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德育课“一案到底”教学法探究

2020-06-29朱晓燕

科海故事博览·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实践教学方法

朱晓燕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德育教师亟需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本文在论述分析“一案到底”教学法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依法保护人身权利”一课为例,探讨“一案到底”教学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实施策略及相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 中职德育课 一案到底 教学方法 实践

一、什么是“一案到底”教学法

(一)关于案例教学法

“一案到底”教学法归属于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早由时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朗道尔教授创立,被广泛应用于哈佛大学法律教学。案例教学法更加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思想、情感和生活,能有效激发学习学习兴趣,对中职德育课教学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但笔者认为,如果一堂课上运用多则案例,容易出现学生只听案例而不深思其中理论内涵的现象,教师也容易在多则案例中迷失教学目标、疏忽教学重难点,使课堂显得过于松散。为此不妨变多为一,探究“一案到底”教学法,在一条主线下师生进行探讨互动,以更好地聚焦教学主题,达成教学目标。

(二)“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综合国内学者黄志刚、秦力、陈志红的观点,笔者认为,“一案到底”教学法是指在一堂课中,教师以1个典型案例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巧妙将教学重难点加以联系整合,授课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师生共同活动,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

与多案教学相比,“一案到底”教学有以下特征:首先,课堂聚焦于单个案例,即可节约时间、又可避免学生因太多案例而产生思维混乱;其次,学生对案例的印象更加深刻,需要掌握的不同知识点将随着案例的曲折变化而呈现;再次,“一案到底”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是引导者,师生在完整的案例情境中共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利”一课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依法保护人身权利”一课选自《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一课第二节,民法调整的民事关系指民事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其中人身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享受财产权及参与其他民事活动的前提。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法通则中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理解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人身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授的对象为高一下学期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他们已接受半年的专业技能训练、动手能力较强,但文化课的学习相对薄弱,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兴趣不大,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本课内容涉及不少民法概念,这些概念及内容理论性强、较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同时,学生对具体直观的事件有较大兴趣,尤其是对发生在身边、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事件有一定敏感度,活泼的他们乐于互动分享。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认知目标:了解人身权含义、内容及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懂得侵害人身权利要承担法律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依法保护人身权的意识、崇尚公平正义。

运用目标:正确区分哪些行为侵害公民人身权;学会在维护自己人身权的同时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其中知道人身权的内容、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是教学重点,学会在维护自己人身权的同时尊重他人的人身权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理念

教育学家杜威曾说“最好的教学,应牢牢把握教材与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本课的设计理念。为此,我将结合学生电子商务专业背景和生活实际,充分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创设完整灵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和讨论交流式学习。

三、“一案到底”教学法在“依法保护人身权利”一课中的运用

(一)穿针引线中编制案例

1.选取亲近学生的案例素材

“一案到底”教学法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案例素材的选择,案例不在于有多新颖独特,关键要能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架起师生间沟通对话的桥梁。为此,基于学生电子商务的专业背景和生活实际,我设计了案例“一个快递引发的纠纷”,作为本堂课的主素材,大致内容如下:

双十一期间,电商平台火热,紧接着而来的是快递爆仓,大家纷纷收到快递。张华是一名在校学生,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11月16日他收到了一个包裹,拿到后因为急着去打球就先放在了寝室。晓波,同样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是张华同寝室的男生,好奇地打开了快递,发现原来是张华女朋友买给张华的礼物,晓波觉得好玩,以张华的名义给其女友回了信。张华发现后十分愤怒,当面质问晓波,晓波没有道歉,反而辱骂嘲笑张华。

几天后,张华叫上自己的一帮哥们,毒打了晓波一顿,还强行要求晓波下跪求饶,整个过程被拍成手机视频,上传到了微信朋友圈。晓波遭多人暴打后,肋骨和脏器受伤,住院治疗期间他看到自己受辱的视频在网上被大肆传播,身心严重受害。晓波父母代理晓波起诉张华,最终张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两年执行。

将双十一购物节、快递收发这些电商专业学生熟悉的现象名词引入案例,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案例情境。校园欺凌事件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中职学校中此类事件也曾多次发生,设计校园欺凌犯罪案件方便将法律知识直接运用于实际生活。

2.设置基于教材的知识性问题

“依法保护人身权利”一课中有大量关于人身权的法律概念及违法责任规定,“一案到底”教学法的显著特点之一便是将不同的知识点贯穿于同一故事情境中,并设置相关任务,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为此,我尽可能将教材知识暗含于案例当中,发出提问,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教师则在解析答案中讲授相关法律概念,具体如下:

知识片段一

晓波好奇地打开了张华的快递,发现原来是张华女朋友买给张华的礼物,晓波觉得好玩,以张华的名义给其女友回了信。张华发现后十分愤怒,当面质问晓波,晓波没有道歉,反而辱骂嘲笑张华。

提问:晓波侵犯了张华的哪些人身权利?

