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镲

2020-06-30赵元

环球人文地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天津人元杂剧方言

赵元

天津人说话“贫”,张口就像说相声,十分有“哏儿”(即有趣),所以天津被戏称为“哏都”。天津方言里,让对方挪点位置,叫“起开”;表达别在意,就那样吧,得说“去去吧”;膝盖叫做“玻璃盖儿”;精打细算的人叫做“把家虎”……生动幽默的天津话并非一成不变,其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江淮方言和北京方言的影响。清朝末年,淮军作为清政府的主要国防力量驻扎天津,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士兵来自苏北江淮一带,并在此后定居天津,所以天津话的发音及词汇,受到江淮方言影响较大。同时由于地缘相近,天津也受着北京方言的影响,过去有“说卫(天津卫)话,带京腔”的讲法,直到今天许多天津方言与北京方言都是相通的。例如,上当了都说“冤大头”,惹祸了都称“捅篓子”,特别令人讨厌的人都称其为“狗食”等等,举不胜举,“打镲”也算其中一个。

在北京方言和天津方言里,打镲的意思是“拿人开涮,开玩笑”。当听到有人用调笑的口吻说他人,而当事者不以为然时,往往脱口而出:“你拿我打镲是吧?”意思就是你在拿我开玩笑吧。“打镲”中的“镲”,本是一种打击乐器,由两个圆形铜片组成,演奏者双手各拿一面镲,互相撞击发出声音就是“打镲”。这样一个击打乐器的动作与开玩笑有何联系呢?

有观点认为打镲的说法源自元杂剧。在元杂剧里,表演中途会空出一点时间,由副末、净、丑现场穿插一段内容与剧情没有直接联系的“打咤”。在中国戏曲里,“打”是表演,“咤”是离开剧情主线,用谐谑的语言和滑稽动作插科打诨。穿插“打咤”,是为了让主要角色的扮演者到后边稍事休息,也让观众的精神放松一下。清代刊印的戏曲剧本《缀白裘》里有记载,“打咤”前一般有个开场的提示语,如“且住下,莫说话,听我余下打个咤”或者是“住了罢,打个咤,留在肚里做什么”,然后才开始表演“咤”词。“咤”词由伶人长期积累、传承而来,可随时根据场上的实际需要即興插入,通常用诙谐的俚语,互相逗趣、开玩笑。天津话里,打咤与打镲的语音和意思相类似,所以有打镲是从元杂剧中发展而来的说法,与击打乐器“镲”并无关联。

如今“打镲”一词仍活跃在天津人的口语里,例如让好友帮忙办件事情,过些日子去问他,他一拍脑袋瓜子:“唉哟,你瞧,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呢?”这时,就可回一句:“你这不是拿我打镲嘛!”如此用法十分常见,这些诙谐的语词,体现着天津人爱逗乐的文化性格。

猜你喜欢

天津人元杂剧方言
元杂剧中的妓女形象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 明代剧坛对元杂剧接受之研究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ransitivity i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Version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小议《元曲选》中的“死科下”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Human Translator and Translation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