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炎Ⅱ号方口服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

2020-06-30陈晶晶

河北中医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征盆腔定向

陈晶晶

(上海市普陀区中医医院妇科,上海 200062)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以往被称为慢性盆腔炎,是由于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而遗留病理性改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慢性盆腔痛,迁延难愈,严重者可引起异位妊娠、不孕等,不仅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还增加了家庭矛盾和经济负担。2017-10—2019-05,我们应用盆炎Ⅱ号方口服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SPID 40例,并与单纯应用盆炎Ⅱ号方口服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妇产科学》[1]中SPID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版)》[2]中慢性盆腔炎。辨证为气滞血瘀型[3],主症:下腹部刺痛或胀痛,痛处固定;腰骶部刺痛或胀痛;经期腹痛加重。次症:经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夹血块,胸胁或乳房胀痛或刺痛,带下量多、色白或黄。舌脉: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弦涩。须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结合舌脉进行诊断。

1.1.2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中医、西医诊断标准及辨证标准;年龄18~60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出现不良事件者;治疗期间采用干扰疗效判断的其他治疗者;未按研究方案要求完成治疗者;治疗期间出现其他并发症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年龄20~55岁,平均(36.43±2.91)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6.24±3.23)个月;病情程度[3]:轻度6例,中度27例,重度7例。对照组40例,年龄20~55岁,平均(37.18±3.2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6.40±2.98)个月;病情程度:轻度5例,中度29例,重度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盆炎Ⅱ号方口服。药物组成:柴胡9 g,延胡索9 g,香附9 g,乌药9 g,赤芍9 g,桃仁9 g,莪术9 g,丹参15 g,皂角刺9 g,制没药6 g,王不留行9 g,桂枝3 g,生薏苡仁30 g,大血藤15 g,败酱草15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饭后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穴位敷贴。中药外敷Ⅱ号方药物组成:黄芪30 g,透骨草30 g,三棱15 g,莪术15 g,赤芍15 g,大血藤15 g,乌药10 g,皂角刺10 g,桂枝10 g,红花10 g,制乳香6 g,制没药6 g。上药打粉混合,取10 g溶于水调成糊状备用。应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JR-4AS型,江西晋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将纱布浸透制备好的中药外敷Ⅱ号方,置于电极板上,正负电极板对合放置,待电极板温热后放于患者小腹两侧子宫穴和腰骶部腰阳关、腰俞穴,时间20 min,结束后取下电极板,用凡士林调和中药外敷Ⅱ号方药粉,凝固后涂于穴位敷贴纸上,贴于以上穴位,留置4~8 h取下。每周3次。

1.3.3 疗程 2组均从月经干净第1 d起治疗至下个月经来潮停止,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避孕。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变化。症状、体征评分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订,内容包括下腹疼痛、腰骶疼痛、经期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带下异常、月经异常症状,以及子宫活动受限、压痛,附件区包块或增厚、压痛体征,评分越高症状、体征越严重。②盆腔痛评分参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即在一条10 cm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0)和“最剧烈的疼痛”(10),最高分为10分。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在直线上标注表达疼痛程度的点作为评分依据。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后盆腔痛VAS变化。

1.5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和理化检查正常,症状、体征评分减少≥95%,随访1个月未复发;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妇科检查和理化检查明显改善,症状、体征评分减少≥70%,<95%;有效: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和理化检查有改善,症状、体征评分减少≥30%,<70%;无效:症状未减轻甚至加重,妇科检查和理化检查未改善甚至加重,症状、体征评分减少<30%[2]。以治愈+显效+有效统计总有效。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

2.3 2组治疗前后盆腔痛VAS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盆腔痛VAS比较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同期比较,△P<0.05

由表3可见,2组治疗1、2、3个疗程盆腔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盆腔痛VAS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

3 讨 论

SPID由于慢性炎症刺激,造成盆腔组织结构破坏,局部防御功能减退,导致病症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现代医学治疗大多使用抗生素,效果欠佳,而中医药治疗方法多样,疗效确切[4]。

中医学认为,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将SPID归为妇人腹痛、月经不调、带下病、热入血室、癥瘕、不孕等范畴。病因病机多为经期、产后血室正开,正气不足,胞脉空虚,热毒、湿浊之邪乘虚入侵,致使胞宫、胞脉气血运行不畅,气机阻滞,瘀血阻络。该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邪气滞留,日久成瘀。《血证论》云“一切不治之症,总由不善祛瘀之故”,本病的病机核心是血瘀,瘀血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气滞,正谓“血瘀必兼气滞”[5],治疗时应注重理气行气,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为治疗大法。本研究盆炎Ⅱ号方中柴胡、延胡索、香附、乌药理气止痛;赤芍、莪术、桃仁、丹参、没药、王不留行活血止痛;大血藤、败酱草、薏苡仁、皂角刺活血消痈,利湿排脓;桂枝温通经脉,既可温散瘀邪,又不致助阳生热。全方理气通络,活血止痛,寒温得当,正中病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延胡索、乌药、香附抗菌消炎,解热镇痛,且有改善机体免疫力作用[6-9];桃仁、赤芍有抗炎、改善血循环、调节免疫力作用[10-11];丹参、莪术可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12-13];制没药止痛,抗真菌,消炎[14];大血藤、败酱草有明显抑菌或抗菌作用[15]。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通过中频电流产生的电场对中药离子产生定向推动力,使中药有效成分更深入有效地透过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并迅速吸收,其脉冲和热疗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盆腔组织的营养状况,加速新陈代谢,促进炎症物质吸收和细胞修复,达到治疗疾病目的。中药外敷Ⅱ号方中三棱、莪术、红花、赤芍、制乳香、制没药活血止痛;大血藤、皂角刺活血消痈;黄芪补气生血,温经通络;透骨草通经透骨,活血止痛;乌药行气散寒止痛;桂枝温经通阳止痛。全方合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穴位贴敷疗法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将中药贴敷于穴位以刺激穴位,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无疼痛、无创伤的外治方法。《理瀹骈文》言“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清·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曰“汤药不足尽病,人之疾病,由外入内,其流行于经络脏腑,必服药乃驱之,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有力”。在定向透药后穴位敷贴可使药物透过开放的皮肤腠理持续渗入发挥药效,两者结合,相辅相成,疗效显著。子宫穴位于女性生殖器体表投影处,为经外奇穴,是治疗胞宫诸疾的经验穴,可促进盆腔经络气血畅通,起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16]。腰阳关为督脉要穴,可补肾散寒,温经止痛。腰俞亦为督脉之穴,是腰部脉气转输之处,具有散寒除湿、调经止痛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均达100%,2组疗效确切,但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盆炎Ⅱ号方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说明2组治疗均可改善SPID患者的症状、体征,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盆炎Ⅱ号方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治疗改善SPID患者症状、体征更明显。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时盆腔痛VAS低于对照组同期,说明盆炎Ⅱ号方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治疗可更快、更好地缓解SPID患者盆腔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盆炎Ⅱ号方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SPID疗效确切,能提高治愈率,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体征盆腔定向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盆腔积液怎么办
优秀定向运动员中距离定向比赛成绩比较研究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