答案:晓波辱骂张华,侵犯其名誉权(分析什么是名誉,什么是名誉权);晓波私拆张华快递,侵犯其隐私权(分析什么是隐私,什么是隐私权);晓波以张华的名义给其女友回信,侵犯其姓名权(分析什么是姓名,什么是姓名权)。

知识片段二

几天后,张华叫上自己的一帮哥们,毒打了晓波一顿,还强行要求晓波下跪求饶,整个过程被拍成手机视频,上传到了微信朋友圈。

提问:此时谁的权利受到侵害?具体涉及到哪些人身权利?

答案:晓波被殴打,生命健康权受到侵犯(分析什么是生命健康权);晓波被强制下跪求饶,受辱视频被发到微信朋友圈,其名誉权受到侵犯。

知识片段三

晓波遭人毒打后,肋骨和脏器受伤,住院治疗期间他看到自己受辱的视频在网上被大肆传播,身心严重受害,晓波父母代理晓波起诉张华。

提问:张华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答案:晓波遭受围殴后,一根肋骨断裂、脏器受损,伤势较重,其受侮辱的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后,对其名誉和身心健康都造成巨大不良影响。张华已年满16周岁,需承担《刑法》条例中故意伤害罪责任,最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考虑其未满18周岁,缓期两年执行。

3.营造互动开放的对话式学习

日本著名教育学家佐藤学提出“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应是与教材及对象世界的对话,应是与同学和教师的对话,应是与自我的对话”。只有在这样有效的对话中,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为此,我在“一个快递引发的纠纷”这一案例中,设计了几个开放式问题,一答一应中展开对话,具体如下:

对话一

思考:张华发现晓波私拆他的快递,并以他的名义给女朋友回信,十分愤怒,当面质问晓波,晓波没有道歉,反而辱骂嘲笑张华。请问,如果此时你是张华,接下来会怎么做?

学生的回答:骂回去……打一顿……告诉老师……打110……

教师的回应:骂回去?嗯,嘴巴上可以过下瘾,但对方会怎样回应呢……打回去?嗯,可以出一口恶气,但打完以后会怎样呢……告诉老师?这个方法行不行?我听到大部分人说行,如果我是张华的老师,我会这样做……打110?那警察来了以后会怎么处理呢……《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一起回想下……

对话二

思考:晓波遭人围殴后,肋骨和脏器受伤,住院治疗期间他看到自己受辱的视频在网上被大肆传播,身心严重受害。请问,如果此时你是晓波,接下来会怎么做?

学生的回答:去法院告他!

教师的回应:这个时候怎么没有人说找老师或者报警呢?

学生的回答:因为实在太过分了。

教师的回应:对的,因为他的行为很严重,已经违法犯罪了。

对话三

思考:晓波父母代理晓波到法院起诉了张华,晓波会受到怎样的判决呢?

学生的回答:他应该坐牢……应该赔偿……

教师的回应:大家根据组桌上的《刑法》条例知识,各组分角色审判下……

对话四

思考:让我们回顾下整个事件,最先挑起事端的人是谁?是晓波,是他先私拆了张华的快递,但最后被法院判刑的人又是谁呢?是张华。为什么一个原本无辜的人变成了有罪之人呢?

学生的回答:他不应该带人围殴晓波……不应该拍侮辱晓波的视频……

教师的回应:对的,他的报复行为非但没有帮他维权,反而害了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我们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务必要在尊重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正确维权……

(二)绘声绘影中呈现案例

“一案到底”虽然强调深层挖掘、贯穿到底,但如果每次都以相同形式展现类似素材、都以教师语言讲述知识,学生难免容易感到厌倦、乏味,以致失去学习兴趣。为此,我课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准备,以多种形式呈现“一个快递引发的纠纷”,力求绘声绘影、耐人寻味,具体如下:

1.以照片直观展示故事情境

一幅直观的图片可以直接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胜过教师千言万语,若是学生自己摆拍的,更能吸引注意力。为此,课前我让学生根据故事剧情,自己设定人物场景,拍摄了若干幅照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情节安排加以呈现,学生兴趣浓厚。

2.以声音生动展现剧情发展

为了更好地顺承案例剧情的发展,我改变直接以语言阐述的做法,让学生课前模仿当事人的语气情绪,将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语句加以录音。课堂教学中,这些惟妙惟肖、略带神秘的声音有效调动了课堂气氛,学生安静地聆听每一句每一字,仿佛案例就发生在身边。这些貌似虚无、看不见的声音反而增强了本课教学情境的“真实感”,部分录音文字如下:

录音一

张华:你为什么拆我的快递,还以我的名义给我女朋友回信?

晓波:我就拆,怎么了?你這个小赤佬……

录音二

张华兄弟:敢拆我兄弟快递,给我上,往死里打!

