴,此后,建立了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构建自贸区、第一个向东盟派驻大使的域外国家。其二,协商解决分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谈判与越南解决了陆地边界的划定,与东盟整体就稳定南海局势发表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进一步谈判“南海行为准则”。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由对立走向协商和合作,结成战略伙伴,主要是基于新的相处之道:其一,基于共处、共生的认知,努力通过协商化解分歧和处理争端,不让分歧升级;其二,基于合作、共利的认知,构建共同参与的规则和机制,加固关系的基础。

在国家间关系中,出于复杂原因,邻国间往往是“近而不亲,近而积怨”。对于中国来说,处理好、发展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非常重要,但并非易事。特别是在中国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背景下,一方面,中国自身可能会膨胀,在发生矛盾时表现出强势,让对方感到“以势压人”,从而产生不满和抵触;另一方面,作为主要是中小规模国家的东盟各国,也会对中国产生“自然的恐惧”,把不断做大做强的中国视作威胁,甚至还会拉拢域外势力抗衡中国。

总的看,中国坚守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分歧和争端的原则,尊重东盟的中心地位和支持东盟在区域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赢得了东盟的基本信任;东盟国家把中国作为合作伙伴,积极推进与中国的合作,对于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亚投行、澜湄合作等,东盟国家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并且深度参与,得到了中国的高度赞许。

令人担忧的是南海问题。尽管中国与东盟国家都不愿让局势恶化,但是,有关岛礁和海域的争端根深蒂固,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却难以真正落实。东盟相关国家对中国关于南海的立场并不认同,且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反制,包括与一些域外国家,特别是美国合作,对中国进行牵制,美国也越来越抓住不放。尽管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争端会一直成为制约双方关系深度发展的一个障碍。

海上争端解决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智慧,需要创新,更需要新理念。南海争端的复杂性决定了很难在短期内找到一个有效的彻底解决办法,在此情况下,重要的是维护南海的和平,即不发生冲突和战事。如此,需要各方克制和约束,需要制定和遵守规则,这正是当前双方在努力做的。从长远看,还是需要新海洋观认知下的创新行动。新海洋观的要义是共享和共治,而不是占有和争夺,基于这样的认知,可以在不触碰主权、专属权的情况下,创建共享片区、共享领域、共享资源、共享设施、共享空间等,包括建立共同参与和运营的法人实体。

(摘自《世界知识》)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争端东南亚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国际法探讨
美俄聚焦东南亚
有第三方干预的两方争端的博弈分析
对日受降权争端背景下的中共与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