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效果与安全性
2020-06-30高红丽
高红丽
(柘城中医院儿科,河南 柘城 476200)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常引起儿科疾病的病毒,由该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下呼吸道疾病称为毛细支气管炎。该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咳嗽、憋喘、呼吸困难、气促等其临床表现,经临床追踪研究发现,一旦患上毛细支气管炎,有三分之一的患儿会发展为哮喘,从而不利于其健康成长[1]。以往,临床主要对该疾病患者采用补液、吸氧、糖皮质激素等支持性治疗,据分析,炎症指标水平能够反映该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支持性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炎症指标,但是却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所以需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炎性症状采取针对性治疗方能促进治疗的有效性[2]。本文就常规治疗+孟鲁司特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入选标准:首次发病,年龄≦3岁;生命体征稳定;经鼻咽分泌物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呈阳性;符合《儿科学》诊断标准[3];临床资料完整且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入院前两周已使用同类型药物或本研究药物进行治疗者;支气管内存在异物、气管外道受压者;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者;合并肺炎衣原体、肺结核、肺炎支原体者。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78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孟鲁司特钠治疗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2:17,平均年龄为1.87±0.31岁,平均病程2.34±0.19 d,病情程度:6例轻度、29例中度、4例重度。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1:18,平均年龄为1.76±0.28岁,平均病程2.33±0.20 d,病情程度:5例轻度、30例中度、4例重度。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镇静、止咳、解痉、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澳大利亚阿斯利康,注册证号H20140475)辅助治疗,每次0.25 mg,每日1次。观察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四川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828)治疗,每次5 mg,每日1次。所有患儿的治疗时间均为7 d。
1.3 观察指标
1.3.1 白细胞介素-8、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半胱氨酰白三烯的检测
分别在患儿入院次日和治疗7 d后抽取静脉血2 mL,室温静置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8、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半胱氨酰白三烯水平。
1.3.2 临床症状观察
记录患儿咳嗽消失时间、憋喘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期间出现嗜睡、声音嘶哑、腹泻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炎症相关因子测定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半胱氨酰白三烯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1。
2.2 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咳嗽、憋喘、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嗜睡、声音嘶哑、腹泻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SD,n=39)
表1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SD,n=39)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白细胞介素-8(μg·mL-1)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μg·mL-1) 半胱氨酰白三烯(ng•m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4.55±8.73 56.64±9.47 22.46±3.44 20.78±4.62 57.23±9.45 47.64±8.57观察组 65.21±8.54 47.41±8.28* 22.96±3.12 14.69±4.23* 56.97±9.85 35.67±7.22*
表2 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n=39)
表2 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n=39)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咳嗽(d) 憋喘(d) 呼吸困难(d) 气促(d)对照组 4.71±1.23 4.33±0.85 2.64±0.58 3.60±0.67观察组 2.61±0.95* 3.69±0.74* 1.66±0.22* 1.87±0.74*
表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39)
3 讨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会对人体气道黏膜产生损伤,增加血管通透性,令气道的分泌物增加,同时还会对气道黏膜内嗜酸粒细胞产生聚集,进而半胱氨酰白三烯水平增高[4]。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半胱氨酰白三烯是较强的炎性介质,前者在哮喘、气道炎症等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后者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可发挥效应,引发毛细支气管炎[5]。白细胞介素-8会促进中性粒细胞的移动和黏附,从而使肺部气道上皮细胞表面聚集大量中性粒细胞,使脂质过氧化,加强气道高反应性[6]。因此,通过合理用药抑制炎性反应将有助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治疗。
临床上主要对该疾病患者采用常规支持性治疗,如镇静、止咳、解痉、抗病毒等,同时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布地奈德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进入人体后可与机体内的皮质醇受体结合,从而减少促炎蛋白转录、翻译,干扰ATP转化活性,进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合成及减少炎性渗出物的产生。
病理学研究表明,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半胱氨酰白三烯与该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其中以孟鲁司特钠为主要代表药物[7]。孟鲁司特钠除作用于白三烯受体外,还可对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等产生抑制作用,常用于持续性哮喘、病毒所致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8]。糖皮质激素与孟鲁司特钠进入人体后可协同发挥药效,并直接到达病变位置,令患儿的受损气道黏膜能够加快修复,从而缩短其临床症状的持续时间,令其症状获得快速缓解。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炎症指标的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半胱氨酰白三烯等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者结合后可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抑制内源性介质的释放,减轻呼吸道高反应状态,同时还能促进黏膜纤毛的摆动,增强纤毛的清除功能,加快机体功能恢复[9]。因此,本文结果中,观察组不仅炎症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其症状消失时间也较对照组快。而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可见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的治疗方式也更具优势,与刘敏宁、高阳、张雪平[10]研究中的结果数据相似,说明该治疗方式具有可行性。
综上,孟鲁司特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可有效减轻炎性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