张华:给我跪下,叫大爷,拍下来发到朋友圈让大家看看……

录音三

班级同学:你看朋友圈了吗?里面有晓波被打的视频呢,可真惨……

录音三

晓波:他们实在太过分了……爸、妈,这件事我一定要讨个说法,我要告他……

录音四

法官:被告人张华,因犯故意伤害罪,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两年执行……

3.以采访准确揭示案例知识

“依法保护人身权利”是一堂法律课,虽然教师自身的储备和课前准备可以满足学生对法律的学习需求,但与专业的法律人士相比,还是缺乏一点说服力。在“一个快递引发的纠纷”案例中,许多情节的分析和结果的定论都需要依靠准确的法律依据。为此,我利用当下流行的网络直播间手段,将几十公里以外的专业法律请进课堂,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通过采访提问的方式,请律师为案例做专业分析,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本次法律课堂的“专业感”和“正式感”,学生聚精会神听讲,吸纳本课所学。

(三)小组竞答中赏析案例

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我将全班四十余名学生分成5个小组,案例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围绕教材知识、开放式思考、个人的感悟、案例审判等发出多次提问,各小组成员开展竞答。教师统计得分,整合举手抢答、审批案例、课堂记录等得出综合得分,进一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以便更好地投入课堂。几轮竞答下来,各小组参与率有高有低,但总体较为均衡、差距不十分明显,学生较好投入了课堂。

(四)合作探究中审判案例

“一个快递引发的纠纷”接近尾声时,我向各小组提出了本课最具挑战性的一个问题——张华受到起诉后,将受到怎样的判决呢?从学生窃窃私语的口中我听到了坐牢、赔偿等字眼,大家都知道张华应该受到较为严厉的惩罚,但由于缺乏专业法律知识,无法说出最为准确的答案。为此,我将课前梳理打印好的相关《刑法》条例知识分发给各小组,并将写有“原告”“被告”“法院”“律师”“陪审员”等角色的座签放到各组桌上,由小组自行分配角色,开展模拟法庭审判。在给定的时间内,学生依照《职业道德与法律》前面章节所学的民事诉讼程序、教师列出的相关《刑法》条例和各自的角色任务,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由各组法院法官的扮演者公布判决答案。各组答案不尽相同,在普遍认同故意伤害罪的同时,在有期徒刑年限、是否缓期知行、赔偿人的界定等存在分歧。各组陈述答案的过程就是本课绝佳的生成过程,教师——记录、辨析,最后谜底揭晓,由神秘的录音揭晓答案——被告人张华,因犯故意伤害罪,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两年执行。问题导向下,“一案到底”一气呵成,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对话思考,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五)反思收获中评价案例

课堂最后几分钟,我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让学生填写“反思收获卡”,询问学生对本次“一案到底”教学方式的看法,以便教师反馈和改进教学。学生的留言让人倍感欣慰(截取如下),笔者对“一案到底”教学法进一步增强了信心。

学生1:这节课的故事很有意思,想看电影一样,图片和声音很精彩

学生2:我扮演了一次法官,感觉不错

学生3:律师直播好酷

学生4:故事主人公最后坐牢好可惜,冲动是魔鬼

学生5:我知道了好多人身权

学生6:暴力不能解决问题

学生7:这样上课很有趣,比单纯讲课本知识好多了

学生8:感觉和我们的生活挺近的……

四、中职德育课开展“一案到底”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编制案例时要尽可能涵盖教学内容中的所有知识点,如有遗漏设法补充

“一案到底”教学法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直接与案例所涉及知识的多少相关。因此,教师编制案例时应以知识点为线索,合理安排剧情,但不应为了刻意迎合教材知识点,使案例过于失真和不自然。若实在不能完全涵盖所有知识点,教师应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基准,适当搭配其他方法加以补充。如“一个快递引发的案例”中,虽然我课前做了大量思考和准备,但始终无法将人身权利中的“身份权”囊括其中,为此课堂结束时,我口述了“身份权”的涵义,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行了解“身份权”概念、列举侵犯“身份权”的案例,以此弥补遗漏。

(二)讲授案例时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做好问题设置和任务安排

“一案到底”教学绝不仅仅是单向的展示案例,教师要以案例为媒介,与学生形成对话,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设问时,要力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各问题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问题要有难有易、有机结合,简单的知识点不必多费口舌,重难点部分要用有难度的甚至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丰富联系和深入思考。此外,要恰当安排学生的课堂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无论何种方式,只要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碰触,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表达、善于发表自己的观念和看法,都可以采纳。

(三)教学结束后教师需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为今后改进积累经验方法

一要反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通过“一案到底”教学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任務和目标,若没有,问题出现在哪里?下次如何改进?

二要反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变化等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以观察、倾听、访谈等形式进行诊断。

三要反思评课建议。来自同行的建议弥足珍贵,通过课后的评课交流,进一步了解本堂课教学的优劣点,听取意见和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启赣.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2015(5).

[2]黄晓慧.案例教学法中“一案到底”教学模式的应用——基于一堂公开课的想法[J].职业教育研究,2013(34).

[3]秦力,陈志红.“一案到底”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05(4).

[4]梁胜荣.浅谈新课改下“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4(7).

猜你喜欢

中职德育课实践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中职德育课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依据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